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仙李白的一首《赠汪伦》,让桃花潭在千百年后,依旧为世人熟知。
△桃花潭镇
图源:泾县文化旅游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桃花潭镇位于皖东南,地处青弋江源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西南部,距泾县县城41公里,东邻黄村镇、茂林镇,南与黄山接壤,西与九华山毗邻。
△桃花潭畔
图源:泾县文化旅游
桃花潭镇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8.9%,温度湿润,四季分明。镇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查济古建筑群、王稼祥故居—王氏宗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桃花潭、查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王稼祥故居等著名旅游资源。桃花潭镇文旅办主任杨婷介绍说:
桃花潭镇域范围内现存元明清文物古建筑余处,建筑面积余平方米,另有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桃花潭著名诗作多篇、活动遗迹多处,年被评为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年荣获安徽省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年被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年荣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年荣获全国美丽宜居小镇。
位于桃花潭镇的国家级生态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查济村,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明末清初鼎盛期,“人丁数万”,屋舍鳞次栉比、连绵数里,后因自然摧残,兵火损毁,虽繁华不再,但查济仍遗留下从元至清文物古建筑近处,古建筑有祠堂、民居、村门、古塔、路亭、牌坊、石桥、古街和庙殿。
△查济
桃花潭镇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孕育过西晋宰相翟文选,东晋吏部尚书翟有,唐天宝间泾县县令汪伦,唐玄宗朝秘书郎万巨,明朝监生翟大初,乾隆甲辰进士池州府教授翟绳组等。清代书画家翟绅、翟梦青、翟廷魁、翟坤等,声名显赫的文坛大家李白、文天祥、杜荀鹤等,也曾漫游此镇,留下不少题咏,而使桃花潭誉满天下、闻名遐迩。
桃花潭镇厚岸村,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的故乡。位于厚岸街道的王稼祥故居是一座普通的皖南民居,三间两厢,前有庭院,庭院有花圃,其间花木杂错有致,一厢为书房,简洁雅致,窗明几净。王稼祥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桃花潭镇文旅办主任杨婷介绍说:
故居陈列了王稼祥青少年时的生活学习用具和他一生中主要革命活动的照片。故居的另一组成部分王氏宗祠位于厚岸村柳溪路,建于清代。宗祠五楹三进,坐东朝西,建筑面积平方米。前进大门内凹,屋后天井中部有10余米长的过道。大厅正中悬有“王氏宗祠”木匾,方形天井下有金水池,荷花狮子柱头。三道六级石阶通后进。后进为寝楼,整体保存较好。
△王稼祥故居
图源:中国纪念馆
△王氏宗祠
图源:泾县机关党建
在古诗《赠汪伦》中,李白与汪伦惜惜相别的地方就在如今的桃花潭风景区。桃花潭风景区位于泾县桃花潭镇境内,南邻黄山、西接九华山,是一处久负盛名的国家4A级风景区,走进景区内,自然而然地就会被它那如梦似幻的美景和古老淳朴的人文景观吸引,桃花潭镇文旅办主任杨婷介绍说:
桃花潭景观历经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和新中国逐渐形成,原先十分秀丽的自然山川景观加上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造的人文景观,形成了今天处处见景、景中住人的桃花潭风景区。桃花潭风景区内古建筑、古遗址遗存丰富,老街、宗祠、阁楼、门坊、古塔、府第、民宅遍布;景区景点有:文昌阁、翟氏宗祠(中华第一祠)、南阳古镇(老街)、踏歌岸阁、怀仙阁、万家酒店遗址、万村老街、义门、采虹桥、汪伦墓、扶风会馆等。
△翟氏宗祠
△南阳古街
图源:诗意宣城
△文昌阁
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之外,桃花潭风景区还蕴含浓厚的文化底蕴,继李白来过之后,历代许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有大量诗篇。
△桃花潭景区
说到《赠汪伦》这首千古绝唱,还有一段流传至今的趣事。
相传,在唐玄宗年间,泾州(今安徽省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于是修书一封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接信后,闻知有美景、美酒,加上同窗好友万巨也是世居桃花潭,便欣然前来。李白来了以后,没有看到所谓的十里桃花,也没有数量众多的酒店。汪伦听了微微一笑解释说,十里桃花是指十里外的桃花岭,万家酒店是指万姓人家开的酒店。
△桃花潭景区
李白与汪伦、万巨游山玩水,喝酒吟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桃花潭的美景、美酒让李白诗性大发,在此游玩期间共写下了12首诗,并在临别登船的时候,因感怀汪伦、万巨的真挚情谊以及当地人淳朴好客的民风,吟出了那首千古绝唱——《赠汪伦》。
后人为纪念李白来过桃花潭,在送行李白的地方建造了“踏歌岸阁”,在桃花潭西岸建造了“怀仙阁”。使《赠汪伦》一诗,广为传诵。
△踏歌岸阁
图源:泾县文化旅游
△怀仙阁
图源:桃花潭旅游度假区
秋日清晨,桃花潭畔,一层雾、一泓水、古村、古桥、古树映衬其间,宛如一幅世外桃源的山水画卷,吸引着游人们来到这里听千古绝唱,赏世间美景。
(皖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