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
在皖南首次发现粟黍遗存
年前已形成混作农业
地点就在泾县哦
详情往下看
近日,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分析由井水墩遗址出土的大量粟遗存及粟黍植硅体发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粟黍农业已南传至皖南地区形成混作农业,这在安徽南部尚属首次发现,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地球科学前沿(英文版)》。
发掘项目负责人陈小春介绍
井水墩遗址位于安徽省泾县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交接地带
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
年4月至10月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泾县文物局
对井水墩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陈小春解释
结合史料记载,粟黍混作农业在皖南大规模发展可能与《史记》等历史文献中有关两周时期吴太伯自关中“南奔荆蛮”建立吴国的记载有关,由人群迁徙促进了粟黍农业在皖南传播。此外,气候相关研究显示,西周时期全球气温普遍呈下降趋势,气温下降可能促使皖南先民调整作物种植类型,促进混合农业在安徽南部出现。
来源:光明日报、中新网等
排版:无帖子
更多精彩内容
请在查看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