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aker
「智能时代的塑造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和国内很多高校相比,较早且体系地完成了对“人工智能(AI)”这一前沿科技的概念普及、资本集聚,以及产品落地。某种程度上,中科大的人工智能步伐代表着中国AI的进行。
中科大在AI领域的分量,可以从中科大毕业出去的校友来体现。像科大讯飞、商汤、寒武纪、云从科技、云知声等团队的创始人均来自中科大。此外,更有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百度总裁张亚勤、前谷歌AI中国中心总裁李佳等一众名企高管也是中科大校友中的佼佼者。
接下来,观止研究院将为大家介绍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北高峰资本创始人闵万里、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陈云霁,五位中科大毕业的科学企业家的创业经历。
01
刘庆峰
年2月,刘庆峰出生于安徽泾县,一个生产宣纸的地方,古时曾以文风昌盛而闻名。
成长在这样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环境中,似乎理所当然,会偏爱历史人文,但刘庆峰却酷爱数理,梦想是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书。
年,刘庆峰得到了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保送名额,但汽车工程系不是他的最爱,他还是想去科学技术爱好者的天堂——中科大。于是他便以高出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4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电子工程系。
因为数理成绩的优秀,刘庆峰得到了学校老师的青睐。年,做人机语音通信的博导王仁华教授亲自找到他,希望刘庆峰能加入自己的实验室做语音技术研究。
作为中国语音界泰斗级老教授,在王仁华教授的语音实验室里,一排计算机就已经初步合成简单的人声。
当刘庆峰第一次走进王教授的人机语音实验室时,就被眼前一排排由计算机合成的人声震撼,这时的他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机器可以像人一样开口说话。
当时,他看到自己所擅长的数学知识被应用于信号处理,心中感到无比激动。导师还向他提出了未来可以研发“自动翻译电话”的畅想。此时,他没有一丝犹豫,决定跟着王教授,一起在语音技术产业里大干一场。
在研二暑假时,刘庆峰应华为的邀请帮助优化电话语音平台。刘庆峰不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拿到了华为的奖金,更是看到了语音技术的产业化前景。
所以,他决定留在国内发展。他和导师王仁华提出,他想一边在国内读博士,一边创业。王仁华当即同意了他的想法。
年底,他开始酝酿创业,短时间内,便在校内迅速组织了一批精英学子,组成了18人的技术创业团队。
年,科大讯飞在安徽合肥正式成立。
02
闵万里
年,13岁的闵万里是安徽大别山金寨县里一所普通高中的学生,但年以后,他摇身一变,成了中国万众瞩目的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学生之一。
当时,闵万里是没有资格参加中科大少年班的考试,但是由于他在全国数学联赛上获奖,获得了参加中科大举办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集训。
在这次集训上,一名中科大教授发现了闵万里过人的数学天赋。在教授的力荐下,闵万里获得了原本仅针对重点中学才给予的少年班报考资格。
第二年,闵万里不负众望,成了92届中科大少年班的一员。
年,本科毕业的闵万里与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了出国深造,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学系研读硕士。也正是这段求学期间,为闵万里后来的人生观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不过闵万里却是想转到统计系。理由很简单,因为感兴趣。
由于闵万里在研究粒子物理的两年里,接触到了大量数据统计的工作,他逐渐对统计领域产生起浓厚的兴趣。加上,在科大培养起的数学功底,让他在统计上更加如鱼得水,也更加自信。
年,闵万里的人生迎来第二次转折。
老教授感受他的决心以后,便用费米国家实验室专用的信纸,洋洋洒洒地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帮助闵万里进入了芝加哥大学的统计学系。这也是他真正开始数据科学的起点。
年,博士毕业的闵万里收到了来自华尔街的邀请。原来,毕业之前闵万里曾在IBM研究所实习,而他在大数据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出众,帮助商业机构准确预测未来销售额,以便决策者提前做出应对。
年,闵万里怀着内心的遗憾,进入谷歌,负责移动广告业务,即根据移动设备位置精准地给用户推荐周边商家的广告。后来,马云年5月到斯坦福大学发表了一场演讲。闵万里因为听了这场演讲,被阿里在大数据的投入与规划所吸引,随之,离开了谷歌,进入阿里工作。
闵万里在阿里巴巴工作六年,主导了阿里云人工智能程序“小Ai”、杭州“城市大脑”、“工业大脑”、“农业大脑”等项目,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闵万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不管流程有多么复杂,他要寻找的只是其中几个“致命性痛点”,然后逐一攻破。
年,闵万里在《财经》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数字化转型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东施效颦”的署名文章,以自己过去十五年的经验为例,总结出了数字化转型中经常出现的“四大误区”:数字化转型被IT系统主导、缺乏顶层规划、孤注一掷全链路出击、硬件规划缺乏柔性。
同时,他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数字化转型务必是CEO工程、方法论+工具缺一不可、小步快跑分层迭代、经验与数据的平衡。这标志着闵万里心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
手握技术赋能的方法论,再叠加上资本,闵万里看到了一个新的可能性:如果继续以技术服务商的身份提供数字化支持,沟通成本与障碍依旧存在,消除对方的疑虑需要一个过程;而一旦有了资本的注入,就意味着与客户绑定在了一起,在“同舟共济”的情况下,客户更容易解放思想,转型的推进过程将更为顺畅。于是,他以一封“山景辞行”宣告了自己的离职,离开阿里,创办北高峰资本。
03
汤晓鸥
19世纪60年代末,汤晓鸥出生于辽宁鞍山,从小就对图像有浓厚的兴趣,看了大量的图画书。
到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后,当他第一次看到电视播放的迪士尼动画片,就被其创意和幽默所震撼。
而在90年代初去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后,看了更多动画片,迪士尼的卡通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都为他带来很多灵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年,汤晓鸥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第二年,汤晓鸥前往美国深造并获得罗切斯特大学硕士学位。
年攻读了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在MIT期间他曾加入海底机器人实验室。在发现海底沉船泰坦尼克号的项目中,这间实验室功不可没。
当时,因为亲眼见证机器人在这个项目中的运作,从此,”人工智能”概念便开始在汤晓鸥心中生根发芽。
当时他意识到,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的计算机视觉应用尤其会带来直接的影响。
年博士毕业之后,他回国在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任教。在任教期间,在年7月,汤晓鸥一手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深入探索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工作,这间实验室的初创团队就是成立商汤科技的前身。
在成立实验室之后的十年间,汤晓鸥还是IEEE(美国的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同时担任ICCV(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会议)程序委员会的主席。
,他进入微软研究院工作,担任视觉计算组主任,负责计算机视觉相关的研究。
年,他和其博士研究生何恺明联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孙剑博士,凭论文“基于暗原色的单一图像去雾技术”夺得IEEE电脑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CVPR)该年度的“最佳论文奖”,轰动一时。
年初,汤晓鸥成立的这间实验室迎来了重大突破。当时,在汤晓鸥团队即将发表GaussianFace人脸识别算法之时,Facebook抢先发布了DeepFace算法,达到接近于人眼识别能力(97.53%)的97.35%,引起了世界轰动。
当时Facebook的算法是基于其拥有的万人数据库,而汤晓鸥的实验室仅有20万人数据库,双方力量差距很大,他们的条件处于劣势。
但是经过团队的刻苦研究和钻研,年3月,汤晓鸥团队发布GaussianFace人脸识别算法,在LFW数据库上准确率达98.52%,超过Facebook发布的DeepFace算法(97.35%)。被评为人工智能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国际会议AAAI的最佳学生论文。这也是在全球首次突破人眼识别能力。
之后他们入选了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锋实验室,成为亚洲区唯一入选的团队。福布斯更是称他为“中国人脸识别技术背后的面孔。”
年6月起,汤晓鸥实验室开始发表的DeepID系列算法,逐步将人脸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55%,开启了整个人脸识别行业技术落地的时代,令我国在该领域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年,汤晓鸥作为创始人宣布成立商汤科技,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团队成员徐立担任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04
陈天石、陈云霁
陈云霁、陈天石兄弟俩分别于年和年出生于江西南昌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是电力工程师,妈妈是历史老师,属于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家庭。
在同龄孩子还在读小学时,9岁的陈云霁,就已经升入了南昌十中(南昌市首批名校、超常人才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少年班,开始系统地学习文化课。14岁便顺利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在他的整个中学期间,除了数学多次拿过奥赛一等奖,在班里整体成绩并不突出。打游戏、看漫画也占去了不少时间,甚至不去参加月考。
不过,他有自己的“科学家”梦想,知道考上好的大学是先决条件,所以在高考前真正努力了一段时间。高考时,陈云霁数学考得很好,但满分分的语文,他只考了80分。
但是酷爱游戏的他对于自己的课业成绩并不太在意,而是把《星际争霸》当做主课来修。
他曾坦言,“挂科的压力一直是悬在头上的剑,但是科大的老师对于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非常包容,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去成长。”
当年,即将本科毕业的陈云霁听说中科院计算所在研制中国第一块通用CPU芯片“龙芯1号”,希望能拜师计算所胡伟武老师,于是报考了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生。
和哥哥相比,陈天石14岁才就读于南昌二中。
他和哥哥一样,都是属于调皮捣蛋,成绩不好,喜欢打游戏的人。但哥哥上大学后告诉陈天石,上大学后可以打游戏,这给了他很好的目标。因为在家打游戏爸妈还要管一管,到学校后可以随便玩,非常自由。这也成了他考少年班的动力之一。
于是年,16岁的陈天石也成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攻读数学专业。
但是,陈天石的数学在本科时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当时,同专业成绩较好的同学都选择出国留学,然后去美国华尔街求职。而陈天石却因成绩太差只能考虑换专业,不然担心自己以后会“没饭吃”。
可是到底该换哪个专业呢?陈天石陷入了纠结之中。一直以来,物理专业和计算机专业都是他想读的两个专业,于是他随手撕了几张纸片,并分别写上物理和计算机,最终以抓阄的方式决定改学计算机专业。
由于之前学的是数学专业,因此陈天石没有写代码的经验,但庆幸的是,当时计算机系的导师对学生十分宽容,并没有嫌弃他成绩差。
在考中科大计算机系研究生时,分的满分卷,陈天石的数学考了不到分,而计算机只考了97分。有趣的是,他的政治竟考了87分的高分,该分数高到连老师们都惊讶于他是如何考出来的。
就这样,陈天石顺利地进入科大计算机系读研究生,并一直读到博士毕业。
在科大读博即将结束时,导师告诉陈天石可以考虑留校工作。
陈天石知道后十分开心,还打算在合肥买房,但是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房价着实太贵,最终只好放弃。
虽然可以选择留校工作,但是因为爱人在北京,再加上哥哥陈云霁在中科院计算所跟着胡伟武老师(年从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中学考入中国科大)研究“龙芯”项目,因此陈天石在读博的最后一年,经常跟导师找借口说去北京计算所做基础研究。
正因为那段经历,所以陈天石和中科大的师兄、龙芯中科总裁胡伟武之间十分熟悉。
陈天石毕业之后,胡伟武老师便盛情邀请他加入龙芯工作,虽然他此前完全没有处理器架构相关的基础知识,但胡老师却确信他是能干事的。而这也成为了陈天石真正踏入集成电路(IC)行业的契机。
在龙芯工作后不久,一个非常“不靠谱”的想法开始在他脑中浮现。
当时的AI远没有现在火热,甚至有很多人因找不到工作选择转行,而计算所大都选择做芯片,于是陈天石大胆设想:是不是可以将AI和芯片结合在一起呢?
此后,陈天石便开始了真正的AI芯片研发之路。在这条路上,他还有一位最佳的合作伙伴,一直以来在中科院计算所研究芯片的哥哥陈云霁。
年,陈氏兄弟说服了计算所的领导,得到计算所李国杰院士的支持,决定继续AI芯片的研发工作。
当时,摆在陈氏兄弟面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一个AI专用处理器如何才能使一颗芯片在逻辑上是完备的?
为了解决该问题,陈氏兄弟认为首先需要为深度学习设计出一款专用处理器。经过多年的艰苦研究,陈氏兄弟团队终于在年开始崭露头角。
年3月,团队撰写的《DianNao:一种小尺度的高吞吐率机器学习加速器》,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ASPLOS上获得了最佳论文奖,这也是亚洲学术研究成果首获处理器架构领域顶尖会议最佳论文。
同年12月,DaDianNao(又称寒武纪2号神经网络处理器,面向大规模神经网络的应用)荣获年度Micro最佳论文,这也是Micro自年创办以来,第一次由美国以外的研究者摘得该奖项。
在论文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之后,陈氏兄弟团队的研究工作开始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