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目预告千年古宣

一张薄薄的宣纸,历经上百道制作工序,承载千年文化历程。书法、工笔、写意,同样的笔墨工具与宣纸碰撞,产生不一样的艺术惊喜。三位书画大家,一位古法宣纸制造者,做客本期《第1收藏》。

敬请收看年11月29日20:00海南卫视《第1收藏》栏目,让我们与主持人丛薇一起,领略中国传统书画的魅力。

马海方(左1)、苏士澍(左2)、主持人制片人丛薇(中)、崔景哲(右2)、卢昌宁(右1)

卢昌宁

北京千年古宣艺术中心总经理

中国楹联学会野草诗社常务副秘书长

北京老舍研究会理事

主持人制片人丛薇

丛薇(左)卢昌宁(右)

苏士澍

第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

苏士澍(左)丛薇(右)

崔景哲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作研究员

丛薇(左)崔景哲(右)

马海方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荣宝斋画院教授

荣宝斋签约画家

马海方(左)丛薇(右)

传统的书画艺术在中国这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源远流长,无论书法,还是绘画,都离不开纸的依托。好的宣纸可以历经千年不蛀不腐,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那是不是所有为书画所用的纸,都叫做宣纸呢?是不是只要是手工制造,都可以称之为古法宣纸呢?越贵的纸就是越好的纸吗?本期节目就让我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丛薇

·访谈·

Q

丛薇:

小卢总,提到你们的宣纸我觉得还要从您的父亲大卢总卢一葵先生那说起。我知道卢先生他对宣纸的制作技艺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你现在子承父业从事宣纸行业有多长时间了?

卢昌宁:

我从事宣纸制造行业大概12年左右,大学毕业以后就开始参与厂里的生产了。

Q

丛薇:

你的初衷是什么呢?是因为你父亲从事了这个事业你要继承,还是你觉得未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卢昌宁:

首先是子承父业,而后我在从事宣纸行业的过程当中慢慢的发生了变化,自己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有热情。因为宣纸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Q

丛薇:

你说的古法制作是不是手工制作的?你能不能细致的给我们讲讲制作流程。

卢昌宁:

传统工艺的宣纸与现代工艺制造出的宣纸最大的区别是在于制作宣纸的原料。我们的宣纸选用的是三年的青檀树树枝的皮,还有没有经过杂交的稻草为主要原料。加工时用杨桃藤汁做为分离剂,通过蒸煮,然后就是用石灰沤制,溪水激荡,就是在溪水里洗干净后放在晒滩日晒夜露。反复很多遍之后,再用对臼打浆,手工抬帘捞制,在土坯笼上烘干,最后再检验储存。

Q

丛薇:

这么多工序啊!

卢昌宁:

是的,据我们简单的统计,一共是道工序,加上重复的一些流程,应该能达到多道工序。

Q

丛薇:

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张宣纸,制作起来竟然这么复杂!你从事宣纸行业,一定会和艺术家打交道,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跟他们打交道过程当中的一些故事。

卢昌宁:

宣纸与艺术家之间的故事有很多,在我刚刚从业不久时,有一次朋友介绍我去唐勇力老师家去拜访他,朋友跟我说让我带最好的宣纸给唐勇力老师。唐勇力老师是我们国内的一位大家,我为自己能去拜访他感觉非常的荣幸,于是我就带了我们家最贵的四尺的宣纸给他。我记得当时这个纸的售价应该在一万多块钱人民币左右,价值很高,所以我认为这款纸肯定是不错的。后来到了唐勇力老师家里以后,他一上笔,用勾线笔勾了一个女孩的脸,一勾的时候发现一个脸还没勾完,这个笔上就已经没有水了。然后唐老师跟我说我们的纸的确挺好,但是这款纸也许更适合写书法,画小写意人物的话就用不了这款纸了。这件事让我觉得有点尴尬,想来还是因为自己刚入行,没有做足功课的原因,显得不专业。随着跟老师交流多了之后,我才知道原来不同的艺术家老师有不同的画法,对纸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了经验以后,等我们再去艺术家那边做推广的时候,我就会先与老师们确定他是画什么画的,先了解清楚了,提前做功课,然后再给老师带适合的纸。在我看来宣纸没有好坏之分,而是你想达到的效果能不能达到为主要价值,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宣纸的价值,不在于它的价值和成本,而在于它的功能的区分。

不同的艺术形式,对纸张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需要行云流水、畅意飞白;有的却需要水墨渲染,体现墨分五色。那究竟如何选择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听听艺术家们是怎么说的。

——丛薇

Q

丛薇:

苏士澍主席,您提出从中小学生开始练习书法的这个提议有很长时间了吧?

苏士澍:

这个提议已有十几年了,后来教育部发文,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中小学开展了书法教育课程。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在政协的带领下到各地调研,看到学校的孩子们书写汉字的情况现在已经好了许多,让书法进入课堂是非常令人高兴和欣慰的事。

Q

丛薇:

看来还是非常有成效的!

苏士澍:

对,已经见成效。通过这十几年的调研,我才理解和知道,让孩子们用毛笔书写能得到五种智力的开发,让孩子们的左右脑集中到一个字上,这是对孩子的精神集中有极大好处的。

Q

丛薇:

说到写字我联想到了绘画,我不知道现在绘画的基础,学校里面是否也在进行培养?

崔景哲:

我认为就像像苏士澍主席说的,要从小有个人的爱好兴趣培养。我是画工笔绘画的,我觉得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来练习这种写意绘画、练习工笔绘画,但都在我们中国绘画的范畴内。什么叫中国画?什么叫墨分五色?什么叫十八描?我认为这都是对中国的美术和书法有重要推广意义的。

苏士澍:

书画同源嘛。

Q

丛薇:

是的。马老师,您现在也经常画画吧?

马海方:

是的,前些年我要画一张宣纸流程图,那是很长的一张图。画这张作品时所有的过程都要去了解,包括材料和步骤,如果纸太厚了,颜色会浮在上面透不过去,而如果纸太薄了,墨上去后,纸就要烂了。对于我画的没骨画来讲,还是要有一定的选择性的,要选对纸,对宣纸有一定的要求。

Q

丛薇:

对,苏士澍主席,咱们实际操作一下,您看怎么样?

苏士澍:

好,可以,我们书画家无论是写还是画,都和笔墨纸砚息息相关。刚才马海方老师说了,他画没骨和崔老师画工笔人物都不一样。而对我来讲,在书法方面,写行书要求的纸要稍微的薄一点,而且最好是生宣,生宣它写出来的这种飞白效果特别好。

艺术家苏士澍现场作品

苏士澍:

我写的这幅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评价一幅书法作品不是没有标准,书法的三个要素分别是笔法、结构、章法。首先看笔法,用的笔是不是符合行书的笔法,第二是看每个字的结构,关键是最后看章法怎么安排,这个字大小、结构、参差错落等等这些都要做到“意到笔先”。写的时候这字从哪到哪,上下左右安排,脑子里都得有初步的一个概念。

Q

丛薇:

苏士澍主席,您绝对是“意到笔先”!看您写到“欲穷千里目”的时候,我还在想后面的“更上一层楼”位置够吗?还有好几个字能写下吗?但是写完之后再看,布局刚刚合适。

艺术家苏士澍现场作品

苏士澍:

书法家应在脑子里有整体的布局和安排,刚才写的那幅一般的来说就是用单宣、净皮就够了,而写篆书则最好用厚一点的纸。因为篆隶它行笔比较慢,要把提按和篆书的风格给写出来,所以纸就得需要厚一点。

Q

丛薇:

纸要是太薄就洇了,所以要厚一点。

苏士澍:

我用这种纸写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创作中的艺术家崔景哲

Q

丛薇:

崔老师,工笔画是很细致的,需要一笔笔有耐心的去画。我知道你擅长画仕女是吧?

崔景哲:

仕女画中我主要的作品是《中国红》系列,它在全世界范围做的展览。其实我是跟着我父亲学习的工笔花鸟,我的第一本绘画教材是《芥子园画传》,大家自己想要练习或者是孩子们想进行中国绘画的教育,就得先从《芥子园画传》开始。这本画传是用中国画的方法,教你画梅兰竹菊、竹石人物、山水风景,花鸟动物等等,包罗万象。现在我在试的这张宣纸用的画法是咱们中国绘画中的一种叫“劈笔丝毛”方法,专门用来画小动物身上的毛,那么这时候需要的宣纸叫做熟宣。那生和熟的标准是什么呢?纸经过胶,把矾加到了生宣上,让它产生不渗水,画好的画是洇不到后边去的,才可以进行渲染。所以我们用工笔绘画的熟宣它正反面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刚才写意绘画所用的宣纸,你会发现它全部洇到了后边,而且还可以洇到画毡上,那我们这种是洇不到后边的宣纸是加入了胶矾的,如果对着光看,它会发出闪闪的那种云母的光泽。

Q

丛薇:

对,仔细看能看到云母的光泽。

崔景哲:

这张纸就是在喷胶的时候把云母粉做到上边的,这也是咱们传承的制造熟宣的手艺里自古以来就有的。所以说千年古宣的制造熟宣的这种传统工艺,是比较适合对宣纸有极致要求的一些艺术家来使用的。

Q

丛薇:

崔老师,你应该是中国美协理事里面最年轻的,你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崔景哲:

我是中国美协理事里最年轻人中的之一,如果没有更多的年轻人去学习传统工笔绘画,那么这种又费时又费力的绘画就会被人遗忘,会失去传承的脉络。我希望以后可以多把我们年轻一代的传统工笔绘画的作品带到全世界去展览,大力宣传我们中华文明文化精粹,把这一门古老的美术技艺传承下去。

创作中的艺术家马海方

崔景哲:

我们看马海方老师画画时,笔法再加上用色,还有在宣纸上涂抹的速度,以及这张刺啦刺啦的声音,让人感觉非常过瘾,有大家风范。

马海方:

因为没骨法基本都是平涂的,都是冷色和暖色。画没骨画的水分的时间,可能要和我们一般的水墨画有点区别。

崔景哲:

绘画与书法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会重复的去添加颜色。马老师刚开始设色,然后在它未干时又在上面勾勒墨线,这样重复的叠加出来。这种的画法对纸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如果纸不行的话,叠加的时候就会蹭破了。

Q

丛薇:

听完两位老师的介绍,我感觉纸就像陈年老酒一样,它需要收藏起来好好存放,存放的时间越久越好是吗?

卢昌宁:

宣纸的储存条件其实是有要求的,它的存储温度是在15度到18度左右,存储等当的宣纸,使用的效果才会越好,否则的话宣纸就会慢慢地变熟,作画时就不散墨了。宣纸是需要呼吸的,所以需要时长把它打开透气。刚刚大家在我们厂里见到我们库房的宣纸都是没有包装的,全部都是打开的状态,每天都需要在库房的地上洒水,让纸充分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样的保存出的宣纸使用时效果才是最好的。

崔景哲:

从我们上美院的时期,耳熟能详的就是马海方老师的画,印象最深中他的作品就是提笼架鸟、皇城根儿、敞着怀的膀爷!

Q

丛薇:

因为马老师是北京人,所以他对北京的风土人情特别熟悉。他的纸也是稍微有一点洇,水出来了,但是颜色不出来。

马海方:

画没骨画的水它有一个洇的过程,如果画那种一次到位的水洇开的感觉,就不如不画它,让它这颜色本身形成的自然形体可能会更好,更有墨的韵味。

Q

丛薇:

这个墨洇的太好看了,纸的效果就出来了。

崔景哲:

这就是靠艺术家熟练的技艺,是对笔墨,对宣纸的掌握程度。

Q

丛薇:

大写意的感觉出来了,马老师用色也大胆。看来画一幅画的时候墨也是很关键的。

马海方:

用墨、用纸还是看自己的习惯,太厚的纸它透不过去,颜色可能就会发闷,而太薄的纸容易破,容易碎,有时候是一种很矛盾的感觉,就是说要不薄不厚,需要把握好这个度。

艺术家马海方现场作品

马海方:

我用这个宣纸,写的是咱们年底最受欢迎的这个题材之一“福到”,“福来福往福常在,福进家门万事兴”,每个福字都不一样。

与艺术家饮茶、创作、交流、感悟,幸甚至哉。看过三位艺术家的亲临讲解,您是否对于传统书画不同的艺术形式有所了解了呢?希望还在望而却步的朋友,可以一起拿起毛笔,体会水墨与宣纸带来的无限魅力。

——丛薇

Q

丛薇:

小卢总,别看你年龄小,刚才你说对于宣纸产业你已经经营十几年了,从你父亲那一辈就开始跟宣纸打交道,一直到你这一代,接下来你们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卢昌宁:

首先,我们将继续坚持纯传统工艺的古法去制作宣纸,因为传统工艺的宣纸是用石灰沤制的,上晒滩日晒夜露,又经过了多道工序制作出来后它的保存寿命会很长。我们到日本去做光龄实验,还有跟北京印刷学院,包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都做过抗老化实验,它的保存寿命应该在年以上,所以我们的宣纸对收藏字画、修复古迹都是非常适合的。其次,现在根据市场的需求,我们也制作一些现代工艺的宣纸,因为有一些当代的艺术家,他们只是为了创作的练习,需要的是一些价格便宜的,适合他们创作练习的宣纸。最后,我们也响应国家号召,倡导国人都参与到我们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制作了初学者使用的宣纸。现在教育部让传统书法、绘画、篆刻进课堂,就是让孩子们开始慢慢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和继承我们中华文明的精髓和精神。故此,我们也专门为孩子们生产了一些适合他们练习的,更便宜,更经济的入门级的宣纸。

卢昌宁:

传统工艺的宣纸失传了47年,之前没有进行生产,然后我们开始去做这个事业,在突然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了我父亲的欣慰和骄傲,同样作为儿子的我也感到非常的骄傲。很多消费者因为长期的使用书画纸,或者是现代工艺宣纸,对传统工艺的宣纸是接受不了的,但当他反复的使用这种传统工艺的宣纸时,就会慢慢体验出使用时候的愉悦。这种纸给人带来的那种视觉冲击和达到的效果都是令人喜出望外的,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工艺的宣纸,这是让我特别喜悦的事。

一张张薄薄的宣纸,承载着千年文化,背后却隐藏了无数手作人以及非遗传承人的艰苦历程。如何创新,如何让古法技艺更好的流传下来,不仅是他们的责任,更是每一个热爱文化的人应去思考的问题。

——丛薇

—End—

千年古宣注重中国书画艺术产业的发展传播,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开设了集艺术展览、书画爱好者交流及经营高档文房用品的千年古宣北京旗舰店为一体的北京千年古宣艺术中心。

总公司安徽泾县千年古宣宣纸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成功恢复失传几十年的传统宣纸工艺的;更在安徽建设了国内一流的集“千年古宣”宣纸古法工艺生产、参观、游览、体验为一体的千年古宣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

依托于现有产业,在未来,“千年古宣”将会更加地致力于书画产品的研发,致力于“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宣纸的社会化推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品走向千家万户,成为宣纸文化名片,服务于社会大众。

千年古宣艺术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