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古称宛陵、宣州,地处安徽省东南部。古为名邑上郡,人文荟萃,文献之邦。地处江南的宣城,默默走过了多年。这里历史与现代交融,呈现出层次分明的色彩。安徽宣城市,在年,全年GDP生产总值为.30亿元,名义增速10.04%,名义增量比18年增加.40亿元。
宣城建市不足二十年,年纪轻底子薄,前期发展确实滞后了些。但随着近些年G60科创走廊乃至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出台,宣城仿佛搭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在宣城薰化路上,建筑云集,人文荟萃,为宣城呈现了一幅亮丽的风景线。道路横穿了高教园区域,宛陵湖区域,薰化路短短几年内的高速发展,见证了宣城发展的日新月异。
明清时期的宁国府是多么响当当的名气,宣城县作为当时皖南第一大县,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清中期时就是一个人口超百万的繁华城市。临近周边的小县城无一不是马首是瞻,都认同宁国府和宣城的管辖。太平天国的战争摧毁了这座繁华的城市,皖南四大姓宣城梅,绩溪胡,旌德江,泾县吴,几乎都遭受了灭顶之灾。抗日战争炮火又对这座城市进行了一次洗礼,使得宣城县城的历史文脉尽数毁灭。
后又随着芜湖的崛起使得偏居皖南腹地的宣城,皖南的核心地位丧失了。从此宣城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一去不复返。宣城市区地势低洼,长期处于防汛压力巨大,宁国府的繁华再也不复存在。
纵观宣传全市,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即各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常独立。前面说到,宣城建市比较晚,在21世纪之前,宣城与下属的宁国、广德、郎溪、泾县、绩溪、旌德从级别来说都是平级单位,这就造成各县“各马拉各车”。宁国有着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所以诞生了海螺集团。广德和浙江直接相连,成为了省直管县。郎溪有着广袤的土地,有着绿茶之乡的称号。泾县、绩溪、旌德也各有特色。相比之下,宣城的自身优势并不是很大,说是临近南京和常州,但都是经济不怎么发达的区域。
宣城作为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各种文化在这里交织融合,这方土地上的人民吸收了江淮文化中勇猛开放的胸怀,楚地文化中聪敏自信的精神,吴越徽文化中儒雅务实的灵魂,重塑成宣城人民热情好客,诚信待人的新传统。今后有高铁和机场直达全国和世界各地,宣城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虽然宣城不大,但是该有的基础设施它都有,没有工业城市的废气熏天,到处都是一片青山绿水。走在宛陵湖,敬亭山,能收获另一份宁静。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情况真的很好。虽然说离江浙比较近,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流失,但纵观安徽又有哪个城市不是呢?
那么,你对安徽宣城都有哪些印象?对于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都有哪些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