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三下乡走访抗战老兵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3日电(见习记者蒋宇骏实习生王天宝)76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段历史不能忘,也不敢忘!今年暑期,部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访抗战老兵,聆听抗战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口述历史往事现,抗战精神薪火传”口述抗战历史小分队面向小学生宣讲抗战老兵的事迹。团队供图

“我们要把这些故事宣讲出去,让更多人看到真实的抗战史”

7月9日,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口述历史往事现,抗战精神薪火传”口述抗战历史小分队在南通市崇川区拜访了一位92岁高龄的抗战老兵苏洁。年,16岁的苏洁投身抗日洪流,医院直属医疗队二队的一名医务员。

“那时我们年纪小,没有见过惨烈的伤亡场面,但是一想到战士们为了老百姓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不怕流血牺牲,我们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治疗伤兵。”苏洁告诉实践队员,当时局势紧张,她深知自己的任务是救死扶伤,尽管惧怕,但也强迫自己镇静下来,不分白天黑夜地给大家治疗。

“我家中一共六个兄弟姐妹,五个党员,四个新四军,其中我大哥牺牲了。”苏洁回忆说,当时家中得知大哥战死的消息后很悲痛,但寻不到遗体,只能拿他生前穿的衣服埋了。

听到这个故事,队长沈芯茹湿了眼眶。“还有许许多多烈士,和苏老的大哥一样,为国捐躯,可能只能被就地掩埋,没有墓碑,他们都是英雄。”

沈芯茹告诉记者,在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中,团队除了探访抗战老兵外,还开展了红色故事宣讲活动。“我们通过图文结合的幻灯片展示和通俗的讲解,向社区的孩子以及家长们宣讲南通抗战历史和老兵事迹。”

“起初我们还担心他们会觉得宣讲枯燥无趣,但事实相反,孩子们都沉浸其中。”沈芯茹说,当孩子们听到苏老曾经作战的地方是他们所熟悉的地方,他们就认识到老兵其实是在守护自己的家园。“我看到有些小朋友听到有很多战士牺牲,都眉头紧锁,流露出紧张担忧的神色。”

沈芯茹表示,团队之后也将继续探访更多的抗战老兵,记录老兵们的亲身经历,触碰这些最鲜活的历史。“我们还要利用外语学生的专长,把这些故事译成外文,传播到海外,让更多的人看到真实的抗战历史。”沈芯茹说。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子“循红色足迹——继承红色基因”实践团在采访抗战老兵陈常庆。团队供图

“她可以忘记很多东西,但是她不会忘记她的革命信仰”

8月22日,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子“循红色足迹——继承红色基因”实践团实践团来到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聆听抗战老兵陈常庆讲述抗战故事。

陈常庆是原山东省莒南县妇救会(妇女救国会)主任,当队长厉恩岩向她询问曾经的往事时,很多都已记不清。但提到她作为妇救会主任参加抗战时的故事,陈常庆却能侃侃而谈。“我觉得这真的是老人记忆里不能磨灭的一段往事,她可以忘记很多东西,但是她不会忘记她的革命信仰。”

陈常庆在抗战时主要带领和组织妇救会人员给八路军做后勤保障,白天送军粮到八路军驻地街疃县,晚上组织妇女碾米、磨面和纳鞋底做军鞋。厉恩岩听陈老说,当时环境异常艰苦,“她们就用独轮车推,用肩膀挑,行走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

“听奶奶讲当时抗战的一些情况,那些老党员真的就是义无反顾、不求回报地往前冲。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他们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对的事情。”陈常庆老人的孙女厉静是从小听着老人讲的革命故事长大的,耳濡目染,她也继承了老人的革命精神。

年1月30日,作为一名护士,厉静写下了请战书,请求奔赴一线、驰援武汉。“在得知自己成为临沂市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时,她没有害怕,反而感到一丝兴奋。”

“对于英雄,我们很容易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但是对于他们的经历,却很难以感同身受。”8月17日,厉恩岩在网上发布了她精心剪辑的宣传片《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希望让更多人知道这些故事。

这条6分钟的短视频,她剪了将近10天。“从早上九点开始,到凌晨一两点,基本上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就都在剪辑视频了。”

厉恩岩告诉记者,视频的文案删删改改,写了三个不同的版本将近七千字,而视频素材是从多份照片和视频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这些抗战老兵有一天总会离我们远去,所以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条短视频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了解他们的故事,更好地弘扬红色精神。”厉恩岩认为,这就是实践的意义所在。

抗战老兵陈福森向安庆师范大学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新四军精神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的队员们讲述战斗事迹。团队供图

“唯有留住红色记忆,方能凝聚未来前行力量”

“日本宣布投降的时候,我们还在保持进攻状态,并不知道这回事,过了一段时间才晓得。”这是百岁抗战老兵陈福森回忆当年抗战时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8月21日,他接受了安庆师范大学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新四军精神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的采访。

陈福森原本是安徽省立十二中的学生。抗日战争期间,陈福森放弃学业,带着满腔热血来到宁国山门洞参军,最终考取了无线电情报员,走上抗日救国之路。“我先后参加了浙赣会战、遂赣战役等多场战役,在抗战胜利后,返回老家,一直务农为生。”

实践队了解到,当年在安徽总共录取26名无线电情报员,如今只剩下陈福森和汪廷柱两位老人。在分别73年后,他们直到年8月19日才通过宣城志愿者团队的联络,选择在宁国的山门洞重聚——这里是当年他们相识的地方。

“如今,我们的祖国强大了,老百姓富裕了,也让昔日的战友团圆了,真的很高兴!老兵见老兵,盛世如所愿!”73年后的再次重逢,令陈福森感慨万千。

采访结束前,陈福森亲笔题了一幅“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铁军精神”的书法作品,赠与安庆师范大学数理学院全体师生,他希望新时代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国家未来的希望都在你们身上。”陈福森发自肺腑对实践队的寄语令队长刘莹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通过寻访抗战老兵,队员们对抗战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唯有留住红色记忆,方能凝聚未来前行力量”。

“我希望学生可以在感悟老兵精神的同时,学习到忠诚和坚守。”实践队指导老师秦晶晶表示,在之后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她也会将更多的老兵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老兵情怀、老兵精神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来源:中国青年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