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十年,宣城市推进文化名市工作取得丰硕成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9月7日,中共宣城市委宣传部举行“非凡的成就·宣城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宣城市推进文化名市工作情况专场),宣城市委宣传部,宣城市文旅局,宣城市文联,分别介绍相关方面主要进展和成就。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持续深化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提供了丰厚的道德支撑。

  十年来,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创建成果丰硕。党的十八大以前,宣城市本级还不是省级文明城市,年创成省级文明城市并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年市本级首创首成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年以全省第一、全国第十六的成绩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广德市、宁国市以全省第二、第三成绩创成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宣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绝对数和占比均位居全省第一。期间,郎溪县当选第五届安徽文明城市,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当选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同时,10个村镇、9个单位、2个家庭、4个校园、1个集体获得全国荣誉称号,总体占比位于全省前列,全域文明创建翻开新篇章。

  这十年,宣城突出价值引领,“好人宣城”品牌更加闪亮。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坚持开展“五级好人”评选活动,持续放大“宣城好人”品牌效应,十年来共选树宣城好人名,其中,人当选安徽好人,55人当选中国好人,涌现出“时代楷模”李夏,官东等全国道德模范5人,全国道德模范百万人拥有量高出全国0.6个百分点,中国好人十万人拥有量是全国的近三倍。该市不断加强学习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承办了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地级市好人馆,年均参观人数近11万人。连续10年举办感动宣城十佳人物现场交流活动、连续8年举办全市讲好人故事比赛,编印《宣城好人故事》《新乡贤故事汇》《宣城榜样》等书籍8本20余万册,开展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近场,现场参与群众20余万人,崇尚模范、学习先进的氛围更加浓厚。创新将“好人”原型融入文艺创作,相继推出皖南花鼓戏《青春·李夏》、话剧《生命接力》、歌曲《你还走在我家乡的路上》等文艺作品,并开展基层巡演余场,覆盖60余万人次。其中皖南花鼓戏《好人曹二贵》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成立全国文明办系统独家社团——宣城市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会,发放道德信贷万元,奖励各级好人、道德模范72.93万元,帮扶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万元,推动好人现象从“星星点点”发展到“群星灿烂”。

  文化繁荣兴盛与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建设齐头并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城市文旅局担当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以全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路径,持续推进文化名市建设,一手厚植文化底蕴,一手壮大文化事业,切实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努力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文化繁荣兴盛与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建设齐头并进。

  这十年,宣城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均等化、便利化不断推进。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完成。县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24家,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广德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绩溪县图书馆、博物馆等均已建成新馆,其中文化馆为一级馆的7家、图书馆为一级馆的3家。市本级三馆十年来服务群众万余人次。建成乡镇文化站95家,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家,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广阔的阵地。全面建成以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等文化活动场所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支馆的总分馆体系。指导基层文化站(中心)自办贴近生活、昂扬向上的文艺节目,让人民享有了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有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每年开展“送戏进万村”、“结对子、种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余场,农村公益电影下乡近万场次,服务群众百余万人次。安徽文化云建设持续推进,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群众下载安徽文化云app,足不出户享受文化大餐,从“云端”到“指尖”,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捷、更加“对味”。全市完成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广德市、郎溪县完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宣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成功入选—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创新案例。

  这十年,宣城市文化品牌金字招牌不断擦亮。高规格、高品味、高标准举办了5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成功引进了2届全球华人(世界)少儿书法(书画)大会,第四届湘鄂赣皖四省非遗联展、2届长三角非遗展等大型活动,全面打响“中国文房诗意宣城”文化品牌。该市还倾力打造了“文化进万家”“乡村春晚”“全市广场舞大赛”“市民合唱节”“艺路童心少儿文艺展演”“宣州之声”“郎溪之声”等诸多文化品牌。年在全省率先推动公共文化进景区演艺工作,打造主客共享的文化盛宴,向外地游客展示宣城文化,提升景区内涵,丰富旅游体验,拉长旅游链条。该市宣州区、广德四合乡等5地荣获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全省排名第一。

  这十年,宣城市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深入推进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文旅融合、长三角一体化等题材为主题的文艺精品创作,全市文旅系统新创优秀文艺作品超过件。17个戏曲作品入选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年连续三年有大戏入选。年起在全省首创实施地方剧种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计划,连续四年孵化出《腊月雪》等40多个高质量小戏作品。大戏创作精品迭出。大型皖南花鼓戏《青春·李夏》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获第35届田汉戏剧奖剧目入围奖、剧本奖二等奖;参加全国脱贫攻坚优秀剧目展演。精品大戏《高高的云岭》参加长三角G60九城市民营剧团优秀剧目交流演出。大戏《青檀魂》即将验收公演。小戏《心中的爸爸》参加年“茶香中国”第二届全国采茶戏汇演。经典剧目《扫花堂》参加文旅部戏曲百戏盛典。歌曲《这样的你》获安徽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歌曲《为你感动》入选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实现我市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

  聚焦创作生产,文艺精品更加鲜活

  过去的十年,是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该市文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新局、蓬勃发展的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市引导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在文艺精品创作、文艺品牌活动、文艺人才培养、文艺志愿服务、文艺外宣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为增进宣城“文化名市”建设提供了坚强助力。

  十年来,宣城市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该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作品累计20余万件,其中获省级以上奖项、参加省级以上展览展演、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的余件。围绕时代楷模李夏创作的大型皖南花鼓戏《青春·李夏》,该市多位艺术家参演,该剧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并荣获第三十五届田汉戏剧奖剧目入围奖,市文联兼职副主席黄廷洪凭此剧获剧本奖二等奖。报告文学《不负韶华——追忆“时代楷模”李夏》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获-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出版类二等奖,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联合发文,将该书作为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鲜活教材组织学习。围绕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创作的皖南花鼓戏《好人曹二贵》荣获安徽省第14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创作的原创歌曲《这样的你——周会明之歌》荣获安徽省第15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围绕抗洪救灾创作的美术作品《抗洪救灾》入展金陵百家中国画作品展,摄影作品《救援》入展第28届中国摄影展。围绕庆祝建党百年创作的皖南花鼓戏《高高的云岭》入选“年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安徽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新创作优秀剧目”。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创作的原创歌曲MV《待胜利再回家》,仅上线一周在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突破万,成为抗疫爆款歌曲。此外,美术作品《我型我秀》获安徽省首届美术大赛优秀奖并参加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晋京展。两人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五人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一锅鱼汤》等5部皖南花鼓戏入选“安徽省部小型优秀原创戏剧剧本、曲艺作品”目录。儿童文学《老桦树上小木屋》、散文杂文《手艺往事》获-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文学类三等奖,等等。参与拍摄的电影《城里来的书记》已公映、《幸福小马灯》已获龙标、《六号银像》已送审国家电影局。(汪成俊)

来源:中安在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