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共青团杂志
为深入探索红旅文化,了解红旅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性作用。7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探寻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泾县桃花潭风景区进行调研。
在桃花潭风景区的合影
桃花潭风景区地处桃花潭镇,风景优美、文化丰富,毗邻王稼祥故居纪念馆和中共双花园党支部旧址,既为探寻红色文化的旅客提供休闲落脚点,又以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带动两处红色景区发展。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条独特的红色文旅路线。
为深入了解当地红色旅游发展状况,团队分别对桃花潭风景区的工作人员、游客和商户进行了采访。景区工作人员吴女士表示:“我们景区是由泾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管理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物的修缮是由公司管理,而不是政府拨款。景区正常的日平均接待游客量在三千至四千人,但因为疫情影响,已经降至了一百余人。景区的旅游旺季就是七八月份,与泾县其他红旅景区是相照应的。”据吴女士介绍,该景区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景区内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来自附近,景区也为家庭较困难的工作人员有帮扶措施,促进当地人民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中起重要作用。
在采访过程中,景区工作人员吴女士又向我们介绍了景区的特色产业,即围绕桃花潭水坐落四周的清末古商街以及固定的古香游船服务。游客胡女士表示:“桃花潭确实是一块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地方,依山傍水,而且保存了这么多古村落,加上有很多当年的红军旧址,是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所以正好趁暑假带孩子出来逛逛,感受一下桃花潭镇的红色文化。这是我第三次来到这个地方,感受最为深刻的就是交通便利了许多。”古街商户杨老板表示:“商户们绝大多数都是桃花潭本地人,景区游客消费就是我们收入的主要来源,疫情发生前行情比较好,尤其在旅游旺季,游客们络绎不绝。”
采访工作人员
欸乃一声山水绿,桃花潭边振兴忙。桃花潭镇将绿水青山与红色文化融为一体,形成特色旅游产业链,不断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对当地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