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市庐阳区杏花村街道灵璧路社区民族文化艺术室,来自辖区的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代表欢聚一堂制作竹匾画,共话幸福生活。(资料图片)
◆在泾县中国宣纸文化园,参加皖藏青少年民族团结融情交流主题营活动的西藏山南青少年体验宣纸制作技艺。(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决战决胜民族乡村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视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不断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民族领域风险,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省委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始终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部署民族工作,出台《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我省在工作中坚决做到“三个纳入”,即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纳入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
坚持精神引领,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着力增进思想认同,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举办“追忆红色经典、传承爱国情怀”诵读活动。着力增进文化认同,深入挖掘安徽民族文化资源,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支持民族乡设立文化陈列室,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着力增进情感认同,创新开展“石榴籽·民族情”等系列特色活动,持续开展“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教育活动,做好西藏班和代培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先后建成4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9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用法治保障团结,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强化法治宣传,把民族政策法规纳入普法教育内容,纳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内容,开展民族政策法规送基层活动,着力提升民族政策法规的知晓度,持续强化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强化法律服务,结合完善少数民族服务管理机制,依法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和化解民族领域风险。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大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民族联谊活动。近年来,全省未发生涉民族因素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民族关系发展态势总体良好,民族领域安全稳定。
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我省着力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乡村振兴,切实提高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推动全省人民共同富裕。
高站位抓工作推动。在思想认识上,强化“两个没有”:牢固树立没有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就没有安徽的整体脱贫,没有民族聚居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安徽的全面小康的理念,确保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掉队。近年来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落实上,做到“三个必”:部署安排必讲民族聚居地区脱贫攻坚、调度推进必抓民族聚居地区脱贫攻坚、基层督导必看民族聚居地区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25个贫困民族村和其他贫困村一样如期全部出列,名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民族乡、村的贫困发生率分别由年建档立卡时的6.15%、6.59%降为零,有力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
高质量抓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民族聚居地区的自然、文化等资源,推动资源产业化。激发内生动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支持民族乡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健康快速发展,全省现有少数民族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2家、特色产业基地20家、“一村一品”示范村30个。增强发展动力,把自然生态、民俗文化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种好“致富花”、结出“幸福果”。汇聚发展合力,实施“共同发展”提升行动联合攻坚,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爱心行动,形成全社会助力少数民族发展的工作格局。
高起点抓乡村振兴。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注重规划先行,结合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完善差别化扶持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等方面,谋划和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截至年,民族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占全省民族村总数17%。注重人才支撑,开展少数民族农村实用人才“千百培训计划”,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和致富带头人余人次。注重生态保护,以“绿水青山”激活“金山银山”,打造一批彰显生态优势、具有乡土风情的特色村镇。
持续筑牢基本民生底线
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通知,把农村、偏远、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地区等作为重点监测地区,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落实各项扶贫助学政策,确保基础教育惠及全省各族人民。省教育厅通过向9个民族乡投入万元建设专款等多项举措,大力推动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向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倾斜,支持民族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通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开展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民族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完成11个示范点整治任务和个非示范点村庄“三小六乱”的全面清理工作,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实现村庄环卫保洁全覆盖。定远县二龙回族乡个村民组全面落实社会化保洁,户居民已实施卫生厕所或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文化体育事业持续繁荣发展。近年来已首次举办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单项邀请赛,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首次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全省民族乡文艺展演,传承发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举办全省“唱支山歌给党听”少数民族文艺展演,弘扬爱国爱党、民族团结主旋律。
基本民生底线持续筑牢。省民政厅以“深入推进民政领域脱贫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等困难群众,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村组道路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民族乡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个民族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