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有江东猛虎之称的孙坚先后参与镇压黄巾和讨伐董卓的战争。其中在伐董的关东群雄之中,孙坚军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交锋并且取得大胜的军队,其作战实力可见一斑。然而初平二年,即公元年,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刘表之时,却因遭刘表治下黄祖暗箭偷袭而将星陨落。
父亲孙坚身亡之后,所统众部大多作鸟兽散,余部由侄儿孙贲统率扶送灵柩,后归附袁术。家道中殂之下,全家重担落在了孙策身上。孙策广交江东各地名士豪杰,并依附于袁术屡立战功。后在朱治、周瑜、张纮、张昭等人的协力下,终于打下一番自己的地盘基业。
在成功征服会稽郡之后,孙策迎来了虞翻的归降。孙策这个人的个人魅力十足,常能引得与其接触的人为之信服,但也有一个十足的缺点。或许是因为生性豪爽奔放,孙策特别喜欢郊游打猎,并经常身先士卒、独自一人冲锋在前追赶猎物。见此情景,虞翻就曾极力劝谏孙策,认为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孙策喜欢微服出游的行为,经常让随从来不及境界,促使卫兵们十分苦恼,是十分危险的举动。孙策也十分认同虞翻的观点,然而就是改不了,这也为日后孙策遭难埋下隐患。
不过怎么说,在相继征服了吴郡、会稽等地之后,孙策终于从父亲身亡的阴云中一步步的走出,正式迈开了复仇的脚步。要想复仇,就需要扩张势力,而如若对外进取,就必须肃清内部隐患。此时吴郡内部还存有部分离心势力,严白虎就是其中一股。
严白虎,乃是在乌程地区占山为王的山贼,长期霸占一方。孙策在平定会稽郡王朗之后,决定亲率大军前去征讨。听闻孙策来伐,严白虎做出了两手准备,他一方面开始囤积粮食、筹划战备,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姿态,另一方面有派出自己骁勇无比的弟弟严舆前去向孙策求和。孙策同意了求和,并要求与严舆商讨求和条件。对此,严舆提出要求,只允许两人会面商谈,双方都不带随从,以防被孙策暗算。孙策再次同意了,就这样一场一对一的会面开始了,然后就结束了。因为,孙策确实在算计严舆,在会谈之所将其诛杀了。
在孙策看来,以自己一身之勇武,要想收拾严舆的话一人足矣。并且,孙策压根就没打算与严白虎议和,毕竟身为山贼的严白虎非常不讲信义,风评很差,孙策也难保此人归附之后会不会再度反叛,索性一了白了,清剿干净算了。更何况当时的吴郡几乎都被孙策所掌控,剿灭严白虎并不费力,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或许在孙策眼中,严舆不足为惧,然而对于严白虎大营中的山贼而言,感官就完全不同了。原来严舆向来勇猛好斗,是山上第一猛将,却被孙策孤力击杀了,这对山贼们的冲击很大。果不其然,接下来随着孙策率军冲锋,严白虎营帐迅速被攻破,山贼四散,严白虎自己也带着前吴郡太守许贡一起逃亡余杭,投奔许昭去了。当时程普曾建议孙策对此二人赶尽杀绝,奈何孙策敬佩许昭的情义,未曾继续追杀。也正是这位身为许贡门客的许昭,后来策划了对孙策的谋杀计划。现实就是这么诡谲,徒叹奈何!
正当孙策开疆扩土,准备一展宏图之际,朝廷中枢同样发生了一件大事。天子自长安逃难东迁,被曹操迎回许昌,至此曹操率军入朝,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掌天下之权柄。得知此事之后,孙策立即派遣使臣前往许昌觐见天子,同时还进贡了许多江东特产。当然,使臣更为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拉近与曹操的关系。
刚刚从落魄窘境逃离出来的天子很高兴,觉得孙策尽到人臣之本分,就派人去江东答礼,并给孙策“加锡命”,意指朝廷对孙策的委派,凸显孙策皇命在身的法理性了。曹操其实也很高兴,虽然手握天子而号令天下,但是各路诸侯会不会听命于自己还是一个问题。孙策的行为实质上等于为各地割据势力做出了一个表率。而孙策自己同样非常高兴,当时的曹操正在高举天子旗号,四处征讨不臣,孙策表示服从朝廷的姿态,规避了与强大的曹操爆发正面冲突的可能。
然而,曹操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却还是引发了一些诸侯的不满。袁绍因朝廷册封的职位而与曹操闹翻,还是曹操主动修正之后,才平息了事情。袁术更加不可思议,他见汉室衰微,曹操都可以玩弄汉帝于股掌之间,于是自己竟然公开称帝了。在袁术看来,袁姓出自陈,是舜的后嗣,因而袁术在获得玉玺之后,便有了称帝的野心。
曹操挟持天子和袁术称帝两件事情,促使东汉末年的争霸格局为之一变。原本的绍盟(袁绍、曹操、刘表)和术盟(袁术、陶谦、公孙瓒、孙策)对峙的状态,此刻已不复存在了。当时汉室风头虽大不如前,但在传统士大夫和百姓心中,依旧是天下正统。袁术的行为彻底惹怒了其他诸侯,尤其是手握汉帝的曹操。而作为在形式上依附于袁术的孙策,他也有所反应,立即写信劝谏袁术不要称帝,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即袁术如若僭号,二人便从此绝交。孙策的信件或许会让袁术失落不已,却并未动摇他称帝之心。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袁术称帝对朝廷权威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形同反叛。故此曹操随即代汉帝发诏给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徐州牧温侯吕布和会稽太守孙策三人共同讨伐袁术,其中孙策官拜明汉将军。至此,孙策正式与袁术划清界限,双方分道扬镳了。
为表忠心,孙策一方面派遣部将攻打袁术控制的丹杨郡,将袁术任命的丹杨太守袁胤赶走了;另一方面则写信给尚在袁术麾下的舅舅吴景和堂兄孙贲等人,促使吴景、孙贲、孙香等亲族纷纷与袁术决裂,返回江东进入孙策集团效力。就这样,袁术势力为之一挫、孙策的势力却扬长而上。此消彼长之下,孙策反而成为周边诸侯眼中最大的威胁。
正当孙策集结完毕军队,准备伺机亲讨袁术之时,情况出现了变化。行军至钱塘县的孙策接到密报,同样受朝廷诏令的陈瑀打起了他的算盘。原来陈瑀当时是朝廷任命的吴郡太守、官职安东将军,然而由于吴郡是孙策的地盘,他就只得驻扎在海西地界。因而陈瑀打算趁孙策奉诏出征之时,派密使携带三十多枚官印联络江东各县豪强,尤其是诸如祖郎、严白虎等反孙势力,里应外合的一同攻占孙策占据的郡县。
知晓事态紧急的孙策,迅速调整了战略部署,命令吕范、徐逸等人率军攻打陈瑀,自己亲自扫荡严白虎等豪强。一战之下,陈瑀溃败于海西,死伤被俘者众多,不得已只身骑马投奔冀州袁绍去了。另一边,袁术眼见孙策彻底背叛了他,便联络丹杨郡泾县的祖朗,相约共同伐孙。
然而当祖朗在袁术的策动下,率领山越部族与孙策交战后,完败被俘。如今的孙策,再也不是当初初次募兵而被祖朗打的全军覆没的那位少年了。江东小霸王之名,威震四野。
同样盘踞在泾县的,还有曾帮助刘繇与孙策作战的太史慈,他同样收拢了众多当地山越人以对抗孙策。双方再度交锋,太史慈被俘了。有意思的是,不论是祖朗还是太史慈,被俘之后都在孙策的感召下,心悦臣服的归顺了他,由此可见孙策的人格魅力非比寻常。
孙策大军凯旋,骑兵在最前方的正是祖朗与太史慈二人。自此,整个丹杨郡也全部纳入孙策的势力范围。然而也正是这次出征之时,同行的谋士张纮亲眼见到孙策每战身先士卒,屡屡陷自己于危险之中,因而谏言孙策应当自重,不应随意上阵陷入与小兵的打斗之中。然而,生性豪爽的孙策依旧未能放在心上。
正当孙策携带大部兵马征伐祖朗、太史慈等人之时,留守在宣城的孙权只有不足千人守备力量,这导致附近数千山贼聚啸,偷袭城池。战场之上,有一人拼命保护孙权,浴血奋战。此人奋勇之胆略、气魄迅速渲染了守军,渐渐站稳阵脚的军队最终将山贼赶走,而此人却已经奄奄一息。这个人名叫周泰,人们解开衣甲后发现他竟然身中十二创,过了许久才苏醒过来。可以说,若非周泰拼死相救,就没有日后的吴大帝孙权了。孙策知晓此事后,感念周泰对弟弟的保护,封其做了一个县令。
正当孙策集团生机勃勃之时,袁术却陷入了分崩离析的末路。离开袁术的人很多,这其中就包括了周瑜。在周瑜的眼里,袁术不堪大任,于是他借故离开袁术,投奔孙策去了。也正是在这次投奔的路途中,周瑜结实了另一个人,这人同样认定袁术难成大器,两人一见如故,于是也就随周瑜一同投奔孙策去了,他便是鲁肃。
周瑜和鲁肃的到来对东吴集团的意义非同寻常,只是孙策对鲁肃并未表现出多大敬重。平定了丹杨之后的孙策再度遣使入朝进献贡品,而曹操亦是趁机拉拢孙策,上表封他为讨逆将军,赐爵吴侯。此时的孙策集团,文有张纮张昭这样有民望的人,武有太史慈朱治等江淮豪杰,更有文武兼备的周公瑾鼎力相助,归入许昌朝廷的王朗更告知曹操,进言说孙策日后必为天下大贼。那么曹操为何还要坚持与孙策达成政治联盟呢?
原来此时的曹操与袁绍的对立态势渐浓,曹操必须维护一个相对稳定的后方环境。需要指出的是,在曹操看来,即便孙策有王朗言语的那般厉害,也必定比不过四世三公的袁术,因而并未在意这些。只是在平定陈瑀阴谋前后,前吴郡太守许贡被孙策俘获后,便偷偷上奏朝廷,言称孙策有项羽转世之相,来日必定称王称霸,决不能任凭坐大,必须招至许昌严加管控。只是这封奏章并未送到曹操手中,却被孙策部下截获。孙策十分恼怒,见许贡丝毫没有感念自己不杀之恩,于是招其对质,将其勒死。许贡身死事小,奈何这却成为了孙策日后身死的导火索。
此时,袁术的地盘越来越少、实力也越来越弱了。在曹操、吕布和孙策等军阀的连番打击之下,袁术终于走上了穷途末路,吐血而亡。伪帝已亡,人死地分。紧接着袁术旧部之间围绕去路而产生了分歧。以袁胤为首的一派不愿驻守寿春,准备前去投奔庐江太守刘勋,刘勋是袁术故吏,当初孙策征伐庐江之后,他便被袁术封为庐江太守。而以部将杨弘、张勋为首的另一派,因孙策效力袁术帐下之时,便交情甚笃,故而决定率部投奔孙策。
两路人马由此分道扬镳,奈何庐江太守刘勋是个野心十足的人,投奔自己的收了,没投奔自己的袁术旧部亦被其半路劫机击,全部俘虏了。孙策得知此事后愤怒无比,然而由于此时刘勋势大,难以正面抗衡,故此只能智取。
孙策亲笔书信,并备上金银珠宝和江南布匹,交由使者携带出使庐江并拜见刘勋。信中孙策对刘勋奉承不已,却将自己贬斥的一文不值,这让刘勋颇为高兴。信中,孙策表示上缭之地,当地山越人总是欺负自己,自己势力不足并且道路不通,希望刘勋能带领自己讨伐此地。
上缭在豫章郡境内,钱粮众多,一旦攻克下来必定有助于势力增进。因而许多人听说此事后,皆恭贺刘勋,唯有谋士刘晔心中忧虑。他向刘勋劝谏,指出上缭地小难攻,如若久攻不下、劳师动众,会造成庐江防备空虚,给予孙策可乘之机。听闻此语,热血澎湃的刘勋渐渐冷静了下来,然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促使他还是做出了发兵上缭的决定。
袁胤带着袁术的灵柩、妻儿老小以及部队投奔刘勋来了。一下子多出如此众多的队伍,一方面造成皖城粮食骤然紧张,另一方面也有充足的兵力部署攻防了。后来刘勋派部将刘偕在豫章太守华歆引领下向上缭山越借粮,一个月仅仅借到一点点。但刘偕却在这段时日里将上缭的情形打探清楚,故而传讯给刘勋,邀其迅速来袭。
刘勋得到消息之后,火速率军来袭上缭,沿路悄然无声,静默行军。但不知为何,上缭早早得知消息,将粮食藏好之后,留下了一座空城。与此同时,收到消息的孙策一方面派遣孙贲在彭泽设伏,另一方面由自己和周瑜亲率两万大军奔袭皖城。
一战而功成,宛城被攻克,俘获士兵及家属三万多人。至于刘勋,也在遭遇空城计之后,经过彭泽之时受到孙贲伏击,不得已败逃的同时向荆州刺史刘表、江夏太守黄祖求援。黄祖派遣儿子黄射率水军五千援助刘勋,这引得孙策大怒。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孙策再度出击,并相继击破刘勋和黄射,迫使刘勋北遁投奔曹操,黄射西逃回到江夏。经此一役,孙策不仅拿下了庐江郡,同时还俘获了两千多精兵和一千多艘舰船。也正是在这之后,孙策与周瑜驰骋乡里,并偶遇了皖城桥公的两个女儿,大桥和小桥。
当时的孙策已经是皖城之主,于是孙策和周瑜分别迎娶了桥公的两位女儿,成了连襟,关系愈加紧密了。至于大小桥,后来经由小说演义,误作“乔氏”,便被后世唤作大乔和小乔了。然而缔结鸳盟之后的孙策并未沉迷新婚之中,反而携大破刘勋之余威,率领三万大军,水陆并进,亲征江夏太守黄祖。此时距孙坚之死已有八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既然双方已经遭遇了,那就一战吧!
从当时的形势而言,江夏郡绝非孙策必须马上征讨的目标所在。然而孙策还是整顿军备,率众出征了。同行的有吕范、程普、韩当、黄盖这些孙坚旧将,还有周瑜和孙权这两位孙策的兄弟。没错,孙策几近倾巢出动,就是为了诛灭黄祖,替父报仇的。
听闻孙策来袭,荆州刺史刘表随即展开布防。他派遣侄子刘虎和大将韩晞率五千长矛兵支援江夏,这让黄祖信心更加高涨了。毕竟江夏拥兵三四万,且有战舰六千余艘,又岂会惧怕孙策拿下庐江郡后俘获的区区一千艘船的水军。然而当沙羡之战开打之后,孙策以少胜多,大败黄祖,其中秘诀便在于火攻。此战之后,孙策俘获大量战舰和财务辎重,遗憾的是黄祖成功溜了。当时的孙策并无余力攻占整个江夏郡,更无法吃掉刘表的荆州,故此只得班师。
凯旋路上,孙策再次上表朝廷,详细描述了沙羡之战的始末经过,这让曹操对他颇为忌惮。然而此时的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冲突一触即发,在袁绍整体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曹操实在是没有余力防范孙策了,于是只得继续招抚,并意图以联姻形式巩固双方的关系。
同样是在路途中,孙策听闻刘繇死了,更重要的是他麾下尚有一万多部众,本想去投靠豫章太守华歆,却遭其拒绝。于是这些无主之兵成为了孙策想要招揽的对象,而他知道有一个人可以替他办理此事。身为刘繇的旧将,太史慈受命前去,并成功带回了这支人马。同时被太史慈带回的还有关于豫章郡的情报。豫章太守华歆品德高尚,没有谋略,只能自保。与此同时华歆并未能控制住豫章诸县,这也给了孙策更大的机会。
攻伐豫章郡的方式和孙策此前都不相同,这一次孙策并不打算使用武力,而是动用了一位说客前去劝说华歆主动投降。当时孙策在江东各地早已威名显赫,而华歆却连豫章一郡之地都未能整合,双方差距甚大,并且华歆也不是野心勃勃之徒,故而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方案。
这个说客的重任,最终轮到了虞翻身上。此人本为会稽郡王朗的谋士,后随王朗一同归降并得到了孙策的善待,由他出面最适合不过了。经过虞翻的一番说词,华歆早已心动,却因为心中迂腐而徘徊不已,并找来功曹刘壹商量。原来华歆是担忧自己身为朝廷命官,投降孙策后会不会被朝廷治罪。刘壹同样主张华歆投降,他提及早已被朝廷重新召回重用的王朗,最终促成了豫章郡向孙策投降。当孙策大军入城之后,与华歆相见均以晚辈之礼对待,奉其为上宾。
一路走来,不知不觉孙策已经平定了江东六郡,他攻克皖城时对袁术的妻儿老小礼遇有加;拿下豫章后,又厚葬了刘繇,并对其家属颇为照顾。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江东士族人心。可是依然还有人对孙策虎视眈眈,吴郡以北的广陵郡太守陈登,是继许贡之后由朝廷任命的吴郡太守陈瑀的侄子。因而陈登在孙策西征黄祖之时,如同他叔父一样,秘密遣使携带官印渡江结交吴郡反孙余党,折腾了好一阵子。待孙策凯旋后,便开始北伐广陵,想要收拾一番陈登了。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于孙策行军速度过快,不得不等待后方运送娘草,于是就停在了丹徒这个地方。在等待粮草的时候,孙策再度兴起了打猎的兴趣,于是郊游四周率众前去打猎。有一天孙策出猎之时遇到一头麋鹿,因它四肢灵活,奔跑的速度极快,孙策在追逐的时候不知不觉与随从距离越拉越大。当孙策来到一处丛林,不仅没看见鹿,反而遇到了三个拿着弓箭对着自己的陌生人,这让孙策警觉不已。最终经过一番交战,三名刺客皆亡,原来他们是许贡的门客,在许贡被孙策诛杀之后一直潜伏,伺机为主人报仇。因摸清了孙策的行事风格,故而埋伏于此。
孙策并未因此而丧命,只是面部遭受了重创罢了。按照医嘱,孙策如若不动怒气,静下心来静养百日,依旧可以安好。奈何静养数日之后,某次孙策想要照镜子查验自己的伤势,却照见自己面目全非的容貌,瞬时急火攻心、暴怒不已,进而导致伤势恶化。正因如此,壮年之时的孙策自知时日无多,在为孙权交代好事情后不久,便撒手人寰了。
可怜孙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可谓一代豪杰,最终竟然以这样一种让人嘘唏不已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