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泾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白癜风最好的外用药 http://m.39.net/pf/a_4639949.html

本报讯近年来,泾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全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截至目前,该县共有县级以上(含县级)非遗项目84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生产示范基地4个、博物馆和艺术馆各1个。

落实政策,完善机构。该县成立了“泾县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全县非遗保护工作的领导,负责研究协调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事项。省非遗保护中心向泾县文化馆授牌“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该县各级非遗保护单位的项目申报以及非遗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发展和传承工作。

全面普查,积极申报。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年,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目前为止安徽省唯一独立申报、独立保护的人类非遗项目。年,宣笔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涌溪火青、花砖、后山剪刀、泾县油布伞、榔桥木梳等9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皖南糕点制作技艺等19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茂林十二碗等36个项目列入县级非遗保护名录。年,瓷青纸制作技艺、皖南腊味制作技艺等18个项目列入县级非遗保护名录。已初步建成国家、省、市、县“四位一体”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非遗项目数量和级别位居全省县级非遗保工作第一方阵。

壮大队伍,加强培训。为加强泾县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目前该县共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名(全市共10名),省级非遗传承人16名,市级非遗传承人22名,县级非遗传承人91名。推进非遗保护项目传习基地建设,目前该县已建成国家级2个(宣纸、宣笔),市级2个(花砖、榔桥木梳)。

(项静本报记者刘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