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小满时节,田野披绿,瓜果飘香,此时的乡村即将进入夏收农忙时节。“再过一段时间,这批金耳就可以收获啦!”走进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的数字化金耳培育基地,记者看到,大朵大朵的金耳从白色的菌棒上探出金灿灿的身体,通过物联网和数字化控制系统,基地的技术人员实时监控着金耳的健康状况。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的数字化金耳培育基地记者王菲摄“东至县是食用菌产出大县。我们与东至县村兴建设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当地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东至龙工场跨境电商产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慧笑着告诉记者,“金耳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新型菌类,我们统一提供技术及服务,同时借助社区新零售的数字化销售渠道,让东至金耳可以直达市场终端,打通产业链条,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安徽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不断拓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描绘村强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东至县自然资源丰富,但山场、林地等村集体资产综合利用率不高。尧渡镇30个村抱团发展,集资入股组建东至县村兴建设有限公司,盘活村集体资源,进行市场化运营,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资产使用权入股等方式,走出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东至县尧渡镇党委书记阮宏兵说,公司每年按照投资收益情况,根据股东大会决议向“股东村”分红,目前已累计向各村分红.43万元。青山环抱,果蔬芬芳,在东至县香隅镇,一条新修的旅游公路将沿线的村庄、民宿、果园、森林串珠成链,自驾游客穿行其间,尽情感受着美丽乡村的诗意乡愁。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安徽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推动农旅融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我们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专业经济合作社,流转村内闲置土地,引进种植大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同时通过土地入股、土地租赁的方式,探索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东至县香隅镇党委委员钱元舟告诉记者,年,香隅镇有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先后培育出香隅草莓、漕东莲子、白岭黄桃、铜顶白茶等特色产业,有效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梨已经挂果,还有一个月西瓜也将上市!”提到收成,东至县香隅村水果种植大户傅和祥笑眯了眼,“刨去成本去年纯收入20多万元。我种了草莓、葡萄、哈密瓜,游客越来越多,不愁销路,今年草莓一上市,直接通过大棚采摘就卖光了!”扎实推进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深做实百村培强、千村扶优、万村提升“百千万”工程……在安徽,通过党建引领、政策护航、龙头带动,乡村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新民村就位于古诗里的桃花潭镇。欢迎大家来村里品尝桑葚,游千年古镇……”初夏时节,位于皖南的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新民村迎来了桑葚丰收。桑葚采摘园里鲜甜的果实挂满枝头,年轻的新民村党总支副书记孙莉正带着村民开始今年村里的首场直播。“村里不仅有优美的山水景观,还有千年的桑蚕文化。今年我们计划引入社会资本,进一步发掘桑蚕文化历史,开发研学游产品,同时与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桑叶茶、桑葚干等新产品,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附加值。”提及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孙莉成竹在胸。茂林修竹,山明水秀,白鹭在青弋江畔翻飞起舞,5月的皖南山村宛如一幅浓淡适宜的水墨画卷。“全县启动四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择优遴选扶持10个中央级、省级、市县级‘培强扶优’村,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村民持续增收。”泾县副县长束剑说,年全县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3万元,村均收入58.61万元,同比增长76.34%。(记者王菲合肥报道)责编:张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7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