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好了这些内容,孩子的语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里面有一个“语文园地”,在这个“语文园地”栏目下专门有一个“日积月累”。我收集整理了一下,这个日积月累里面的内容,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有古诗、谚语警句、成语、歇后语等。这对培养孩子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很好的启蒙作用,每次所选内容不多,便于学生记忆,以达到日积月累、聚少成多,最终收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一年级上册有语文园地一,唐.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形象生动,很有画面感,字数不多且朗朗上口,诗中的鹅又是儿童们日常所见得到的动物,所以,作为启蒙诗放在了课本“日积月累”中的第一位。语文园地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惜时谚语。语文园地五,唐.李绅的《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告诉孩子们,我们每天吃的饭来之不易,粒粒米饭都是靠农民伯伯用劳动的汗水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吃午餐,这首诗在餐前读一遍,既有现实教育意义,也是通过场景加强记忆的好办法。语文园地六,唐.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首诗头两句写出了李白小时候对月亮的理解,很有童趣味。不过,这首诗的原诗是这样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课文只选取了前四句,我个人认为它是全诗的精华。语文园地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几个成语短句,其内容所包含的哲理,都来自于生活,低年级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搞懂。语文园地八,唐.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描写的是我们日常所能感知的来自大自然的风,通过风所带来的自然景物的变化,间接地让人理会到风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能耐。叶、花、浪、竹,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东西,理解起来并不难。一年级下册有:语文园地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些词语也好成语也好,写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放在一年级下册的前部,正是三月份要学的内容,可见课本的编者考虑到了课文与时令的关系,春天讲春景,有利于孩子们更直观地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语文园地二,唐.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春诗,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就直接将诗意引入到了孩子们的生活,小学生在春天睡不醒是最有感受的,所以,绝大多孩子读起来会兴趣十足且容易理解并能背诵。语文园地三,唐.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是李白在安徽泾县游历桃花潭时,写给他的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内容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两人之间的友好感情。语文园地四,唐.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之所以作为孩子们的启蒙诗,除了意境通俗易懂、语句朗朗上口之外,更重要的是里面有“童子”,也就是文中的主人翁也是个孩子,这很容易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读起来没有陌生感。语文园地五: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芝麻开花——节节高;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这种歇后语形式很新颖,孩子们很好奇也很想知道是什么意思,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反正我的孩子回家就考我,他是很快就背下来了的。语文园地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这些民间谚语,完全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天气现象的科学总结,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同学习并记住,在以后的天气变化中如果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拿出来和孩子见证一下,既是明理也是加深记忆。“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这句话,我和孩子就验证过很多次。语文园地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古人对读书方法之总结,让孩子从小懂得读书的重要。语文园地八,明.唐寅的《画鸡》: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说实在的,作为家长,我们小时候主要读的是唐宋诗歌,这首明代的《画鸡》我还是从孩子课本上才第一学到,很意思。鸡是我们生活的常见动物,喜闻乐见,孩子很快就会背了。最后多说几句,现在的语文课本,将传统国学有选择地纳入到正常的课堂教学中来,不得不说是一个好办法。国学要从娃娃抓起,但是,如果不加以选择地溢学,比如一味地让孩子们背《三字经》《弟子规》什么的,那个意义不大,绝大多数孩子也接受不了,再说了,《三字经》《弟子规》比较片面枯燥,不利于一年级孩子的正常学习。好了,欢迎有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家长收藏并点赞,我们共同学习、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