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向世界介绍了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而斯诺笔下的新四军,就鲜为人知了。
斯诺采写的长篇通讯《项英的一支铁军》在美国《亚细亚》月刊年5月号发表后,被上海的《良友》画报和《华美》周报翻译转载。后来,斯诺又采写了很多有关新四军的报道和通讯,让不少海外人士对新四军在江南坚持抗日斗争及其发展壮大,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采访项英撰写多篇报道
年7月,斯诺从香港抵达汉口。8月,他会见了新四军军长叶挺。稍后,在周恩来的引荐下,见到了新四军政委、副军长项英,斯诺采访了他。项英详细介绍了坚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和改编后新四军抗击日寇的情况。斯诺很快写出新闻电讯稿向全世界发布,年,他又撰写长篇通讯《项英的一支铁军》更进一步宣传新四军。
年,周恩来、邓颖超和斯诺在武汉。
斯诺在《项英的一支铁军》中介绍了项英的革命活动。项英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在中共三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同年10月,项英领导机器厂工人罢工,取得胜利。年大革命失败后,项英到上海、汉口,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年,项英曾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代理书记兼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临危受命,担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率部策应红军主力突围转移。项英送走中央机关的最后一支队伍后,面对的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局面。
斯诺写道:“只有个正规红军留了下来,其他另有个赤卫队,2万个党员的非正规军(游击队)。他们所有的武器是一万支来复枪、几十挺机关枪、几门陈旧的迫击炮以及旧式的兵器,其他的只以手榴弹、刺刀、大刀、长枪作武器。”
项英多次向中央报告情况,请求中央给予详细指示,明确行动方针。由于党中央忙于红军主力转移,3个月无指示、无回电。
年5月,国民党大军约50倍于游击队的兵力对赣粤边游击区进行全面“清剿”,项英和游击队员们只能与山中的动物为伴,吃野菜、摘野果、挖竹笋。可是即使如此困难,项英还是抱着必胜的信念,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说:“我们只要剩下一个人,也要顽强地坚持下去,共产党的旗帜不能倒,游击队的旗帜不能倒。”项英领导游击队运用游击战术原则,在群山峻岭中与敌人周旋,进行了长达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年9月24日,南方八省游击区最高领导人项英,应国民党江西当局之邀,到达南昌。经过力争,项英给中共中央驻南京的代表发去电报,汇报并请示有关问题。在南方坚持三年游击战的中央分局由此恢复了与中共中央的联系。
此时,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蒋介石急欲调动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国民政府开始同中共中央就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武装问题达成协议。周恩来请叶挺出面主持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叶挺当年在北伐战争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称为“铁军”,叶挺想再带出一支新的铁军来,所以,南方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
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年1月6日移驻南昌。斯诺写道:“年3月,新四军组织的消息传播四方,各种不同的共产党部队都从南方来向指定的地方集合,大概都在沪杭宁一带,许多人都来投军,有的带来了步枪,少数的带钱和粮食,旧时的农卫队更带来了手榴弹、长矛和斧头来参加。新四军的人数从五千增加到一万,到7月的时光已达到了两万的数目了。”
工业合作社吸引后方抗日群众
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确定的方针,各支队向华中敌后挺进,实行战略展开,在大江南北展开了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成为插向日军华中派遣军的一把尖刀。不过,日军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对中国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特别是沿海和交通沿线的许多重要城市相继失陷后,中国工业的绝大部分为日本侵略者所控制。
加之国民党政府经济封锁,抗日根据地武器弹药、医疗设施等物资短缺。新四军所使用的武器大部分都是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带过来的,还有少数是与日军交战中缴获的战利品。
新四军通过中国工业合作社(简称工合)解决当前的困境。斯诺在文章中介绍了工合的情况:“……工业合作社的组织,其目的在恢复生产而解决农村失业问题。数千难民已由这工业社给予生产的救济,在新四军区域中已用这种形式开办了许多小型机器厂和其他工业,这个计划,是动员中国的熟练工人去抵抗被日本人利用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工合浙皖办事处。它于年4月在皖南山城屯溪成立,章秋阳(工合运动发起人之一的章乃器之兄)为主任。新四军进入皖南后,于年7月,派叶进明、侯蔚文、蒋传源三人到屯溪参加工合浙皖办事处工作。年11月,又在泾县茂林设立了工合泾(县)太(平)事务所。泾太事务所大都是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新四军民运部派去的人员组成,规模最大,发展最快。
斯诺写道:“新四军已将沿海口岸来的工人举行登记,而且在去年(年)夏天,在上海设立一个秘密的招募工人办事处,在那里,有成千的工人还能记起年至年上海工人运动时的项英,并且敬仰他的为人,所以有许多人设法投奔他的门下,其中有个是熟练的技士、机械师和镕铁匠等。”
皖南泾县是宣纸之乡,距新四军军部20华里的小岭,是宣纸生产的主要集中地。新四军到达云岭后不久,民运部就派人到小岭开展工作,帮助纸乡人民恢复生产。泾太事务所在小岭的双岭坑,办起了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当年便生产了10吨宣纸,这不仅安置了失业的宣纸工人,也满足了新四军各方面用纸需要,当年新四军创办的《抗敌报》、《抗敌》杂志、《抗敌画报》、《战士报》、《共产党人》以及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等著作,都用宣纸印刷。
新四军之青年队(原载于《良友》)
皖南工合运动的蓬勃发展,新四军自给自足的能力增强,一方面把蒋介石从经济上限制、破坏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也粉碎了日寇的封锁和剥削,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斗争。
斯诺写道:“许多的学生、教员和教授也都投入了新四军区域去战斗,去教书。有的是在南京和芜湖附近的战时服务学校念书,许多人在小学校里当教员,还有的在组织剧团,从事于各种有关动员乡村中所有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力量的宣传和行政工作。到去年(年)12月,新四军的兵力已增加到7万人,并且其中4万人已有完备的武装了,将来游击队的扩张的可能简直未可限量。”
揭露皖南事变真相
斯诺的文章,使得新四军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