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故事板凳撑出幸福路环京津新闻网

北京专科痤疮医院 http://m.39.net/news/a_8582859.html
“咔哒”“咔哒”……物体敲击地面的响声由远及近。循着声音望去,一位老人正扶着板凳一点点挪动。十多公分高的小板凳磨得发亮,他将其撑在腰后,慢慢走过一个长坡。张万寿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镇清溪村人,年过七旬,个子不大,却有一股韧劲。“15岁时,我的腿关节因天气潮湿犯了炎症。当时家里没钱看病,我底子又差,没多久两条腿就瘫痪了。”张万寿坦言,自己靠着小板凳走路已经60多年了。行走不便,并没有将张万寿打倒。编草鞋、学缝纫、做衣服,他样样都拿得出手。“一开始卖草鞋,帮别人做衣服,还能勉强糊口。后来村民们开始买现成的衣服,裁缝行业不景气,我的收入也越来越低。”张万寿回忆,为了生计,自己吃过不少苦,做豆腐的那段经历,他至今记忆犹新。“这是个体力活,正常人都累得不行,更别说我这样的残疾人了。不知道摔倒了多少次,但还是得爬起来继续干,实在挣不到什么钱,日子也过得艰难。”村里环境好,咋不做养殖?看着绿水青山,张万寿萌生了养牛的念头。然而,他的养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头一回,缺技术,十几条牛染了病,老张血本无归。受到打击的张万寿没有气馁,他咬咬牙,掏出压箱底的积蓄,又买回来一批小牛。“这次我学聪明了,边养边问,遇到困难就请来养殖专家现场指导,牛养得又壮又好。”张万寿笑道。扶贫政策,也给张万寿助了把力。村里不仅替张万寿申请了残疾人补助,还为他争取到了养殖业扶助资金。短短几年时间,张万寿的牛棚里有了30多头牛。脱贫路上,张万寿不忘扶持兄弟。二弟张三东,有些智力障碍,生活难以自理。二弟赶牛上山时,张万寿总会仔细叮嘱,把需要做的事情和注意事项讲给他听。说完还会让二弟重复一遍,避免遗漏出错。三弟张金华,实际上是张万寿的堂弟,从小患有听力障碍。上世纪60年代,张万寿将生活不便的堂弟接到家里,从此三兄弟生活在了一起。开始养牛后,张万寿还带着两兄弟承包了村里30多亩水田。平日里,二弟放牛,三弟种田,多出来的粮食还能卖,也解决了冬季牛吃食的问题。“这牛吃的是纯天然饲养,品质好,大家都抢着买。”如今,张万寿成了桃花潭镇的养牛大户,因技术过硬,不少邻村乡亲向他讨教起了饲养技术,甚至还有黄山村民来这买小牛。年,张万寿脱了贫。“我的养牛事业越来越红火,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张万寿望着自家牛棚开心地说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6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