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荀鹤的一首哲理诗,短短4句,发人深省,

由于古代社会的特殊性,诗人大都具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经历,所以便有了极其丰富的生活阅历。再加上他们又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从客观事物中找到规律,于是就诞生了理趣与抒情有机结合的哲理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在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泾溪》,便是一首哲理诗。它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之手,是杜荀鹤在泾县(今属安徽)泾溪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虽然这首诗只有短短4句,也没有《题西林壁》等哲理诗知名,但它依然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读来发人深省。简单来说,《泾溪》这首诗告诫了人们要“居安思危”这个朴素的哲理。

《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首先,诗的一二句“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意思是说,泾溪中有礁石水流很急的地方,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船沉没人遇害的消息。从生活内容来看,“泾溪石险人兢慎”是普遍的生活经验,而“终岁不闻倾覆人”则是诗人切身长期的阅历体验了。但不管怎样,在险恶的水路上发生船只“倾覆”的事故算是正常现象。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三四句“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即反而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说有船沉没的消息。显然,这两句诗所说的内容就不是正常现象了,按理说水流平缓应该很安全的。那么,为何会有这样一种反常现象呢?其实就是源于我们对待一件事的主观态度。主观态度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事件的结果。

我们说在险象环生的水域行船,因为明确知道它的危险性,所以注意力就会高度的集中,不得不全神贯注地绕过险滩,小心翼翼地避开礁石,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事故了。但在波平浪静的水域行船时,往往又会因为知道它没有危险,就没有了警惕性,滋生了麻痹大意的思想,于是稍有不当,船倾人溺也就在所难免。

结合整首诗来看,对待同一事物的主观态度不同,它所带来的结果也就截然不同。通俗来说,愈是危险的地方,人们就会愈加小心,事故也就很少发生;相反,愈是安全的地方,人们往往粗心大意,反而更容易出问题。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们常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便是因为不会游泳,自然对水有警惕之心,不轻易让自己有淹死的可能性。

纵观杜荀鹤的《泾溪》,主要是描写了一个反常现象,急流险滩之处鲜有船只倾覆沉没,而水流缓慢之处常有船只倾覆沉没。并通过这一反常现象,总结教训,告诫世人居安要思危的深刻哲理。总的来说,《泾溪》这首诗发人深省,值得一读。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