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百韬死于派系斗争经12天负隅顽抗殒命碾

北京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黄百韬是国民党军中的一大悍将,蒋介石视他为黄埔精神之象征,而毛主席更是在淮海战役之初便点名要歼灭他。

不过,黄百韬虽然骁勇善战,但由于不是蒋介石嫡系,所以即便功劳再大,也无法在国民党内取得较高地位。

因此很多人都说,黄百韬最后战死,便是死于派系斗争,正是邱清泉等人不愿出兵营救,才让他兵败如山倒,最终饮弹自尽。

然而,随着近年来资料不断爆出,这样的说法也遭到驳斥,而黄百韬之死的真相也逐渐水落石出。

那么,黄百韬到底有何“厉害”之处?他真的是死于派系斗争吗?

“三姓家奴”黄百韬

黄百韬出生于年,他的父母都是广东梅州人,但常年在天津谋生,所以黄百韬也自幼在天津长大。

黄百韬的童年正值新旧交替之际,清政府已是强弩之末。

但新的思想尚未在国内传播,所以当时一度陷入了党派林立、军阀割据的时代。

而天津与北京靠近,与帝都毗邻,自然也成了军阀的角力场。

正因如此,天津的百姓一度缺衣少食,黄百韬一家自然也不例外。

好在,黄百韬虽然出身贫困,但他心思活泛、为人机敏。

入伍之后成了直系军阀李纯的传令兵。

年纪轻轻的黄百韬,凭借着在市井摸爬滚打练就的好口才,获得了李纯的喜爱。

李纯甚至将自己的贴身婢女许配给他为妻,自那以后,黄百韬也意识到,自己的春天就要到来。

于是,他便利用这层关系,多次让妻子在李纯面前为其美言几句。

架不住黄百韬的殷勤和逢迎,李纯最终安排他前往金陵军官教导团第五期学习。

这一教导团由李纯主办,堪称直系军阀中军官的“摇篮”,所以黄百韬十分勤勉。

在教导团的两年内,他不仅强健了体魄,还对军事理论有了深入的研究。

毕业后自然而然地进入江苏省防务部,并先后担任排长、连长。

然而,好景不长的是,奉军张宗昌很快便拿下了江苏。

黄百韬见张宗昌是自己的老同学,便毫不迟疑地投靠了他,成为奉系军阀中的一员。

但没过多久,张宗昌再次失败,黄百韬便再度转向,投入了蒋介石的麾下。

由此不难看出,黄百韬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人,但也正因如此,当时他也被批评为是一名“机会主义者”,毫无忠诚可言。

对于这点,心胸狭窄、热衷猜忌的蒋介石自然也很明白。

他考虑到黄百韬左右摇摆的性格,而且并非自己嫡系,所以并没有给他太高的职位。

年,蒋介石甚至解除了他的一切职务,只是让他前往陆军大学学习。

然而,黄百韬生性坚韧、隐忍。

他知道在当时的局势下,在国民党内混出名堂是自己最好的晋升路线,所以他拿出了自己的狠劲。

每日废寝忘食研究军事,等待着出头的那一天。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陆军大学学习期间,黄百韬便发表一篇自成一格的军事论文,这篇论文很快便引起了何应钦的注意。

何应钦十分欣赏这个小伙子,便在他毕业时将其安排到第一四二旅,任副旅长一职,几年后又让他去当顾祝同的参谋长。

由此,黄百韬在国民党内打下了根基。

皖南事变,与我军结下深仇大恨

说了这么多,其实不难看出,黄百韬前期一路顺风顺水,离不开诸多“贵人”的帮助。

在顾祝同等人的提携下,抗日战争中,他也打出了一些胜仗。

但真正让他一战成名、在军中崭露头角的,还要数年他参与策划的皖南事变。

当时,抗日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共之间联合抗战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按理说,只要加强合作、一致对外,彻底赶走日军只是时间的问题。

然而,蒋介石却不这么想,见共产党的军队百折不挠、在抗日战争中越打越壮大。

他既担心又嫉妒,所以,为了打击共产党,他不惜破坏抗战,下令让何应钦等人在皖南地区对新四军实施偷袭。

年1月6日,当新四军军部所属部队余人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顾祝同所指挥的7个师8万多人突然出现,对新四军发动攻击。

由于兵力装备差距悬殊,而且国民党部队是有备而来,我军无力招架,虽然拼死突围,但损失惨重。

多人最后竟然只有人突围成功。

这一战给了我军惨重的打击,不过,很多人都只知道皖南事变是由蒋介石策划、何应钦部署的。

但事实上,黄百韬在此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他是计划的真正执行者。

当时顾祝同对他非常信任,战场上的指挥权几乎都交给了黄百韬。

所以,围剿新四军具体的作战部署,其实都是由黄百韬完成的。

其次,在皖南事变结束后,黄百韬向蒋介石建议,以新四军“叛变”作为发起进攻的借口。

最终蒋介石果然采纳了他的说法,而这件事之后蒋介石对黄百韬也是愈发信任。

当然,皖南事变中,我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是抗日的决心并没有受到打击。

出于大局的考虑,党中央并没有直接向国民党发难。

但黄百韬在皖南事变得所作所为,已经遭到了我军各级将领的“重视”。

正因如此,在后来与黄百韬的四次大战中,粟裕每次都全力以赴,双方也打得异常激烈。

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将黄百韬提拔为25军军长,给予了充分的信任。

但没过多久,粟黄二人的第一战便将黄百韬打回了原形。

在苏中战役中,粟裕七战七捷,令顾祝同输得一败涂地。

后来,黄百韬及时出现救场,但在粟裕的指挥下,解放军采取了包抄合围战术,同样重挫了黄百韬。

粟裕拿下了最终的胜利,蒋介石对此非常生气,对黄百韬破口大骂。

而此后的二人的交锋也并不直接,不管是孟良崮战役还是豫东战役,黄百韬只是作为援军出现在战场一侧,并未直接和粟裕进行正面较量。

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真正让两人分出胜负的,还要数最激烈的淮海战役。

被困碾庄,饮弹自尽

豫东战役结束后,蒋介石组建了第七军团,并任命黄百韬担任司令官。

当时,蒋介石执着于海州的防务工作,所以让黄百韬率部驻守于徐州城内。

但是,随着济南战役的胜利,解放军长驱直入。

黄百韬意识到,一旦解放军南下攻打徐州,那么第七军团便会率先受到攻击。

所以他向上司刘峙建议,可以在徐州外围埋伏兵力,以对解放军逐个击破。

事实上,从最终战果来看,这一建议是行之有效的,但蒋介石和刘峙却不置可否,黄百韬的意见最终没有落实.

11月6日,果然不出所料,解放军发起了淮海战役,共7个纵队从鲁南地区日夜兼程,向黄百韬的兵团逼近。

淮海战役的发起,其实有着毛主席的亲自部署。

毛主席敏锐地观察到,随着国军日渐衰落,军中大多数将领已经丧失了斗志,但黄百韬却是一个例外。

他对蒋介石忠心耿耿,而且在战场之上指挥同样得当,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更何况,他还身负皖南事变的血债,所以综合考虑之下,毛主席向粟裕下达命令,一定要在淮海战役初期便打掉黄百韬和他率领的第七军团。

由于解放军浩浩荡荡地袭来,而国民党部队人心涣散,所以战斗初期,双方的差距便很快显现出来。

黄百韬的第七军团也逐渐落入下风。

11月8日晚,经过两天的鏖战,黄百韬带着部下仓皇撤逃,9日退至了碾庄一带。

不过,解放军的速度同样惊人,很快便斩断了碾庄的后勤路线和交通要道。

无奈之下,黄百韬一边抢修工事,一边向蒋介石和顾祝同呼救求援。

对于黄百韬的处境,蒋介石也十分担心,他特意派遣战机,空投物资、武器至碾庄城内。

11月15日,顾祝同甚至乘战机飞抵碾庄上空,并空投蒋介石的亲笔信,用来给黄百韬撑腰打气。

与此同时,解放军的火力也愈发猛烈,在粟裕的指挥下,解放军很快便攻占了碾庄附近的大部分阵地。

而黄百韬部队所占领的区域也越来越小。

按理说,在这样弹尽粮绝、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大多数国民党将领早就投降了,粟裕也一直好奇,为何黄百韬仍然没有高举白旗。

其实,在抵达碾庄以后,黄百韬便深知自己的处境堪忧。

但蒋介石又是致电令其死守,又是空投亲笔信为其打气,黄百韬心中万分感激。

他知道自己并非蒋介石亲信,但仍受到如此器重,所以宁死也要为蒋介石战斗到底。

当然了,在我军合围之下,这些负隅顽抗很快便无济于事。

随着粟裕下令切断碾庄水源,黄百韬部下的处境更加恶劣,一时之间军心涣散,底层士兵也纷纷动了投降的念头。

就在这时,邱清泉带着第二兵团从徐州西部赶来,打算与李弥的第十三军团形成钳形攻势,共同营救身处危难之中的黄百韬。

不过,粟裕早就料到了国民党援军的路线,他先人一步,在邱清泉来援的路上设伏。

果然,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邱清泉始终无法突破解放军的防线,援军也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就这样,黄百韬只能孤军奋战。

为了体现必死的决心,他曾将钢笔、地图等物件拿到副手面前,告诉他,就算自己战死,也要继续接替指挥。

由此可见,黄百韬已经没有任何投降的可能,所以粟裕也不再等待。

11月19日晚,粟裕率军发动了总攻,很快便长驱直入,几乎完全包围了黄百韬的指挥部。

但此时黄百韬仍不死心,他下令轰炸所有失去的阵地,并且不断向外突围。

然而,经过近12天的负隅顽抗,第七军团几乎被消灭殆尽。

黄百韬虽然身着便装逃到了城外,但前有追兵,后有堵截,22日黄昏,他最终扣动了扳机,选择与他的第七军团一同覆灭。

邱清泉是否有意支援?

就这样,淮海战役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而黄百韬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但关于黄百韬之死,争议一直颇多。

有人说,他是被流弹击中而死,并非自杀,也有人说,黄百韬是死于派系斗争,邱清泉根本没有打算救他。

首先,第一种说法肯定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黄百韬死时,其部下杨廷宴和刘镇湘都亲眼目睹,后来两人被我军俘虏,也侧面印证了黄百韬自杀的说法。

如今,黄百韬的死法已经基本确定,但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于邱清泉是否无意支援。

这种说法当然有些依据。

比如说,在豫东战役结束后,蒋介石为黄百韬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

这个勋章几乎代表了国民党内部的最高荣誉。

但令当时众人不解的是,这一勋章竟然只给了黄百韬,却没有颁给与他并肩作战的邱清泉。

所以有人便猜测,邱清泉自此与黄百韬结怨,所以故意拖延支援时间,陷黄百韬于死地。

然而,这一说法也经不住推敲。

因为在授勋时,黄百韬曾明确表示,自己得以突围,要归功于邱清泉的协助,后来两人也多次互通有无,并没有结怨的迹象。

更何况,在黄百韬深陷碾庄之时,邱清泉本可以不去支援。

毕竟在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的当时,这样的情形并不罕见。

但邱清泉却亲自率兵前往,而且还和解放军激战7天7夜,损失异常惨重。

如果邱清泉本就打算让黄百韬自生自灭,他完全犯不上付出这样的代价。

毕竟,邱清泉在国民党混迹多年,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他未必肯干。

当然了,在大势所趋之下,国民党溃败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已经被推倒,黄百韬的下场,从他固守徐州的那一天便早已注定。

作为一个死在战场之上、被蒋介石称为“黄埔精神的支柱”,比起灰溜溜地撤逃,或许对他而言是一个更好的归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