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溪文化人物沈家仁用一支笔将家乡永恒

笔触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有时候,看着是小小的一支笔,实则蕴含的能量不可小觑。握紧笔端,纸上所映照出来的,便是作者的心灵深处了。▲编写《侠骨丹心》一书时与乡贤会会长裘一挥一起采访楼甫根老师天空昏昏沉沉的,好似在打瞌睡,突然之间,电闪雷鸣。见到沈家仁,便是在那样一个夜晚,春日里弥漫着夏日黄昏的余温,丝丝热意,却又清风扑面。他站在门口向我打招呼,恍若许久不见的老友一般,不见丝毫的生疏。虽是初春,却倍感四月天的暖意,一时间,如沐春风。进了大门,便见许多书籍整整齐齐的摆放于茶几上,他顺手拿起书籍就对我讲解起来,从三北传统文化讲至新四军研究,讲至《溪上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每一句话里都饱含热情、生命,应每一天都是新鲜的血液,从沈家仁身上,我看到了迸发的灵泉,那是一种极度热爱文化之下才会呈现的状态,唯有热爱,方能眼若金波。▲在安徽泾县新四军总部参观我得知沈家仁参与编写了《侠骨丹心》和《观海卫镇建国前参加革命老同志口述史料》两本书,就问他从事文史方面的研究几个年头了。沈家仁回答我,爱好网络文化写作已是十几个年头了。并于几年前加入市文联下属的民间文艺家协会,市新四军研究会,市乡贤研究会等组织,结识了许多文化名人和老师、挚友。如今,写作与研究已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侠骨丹心》一书首发式《侠骨丹心》一书的问世历经的辛苦旁人无法知晓。那时的慈溪市还是老县城,与今日的慈溪不同,那时的慈溪是如今的宁波慈城。那里,是郑侠虎烈士牺牲的地方,也是沈家仁一次一次执着奔走的地方,只为了探寻那段岁月的真实,更为了使英雄不会匿名于世间,沈家仁历经奔波,不辞辛劳,这才有了后来我们所见到的《侠骨丹心》。▲拍摄九龙湖郑侠虎陵墓向山民问道手中有笔,纸于心头,心中自有丘壑。沈家仁无暇休息,潜心研究,在休息时间,跑遍了观海卫的22处革命遗址,更发现了五处新的革命遗址,如东山头都神殿的地下抗战联络点旧址,为慈溪革命遗址研究工作作出了贡献。十几个年头,于他而言,不过是一眨眼的光阴。满屋的摆设,就足以洞见主人的内心,人生短短数十年,朝如青丝暮成雪,不应荒废光阴,哪怕是抓住其中一束短暂的光影,也是巨大的收获。生命,因永远留给新鲜且热爱的事物,方是生命。▲参加《走遍观海卫》活动沈家仁的笔下,对家乡充满温情,却又饱含历史沧桑,有时,竟不忍细看,唯恐惊扰了那段尘封的岁月。问他最近有什么写作计划,他道:今年市新四军研究会观海卫联络组负责人陈树忠同志已将计划编写《观海卫镇革命斗争史》(暂名)任务交给他了,这是一本比较全面系统的描述观海卫镇自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的斗争史料与人物故事,接下来要着手准备资料,采访有关单位和个人,今年的任务又是满满的了。他的笔触之下,故事栩栩如生,用一支笔将家乡永恒。握笔之手于纸上尽情挥洒,字句之间,尽是真情,一支笔足矣!沈家仁简介:年11月出生于慈溪沈师桥,少年时多次参加县文化馆业余创作学习,师从威天法、吴开棠。后长期从事商业工作,但热爱写作,研究地方文史的爱好没有变,作品常见于三北论坛《山海经》栏目。参与编撰《侠骨丹心》《观海卫镇建国前参加革命老同志口述史料》等。现为慈溪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慈溪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员、慈溪市乡贤研究会会员、观海卫论坛《三北风情》版主。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