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人们就开始造纸写字了,在不少地方都有自己传统的制纸工艺。但为什么我们在学习写字和绘画时,老师总是建议我们买宣纸呢?别的地方产的纸为什么就不行呢?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纸,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宣纸,只是因为宣纸的名气比较大,所以就成为了书画用纸的专有名称。严格地说,宣纸指的是出产于安徽宣城泾县小岭的书画用纸,一般是用青檀树皮作为主料制成的,有些也加入一定量的长秆沙田稻草来提高质量。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宣纸在唐朝时作为贡品出现以来,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而小岭村则是宣纸的主要原产地,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千年古村落。小岭村,位于泾县县城西偏北10余公里的山区,隶属于丁家桥镇,境内群山环绕,山峦叠嶂,溪水川流不息,有“九岭十三坑”之称。村口有一棵老青檀树,正是因为青檀树,这里才成为宣纸的故乡。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纤维柔韧绵密,质地纯正,远远优于他地,而这恰恰是制作宣纸必需的制浆材料。相传在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淳佑年间,为了躲避战事的侵袭,南陵县造纸专家曹大三便举家搬迁到宣城小岭村。看到这里山多地少,遍地长满青檀,一条条溪水清澈见底,于是便因地制宜,向族人传授造纸技术以维持生计。从此,曹家人世世代代以蔡伦术为生,其子孙繁衍,后代遍布小岭全境,并且家家以造纸为业,延续至今七百多年。直到今天,分布在泾县各地大大小小的数百个宣纸厂,仍然以曹姓为主。每天清晨四点左右,小岭村的上空便弥漫着炊烟,这不是烧饭的炊烟,而是大家烧锅炉开始制作宣纸。制作宣纸非一人之力就可完成,而是需要几十个人分工协作才可,小岭村的每个人都是这个产业链其中的一员,各有分工。这也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村,在小岭许湾村还有蔡伦庙,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村人都到庙中举行祭祀活动。可惜在上个世纪六七年代被彻底毁坏,现在的小岭还有多处保存石槽、石碓、晒场、蔡伦祠、古檀等宣纸文化遗迹。穿行在这古老的村巷内,我们不仅仅见识到精美的古法造纸手艺,还有浓郁的乡村文化气息熏陶。在这里,每一棵古树,每一堵高墙,每一座石桥,都在讲述光阴的故事。没有被现代气息浸透,也没有过多的喧闹市井味。在这里,可以触摸历史痕迹,可以重回记忆里朴实无华的生活,可以尽情乡村生活的清雅与闲适。小岭村,一个具有千年古色古香的村落。经过千年的历史洗礼,仍旧挺立着,就像一位轻轻踱步于过去与未来之间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历史的沧桑,等待着无数的游客解读那厚厚的千年历史。往期精彩安徽又一古村走红,池州深山里的“匈奴部落”,千年来少有人知上海又一古镇走红,位于浦东的东北角,被誉“万里长江第一镇”上海又一老街走红,被誉为“嘉定之根”,已有多年历史安徽又一古镇走红,素有“金陵门户”之称,霸王项羽在此自刎安徽又一古镇走红,人称铜陵“小上海”,免费参观游客却不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