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挺将军遇难时,周总理自责地说我为什么

叶挺将军

年4月8日发生的“黑茶山空难”,一直是我党历史上挥之不去的伤痛。当天,载有乘客和工作人员共计17人的C-47运输机,在从重庆经西安飞往延安的过程中,由于天气状况和突发故障等原因,飞机迷失航向,飞向了延安东北方向的山西兴县,并于当天下午2点左右撞毁在兴县东南80里的黑茶山一座山峰上,机上17人全部不幸遇难。

机上乘客包括王若飞、秦邦宪(博古)、叶挺、李秀文、魏万吉、叶扬眉等13人,其中王若飞和博古是我党的重要领导人,叶挺将军是著名的爱国将军,李秀文是他的妻子,叶扬眉是他们年仅11岁的女儿,而飞机上最小的遇难者,则是他们不到三岁、还没来得及取名的幼子阿九。

周总理

而这一天距离叶挺将军被蒋介石非法囚禁长达五年后重获自由时也仅仅一月有余,周总理在得知空难后,悲痛欲绝地说:“都怪我啊,哪怕、哪怕是分乘两架、两架飞机……我怎么没想到呢?我对不住同志啊……”

在悼文中,周总理也痛惜地质疑道:“20多年来,成千上万的战友同志在战斗中牺牲了,但没有一次像你们死得这样突然,这样意外。”

毛主席也以中共中央的名义为黑茶山殉难烈士作了一副挽联:

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哀砥柱;

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痛,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

斯人已逝,故人难见,周总理的内心里充满着无穷无尽地悲伤和惋惜,尤其是他一想起前不久还在他房间里蹦蹦跳跳的干女儿小扬眉时,就不禁暗自神伤!

01、“北伐名将”再度出山

周总理和叶扬眉的照片

叶扬眉出生于年,是叶挺将军和妻子李秀文的第五个孩子,也是他们的大女儿。她出生时,她的父母已经度过了将近10年的海外流亡生活。

年12月底的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扬眉的父亲叶挺从香港前往日本,又从日本辗转到了苏联,从此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莫斯科期间,叶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一份关于广州起义的详细材料交给组织,却受到以王明和米夫的无情嘲弄、批评和打击。

他们在没有仔细查看叶挺的报告的情况下,肆意谩骂叶挺“政治动摇”。更有甚者,王明在根本没有参加广州起义的情况下,居然凭空臆测地写了一篇上万字的《广州暴动纪实》,指名道姓地批评叶挺“消极怠工”、“于暴动前六小时始由香港到广州”,连叶挺在战争中的正确决定,也被王明歪曲成了错误的证据。

受王明和米夫态度的影响,共产国际的其他成员也没有人愿意听叶挺的申诉。对他的批评与事实严重背离,他想申诉又完全没有门路,叶挺一气之下脱党并离开莫斯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流亡之路。

叶挺将军文武双全

年秋,叶挺离开莫斯科到达德国,在那里学习工兵、爆破等军事技能,结婚三年的妻子李秀文也于不久后带着不到一岁的儿子叶正大到德国与他团聚。

由于经济拮据,他们不得不靠开小饭馆谋生,甚至到果园里打零工,帮农民采摘水果赚钱。叶挺还时常通过翻译德语文章赚一点稿费。

即使生活窘迫到如此地步,他们也一刻没有忘记与党组织和进步人士保持接触,以了解国内的革命形势,叶挺还时常反思广州起义取得胜利的可能途径。

在德国、法国等地经过三年多的流亡后,他们于年初秘密回到澳门隐居,并在这年4月生下次子,也就是叶扬眉的二哥叶正明。

由于叶扬眉的外公本就是澳门当地有名望的士绅,社会关系复杂,因此叶挺一家到澳门没多久就有人登门拜访,其中不乏国民党要员前来,试图以高官厚禄拉拢,但都被叶挺严词拒绝了。

后来,叶挺利用张云逸到澳门的机会,与党组织重新取得联系,随时准备再次投入革命斗争。

年,叶挺和邓发、叶扬眉的合影

在叶挺与妻子李秀文结婚10周年之际,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叶扬眉出生了。此前,夫妻感情甚笃的他们已经有了四个儿子(其中第三子夭折),扬眉是他们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女儿,因此备受夫妻俩宠爱。

叶扬眉两岁那年,七·七事变的爆发催生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蒋介石被迫同意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且将南方八省的原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一支新的抗日军队即新四军。

毛主席

为筹建新四军,叶挺专程前往延安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商议。为欢迎叶挺,毛主席亲自设宴,为这位北伐名将接风洗尘。

在致欢迎辞时,毛主席一连说了三个欢迎叶挺的理由:“我们今天为什么欢迎叶挺军长呢?因为他是大革命时代的北伐名将,因为他愿意担任我们新四军军长,因为他赞同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所以我们欢迎他。”

期间,毛主席曾询问叶挺,是否愿意恢复党籍。叶挺说,就当时的形势看,他还是作为无党派人士留在党外比较好,既便于与国民党交往,也有利于调节两党之间的摩擦。毛主席听完后,当即竖起大拇指,夸赞叶挺将军想得周到,表示完全赞同他的意见,还嘱咐他“今后有什么事情,你觉得方便就拍个电报请示即可。”

经过紧张筹备,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正式成立,叶挺正式出任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在他们的积极运作下,新四军实际上成了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

02、“贼喊捉贼”的皖南事变

蒋介石

新四军从诞生之初就受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忌惮与压制。虽然被编在“国民革命军”序列,但新四军每月领到的经费,却还不到国民党一个师的经费的四分之一。

当时,苏联向我国支援了一批武器弹药,国民党当局把它们全部用在了52师的装备上,企图用来围剿新四军。新四军的据理力争,也只为自己挣得了六支步枪。

看着丈夫天天为抗战经费忙里忙外,妻子李秀文也坐不住了。为了帮丈夫解决实际困难,李秀文回到父母身边,说服他们把自己的养老金拿出来,从香港买了支手枪用以补充新四军。为防止意外,她不顾自己一介女流,决定亲自把这些枪支押送至皖南的新四军军部。

在途径江西上饶时,李秀文押送的手枪还是遭到国民党爪牙顾祝同的扣押。无奈之下,叶挺亲自赶往上饶与顾祝同交涉,顾祝同竟然说:“这批枪支,新四军用,亦不过是为抗日。本人为抗日设想,因此将武器留下,准备统一分配。”在叶挺的强烈抗议下,直到一个多月之后,支手枪才被如数返还。

这件事使叶挺再次见识了国民党的无耻,他在后来训导部队时,常常以这件事为例教育部下说:“国民党表面上和我们合作,但他们并不诚心。我们争取他们抗日,他们却想害我们,这一点不能不提防。”

新四军老照片

即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叶挺依然带领新四军深入敌后,在广大农村地区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建立了苏南、皖中等抗日革命根据地,成功开辟了华中地区的敌后战场,并取得多次战斗的胜利。

从年4月开始的半年多时间里,日寇为了巩固长江防线,扩大敌占区,先后对我国皖南南陵、繁昌等地连续发动了十多次规模空前的扫荡,都被新四军在叶挺等人的率领下一一粉碎。毛主席称赞新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

年10月,在新四军成立三周年之际,叶挺在总结新四军战斗经验时说:“汉口成立军部,军部移到南昌,再移岩寺……一直到现在,我们已经整整打了两年多,大小一千二百六十五战,基本上完成了变敌人后方为前线的任务……”

顾祝同

新四军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战斗力的持续提升,引起日寇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恐慌,他们甚至相互勾结以达到削弱甚至消灭新四军的目的。

年10月中旬,新四军为抗击日寇,已经将军部暂时迁移至皖南泾县的云岭。年1月,叶挺、项英率新四军九千余人奉命北移时,在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的7个师共计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

叶挺指挥部队浴血奋战8个昼夜,终因敌我数量悬殊、又弹尽粮绝而力不从心,只有余人分散突围,其余大部都牺牲或被俘,主要干部也都牺牲大半。叶挺在敌人师师部与顾祝同谈判时遭到扣押。

1月17日,蒋介石反而贼喊捉贼,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名义污蔑新四军“叛变”,叫嚣着要取消新四军的番号,还要将军长叶挺革职并交由军事法庭审判。

叶挺和夫人李秀文

事变发生时,李秀文刚刚带着六个孩子在广州安顿下来没多久。前一年秋天,部队接到北上的命令后,叶挺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考虑,就没有让妻儿们随行,而是让他们暂时回到广州。没想到刚回去不久,就得到孩子们的父亲被扣押的消息。

当时,5岁的叶扬眉还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只记得妈妈每日里愁眉不展,以泪洗面,还常常不在家。后来懂事了才知道,妈妈不在家的日子,都在为营救爸爸而四处奔走,而年幼的她则和哥哥们一起承担起了照顾更小的弟弟妹妹的任务。

03、事变后被扣押期间中共对他一家的关心

叶挺将军所作的《囚歌》

从年1月开始,蒋介石开始了对叶挺长达5年的监禁。为了阻止共产党对他的救援,他们不停地把叶挺转移关押地点;当他们认为形势稳定的时候,转移的频率也就随之下降。

叶挺刚被扣押时,国民党把他关在宁国县上官云相的官邸,很快又转移到江西上饶顾祝同的地盘上。

面对这样一位既有能力,又在国内外声名斐然的军事将领,蒋介石自然想把叶挺笼络为己用。他先是安排叶挺在保定军校的同学上官云相和顾祝同去游说和利诱,说只要他肯申明,说新四军的事完全由共产党干的,别说军长,就是战区司令也随他挑选。叶挺对此嗤之以鼻,大义凛然地驳斥国民党的无耻污蔑:“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

见上官云相和顾祝同都不能成功劝降,国民党把叶挺转移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蒋介石亲决定自出马,并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叶挺愿意把皖南事变的责任都推到共产党的头上,立刻就能成为某个战区的司令。叶挺则要求蒋介石先释放被关押的新四军,然后再谈。蒋介石立刻狡辩,说那些人都是共产党,不能释放。叶挺说,他们都是我这个军长的部下,对自己的部下都不负责的人,又怎么能做委员长的部下?

蒋介石碰了一鼻子灰,气得一边叫“算了!算了”,一边拂袖而去。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到(道)人的躯体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被关在重庆期间,以“六面壁居士”为笔名所作的诗

叶扬眉和妈妈的合影

叶挺被扣押后,刚刚开始记事的叶扬眉虽然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但懂事的她和哥哥们,在妈妈为营救爸爸而在外四处奔走的日子里,已经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任务。

年年底,叶挺被从重庆押解到湖北恩施,先是被软禁在城东的一处招待所。约三个月后,陈诚为了表示对老同学的“友好”,又把他转移到后山湾的一栋民房软禁。

期间,李秀文为了营救丈夫,四处打点、托关系,几乎已经散尽家财时,陈诚终于同意她到恩施与丈夫一起生活。

得到消息的李秀文立刻带着他们最爱的大女儿扬眉赶往恩施与丈夫团聚。不久之后,李秀文的母亲和弟弟也带着其余的孩子们到父母身边。这时距离孩子们上次见到爸爸,已经时隔两年之久。

陈诚之所以同意叶挺与家人团聚,而且得到蒋介石的默许,并不是陈诚顾念同学之情的结果,而是他们为劝服叶挺而换一种方式罢了。既然明面上说不通,那就打“亲情牌”,希望李秀文和孩子们能够用亲情的温暖打动叶挺,使他放弃与国民党当局的对抗。

叶挺将军全家福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李秀文非但没有如他们的愿去“规劝”丈夫,反而坚定地支持丈夫所做的一切决定。据陪伴父亲时间最长的儿子叶正明后来回忆,他们在湖北被软禁期间,父亲虽然受到各种打击和不公正待遇,但他和其他孩子们听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人,要活得有骨气。”

孩子们虽然小,但却都已经明白他们一家都被监视了,因为无论走到哪里,身后都总会远远地跟随着国民党特务。

当时,叶挺已经没有了经济来源,他们的生活变得和当时的普通农民无异。李秀文变卖了从广东带来的首饰,为家里换来小猪、小羊和鸡、鸭等禽类。每天早上,孩子们牵着小羊到山上去放,叶挺和小舅子便在山上开荒种地,或者带上叶正大、叶正明等大一点的孩子下水摸鱼,如果能有所收获,当天的饭桌上便会多一点有营养的食物。

周恩来、宋庆龄等亲朋故旧得知叶挺一家生活窘迫,便纷纷解囊汇来钞票,可是叶挺每次都只能收到信而从来见不到汇票,直到家人到邮局询问才被告知,说那都是上级的规定。

虽然物质生活极为匮乏,外部环境也异常险恶,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总是其乐融融的。每到晚上,孩子们便聚集在父亲周围,听他讲述军队里的故事和革命的道理。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包括叶扬眉在内的七八个孩子们,小小年纪便学会了苦中作乐,也懂得了正义与邪恶的区分,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特务们隔三差五地上门找叶挺,要求他签署所谓的“悔过书”,叶挺一直不答应,他们就把他转移关押地点,甚至连家人都不告知。

国民党可以说用尽各种办法诱使叶挺转变立场,但每一次都是徒劳,反而使叶挺和家人的心完全站在了人民大众的立场上。

年底,他们要把叶挺从桂林押回恩施,当时,他们的第九个孩子已经出生,叶挺心疼妻子一个人拉扯8个孩子太辛苦(第三子夭折了),便决定自己带着叶正明、叶华明和叶扬眉三个孩子一起到恩施,与妻子和其他五个孩子则不得已暂时分别了。

叶挺将军和两个儿子

抗战胜利后的年8月,国民党决定把叶挺转移到重庆关押,叶挺悄悄地交代孩子们,让他们到了重庆之后就去找周恩来寻求帮助。

月底,14岁的叶正明和比他小两岁的弟弟叶华明,以及只有9岁的妹妹叶扬眉想尽办法摆脱了特务的监视,带着父亲给周总理的亲笔信,衣衫褴褛地出现在重庆曾家岩50号周公馆门前。

周总理立即亲切地接待了他们,并把他们送到延安上学,安排他们住在自己的窑洞里,更是把叶扬眉认作干女儿,像亲生女儿一样疼爱。

叶扬眉虽然是第一次到延安,却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氛围与广州、恩施和桂林截然不同的地方。在这里,她可以畅所欲言、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而完全不用像之前和父母在国民党眼皮子底下那样小心翼翼。

04、短暂的重逢之后,竟是永久的别离

叶挺将军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和平谈判期间,经过党中央与国民党的一再交涉,蒋介石终于被迫答应了我方释放叶挺将军的要求。

喜讯传来,多方欢喜。周总理在得知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把叶扬眉从延安接到重庆等待与父亲团聚,并安排人秘密通知在广东的李秀文。

李秀文得知丈夫即将出狱,安排长子叶正大好好照顾弟弟妹妹,自己则简单地收拾了行李,和保姆一起带着不到三岁的幼子阿九北上重庆。临行前,她告诉孩子们,爸爸妈妈只要一安顿下来,就立刻接他们团聚。

年3月4日,在众多亲人、好友的翘首企盼中,被国民党关押长达5年之久的叶挺终于重新获得了自由!他终于见到了分别两年多的妻子和幼子阿九,也见到了大半年未见的女儿扬眉,以及郭沫若、廖承志、王若飞等众多好友。

几天后,周总理也从延安飞到重庆,二人一见面就紧紧拥抱,仿佛千言万语都在其中了。

周总理和叶挺、项英的合影

叶挺出狱的第二天,就郑重地电告党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

两天后,叶挺接到了党中央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电报。

在11岁的叶扬眉印象里,父母的心情多年来仿佛从未如此舒畅。毕竟从她记事不久开始,父亲就身陷牢狱之灾,虽然心怀救国救民理想,却由于行动处处受限而壮志难酬。如今,父亲终于自由了,可以做他理想的事业了,与母亲也重逢了,等她和父母在延安安顿下来,大哥再把弟弟妹妹们带到延安,一家人就能再次团聚了。

在这个11岁女孩可预见的未来里,一切都显得这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一切都和当时的季节一样生机勃发,春意盎然。谁也不会料到,这一切尚未来得及展开,就在父亲出狱仅仅一个月之后的4月8日,急急地随着一场甚至连天灾还是人祸都难以分辨的事故而彻底覆灭了。叶扬眉和不到三岁的幼弟随父母而去,其余六个孩子则在坠机事故发生的瞬间成了孤儿。

叶挺将军的纪念碑

事故发生时,叶挺50岁,妻子李秀文39岁,而他们遗留下来的孩子中,最大的长子叶正大19岁,最小的八子叶启光年仅4岁。二子叶正明、三子叶华明和毛主席等迎接叶挺夫妇的人们在延安的机场等了整整一天;周总理在重庆的办公室等他们报平安的电话等了一天;李秀文从广州出发前往重庆之前对孩子们说的话,也成了永远难以兑现的承诺。

自此阴阳两隔,抛去人间沧桑,周总理再也等不到可爱的小扬眉兴奋地叫他一声“周爸爸”了,等不到他和叶挺将军一个深情的拥抱了。世事弄人、造化难料,大好河山也等不到叶挺将军驰骋天下的英姿了,一缕英魂弥漫成了历史永恒的遗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