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泾县古村落佛法发祥旵山村

查从俭

第期

旵山村旧称泉坑村,当地人也写为全坑村,现属琴溪镇,明清属丹山乡溪上都。位于琴溪东南部,丁溪、漕溪在该村北与省道并行汇流注入琴溪。旵山高耸于村东,村因山而得名。

“旵山夕照”是泾川八大名景之一,由于山高入云,每当日薄西山,群山苍茫,暮色笼罩,而独旵山夕阳光辉流洒,红霞满天映照,成为奇景异观。

昔日文士曾多为此景观赋诗吟颂,邑人左顺在《旵山夕照》诗中吟道:“牧笛渐从林下歇,断霞轻出树头飞”;翟台如此描述此景:“层冈东峙石溪斜,落照孤峰散锦霞。红影半含西海渺,余晖僻映暮山赊。”如此美景,旵山人可以不行半步,坐在家中捧着饭碗、端着茶杯品赏。近年,随着旅游的开发,盘山公路的贯通,人们欣喜地发现,在旵山顶观日出云海,那也是大气磅礴,云蒸霞蔚,别具一番气象。

旵山村背山而建,前有紫泉坑水环绕,背后还有一座“背头郑家”的古建筑。该村为胡姓村落,如西阳、溪头胡氏一样,皆是徽州常侍胡学后裔。元朝有胡聪一从江西婺源清华镇迁到泾县桑坑,其后裔胡梓廷从桑坑迁家到全坑,成为全坑始祖,后裔繁衍,“爱土物,事服贾,风俗敦庞醇美”。

从村落四周地势看,村前有田畈,但面积不是很大,粮食仅能自给。“爱土物”指环村的竹海,“事服贾”指许多人从事木竹经营,将竹扎排,遇涨水放至赤滩码头。耕种、经商在旵山村是主业,只有明朝胡珊出任过广东省增城县知县。

胡氏宗祠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毁于火灾,村落里还有少量古民居,造型古雅。“背头郑家”幸存的一座学屋,即私塾建筑,大门是满雕的整门框,非常难得,其窗也是青石满雕,在皖南非常罕见,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私塾旁还有一座古民居,门额、踢脚坊上石雕很多,且整个屋檐都用了砖雕,皆是精品。两进中间有巷道隔断,规制很特殊。该村还有一座花大门的士绅建筑非常有名,很长时间是该地的代名词,可见该建筑非同一般,远超私塾及旁边的建筑,可惜已拆毁。

旵山人胡机、胡照是我县较早的中共党团组织领导人。民国20年(),在安庆学校读书时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活动被捕数月,后由时在安徽高等法院任书记官的赤滩人王拔莘保释出狱,但已被学校开除回乡。二人又与家住柏山、参加宣城学生运动同样开除还乡的卫坤耀取得联系,成立了左家榨党支部,同时建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泾县委员会”,隶属芜湖中心县委领导,秘密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至民国24年(),发展共青团员42名。

后皖南特委派巡视员纪自友、张宅中与胡机、胡照联系,并指导他们开展革命工作。他们成立了以竹农、排工为主体的“排篙会”,以其为掩护,又与中共泾旌宁宣中心县委领导的红军游击队联系,做了很多工作。后在夜袭赤滩时,由于卫坤耀叛变出卖,使敌有防备,红军游击队攻击不利,游击队李队长牺牲,胡机、胡照被怀疑通敌遭错杀。

旵山海拔高度米,旧县志载称此山乃县东巨镇,多有文人登山探幽。嘉庆《泾县志》记载该山:“山顶有池,冬夏不竭,中多蜥蜴,或云即神湖。上有旵山龙王庙,西有朝阳洞,南有水洞。”明邑人查铎、清康熙泾县教谕施化远皆有题咏。

旵山最了不起的是有座名叫龙澍庵的寺庙,它是汉明帝赐名的,也就是说该庙建在汉明帝在位时,是现在有文字记载的南方最早的佛教寺庙。当时佛教仅仅在北方的洛阳、彭城等地初有影响,而江南的山区泾县怎么一下就有了佛教庙宇了呢?这得从汉明帝时发生的楚王刘英谋反说起。

楚王刘英是光武帝小儿子,与后来成为明帝的太子异常友爱。太子即位,刘英几次受到赏赐。刘英喜欢黄老之说,学佛教斋戒祭祀,并在封地彭城(今徐州)建佛庙仁祠,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佛教徒。汉明帝也信佛,建中国最早的佛寺白马寺。公元70年,刘英因犯谋反罪,按罪当诛,明帝不忍,只是废了刘英,迁徙到丹阳泾县,并赐汤沐邑五百户,并派大鸿胪持节护送,让伎人奴婢、优婆塞沙门相随。第二年四月,刘英沿水阳江到了丹阳(宣城)自杀,被特殊优待按侯礼葬泾县。

那么跟随的优婆塞、沙门到哪里落脚去了呢?答案在旵山,理由有二:一是该地在宣城通往泾县的路途上,且在此期间建了座寺庙,明帝赐名“龙澍庵”,并赐琉璃瓦36块,后改名龙澍寺,康熙《泾县志》有记载;二是谁有这么大的面子,能惊动汉明帝赐名呢?从汉明帝特别优待楚王母、妻、子就知道了,当然是汉明帝对楚王那种特别的感情。

龙澍寺后仅仅几十年,泾县就于明顺帝间建了第二座寺庙万寿寺(现在的高铁站处),可能就是龙澍寺僧努力传播佛教的成果。可以说泾县是中国佛教传播最早的地方之一,更是江南佛教的源头。这在余秉颐主编的《安徽宗教》以及《地域文化概览》里皆有记述。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龙澍寺为核心的旵山村称为佛教在江南的发祥地。

龙澍寺在宋治平三年重建,改名“觉慈院”。后年久遭毁,明宣德中重建,景泰、万历间迭修。后又湮毁,乾隆五十年僧永修募化重建。旵山是修性的好去处,释传友这样吟道:“危岩千仞倚天青,骤雨蒸来水汽腥。几片山云低压帽,闭门且写法王经。”“山前有地皆栽竹,石上无云亦种松。若问释心何处是?五更灶火一声钟。”

后觉慈院再圮,道光二十四年吴道士德海在遗址侧创建“龙澍宫”,但宫里却供奉着佛像。民国初秦道士来寺主持,添建寺房甚多,寺庙香火鼎盛。

民国17年()时局不靖,一股由海州来的土匪,会同地方惯匪约五十多人,潜入漕溪、汀溪、蔡村一带,并占旵山头龙澍宫为踞点,四出打劫掳淫,搞得民不安居,农不安亩,并于4月8日晚上攻陷县城,大肆抢劫,烧杀淫掳,在城里盘踞四五天之久。民国十八年(),宣城、泾县保卫团队联合上山会剿,将庙宇付之一炬,龙澍宫遂成瓦砾至今。

(作者系泾县文旅委副主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制作:童达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