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彩霞吴小元
第期
《王氏诗词辑要》由王鋈校辑,观前王望云、星潭王思孝、大坑王惇绪、孤峰王宝仁参与编刊。道光甲午年镌刻,底版藏于泾川王氏一本堂。王鋈,字镕白,号辛园,泾县丁潭人,诸生,著有《绿荫山房诗钞》等。
全书共分八卷,其中明朝三卷,清朝五卷,共收罗作者人,诗作余首。每位作者均有个人简历介绍,其中文章或宦业卓有成就者另外增加张天如、陈际泰、赵知希、郑相如、赵青藜等人的诗评。年,《泾川王氏诗辑》作为《清代家辑丛刊》系列丛书之一点校出版,成为研究明清时期地方文化和家族文献的重要资料。
在《王氏一本堂总录》中,王鋈交代了编纂诗辑的缘由:道光十一年(),王氏大宗祠因原先空间狭小进行改造,王氏十三分全部参加,人多事峻,“余性不耐烦琐,不与事也无事可与。每念各分支派分合源流不能清晰,终为祠中缺典,因乘间留心咨问,及有事赴各分宗祠借阅谱牒,并访求族先辈诗文各集,偶得即为笔录,积久成帙。此录内先世源流并王氏诗辑之所由成也。”当时县邑中家族编辑诗集之风盛行,赵氏有渊源集、吴氏有诗存、董氏有诗萃,王鋈步其后尘,仿照其条例编为八卷,名为《泾川王氏诗辑》。
《泾川王氏诗辑》的主要内容有:
一、记录了泾县明清时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诗作者之一为王大新。诗辑中注释为:“王大新,字新自,贡生,东隅人。当南都覆日,泾前令尹民兴流寓于泾,主兵据城拒守。城破民兴遁,公同邑人赵初浣、赵大中、赵鹤字、赵崇炫、赵崇雅、赵纯仁、张载达、张学载、张一称、左宜之、王日望、刘嘉皆死之。”这即是泾县明清鼎革之时的乙酉之难。可能是诗稿于清朝编订,所以诗辑一笔带过,记载得并不惨烈。
据《泾县史志资料选编》记载:清顺治二年()皖南各县被清军占领,曾任泾县知县的尹民兴在泾积极响应金声在徽宁地区组织的抗清活动。泾县东隅人赵初浣、赵玮、赵崇雅、赵鹤、赵纯仁及南隅人士张戴达等奋起共襄义举,并公推尹民兴任义兵指挥,四乡义兵据城抗守。清军提督张天禄于顺治二年()农历八月十六日黎明“统铁骑百余,绕小道突袭泾县城,首先占据上东山,居高临下发炮城中,屋瓦皆震”。义兵抵挡不住,溃退下来。尹民兴见势危殆,藉口突围求救,“夜开水门,泅水遁走”,城遂告破。城陷后,清兵大肆屠杀。凡在城百姓无分男女少长,尽皆刀斩。封刀之后,遗民仅剩九十余人。学宫明池(即荷花塘)横尸几满。
另即为诗作中反复提到的南社。据赵绍祖的《泾川诗话》记载:“余曾祖维生公,当明季时,与同邑万道吉、宣城沈眉生(寿民)、及家雪度(初浣)等倡为‘南社’,后合于吴为‘应社’,又谓之‘复社’。南社初起,万道吉尝为主盟。甲乙以后,道吉居山数十年,有先后遥祭夏彝仲、陈卧子、吴日生、黄蕴生、侯几道诸诗。其《七十初度》一律,感知交之零落、感时事之盛衰,盖老而见道,自悔自喜,真不朽之作也。”介绍了南社之缘起及后合并于复社的概况。
据《泾川王氏诗辑》,当时王氏加入复社的人数较多,如大坑人王景圣、王宇兴,星潭人王徽、东隅人王云龙。王徽有《寄别社中文震孟、顾九畴两太史》:“一路皋烟袅,青山未谓贫。似兹飞鸟外,端有远游人。相望能延古,所怀已触新。悠然天际去,芳佩为君纫。”可证他与复社中文震孟、顾九畴等人的交往。王云龙弟王云鹏学问博洽,虽不参加复社,每日惟赋诗饮酒,以著述自娱,鼎革时将自己所著的《五经详说》版焚烧,自髠为僧。
此外被提及的史实还有:永乐八年()起工建报恩寺塔,至宣德二年()止,江南十九年钱粮皆用在此处。武昌知府王达逮妖僧继晓下狱,御笔批为“天下第一知府”。唐初柏山下六月飞雪,有白龟印雪周行,左难当随龟迹筑城,名白龟城。道光八年(8)左明初得白龟于柏山。九年邑侯王季芗先生修城,人以为瑞兆。邑侯赵厚子倡兴水西书院,维时晴有月余,新禾待泽甚殷。适书院议成而甘霖大沛,士林颂之。
二、记录了泾县的名胜风情
因王氏分布于全县各地,大量的诗篇描写了泾县城乡的风景名胜,名俗物产。如东厢片的有石山、巧峰,西厢片的有万峻岭、桃花潭(含万屏山得月轩)、柳溪、宝峰、蓝山、活泼滩、郭山洞、漆林渡、承流峰(含曹水庵、正宗庵)、落星潭、龙潭、胜果寺、大坑、四顾山,北厢片的有白龟城、柏山、白塔寺、琴溪草堂、岩龙洞、琴高仙洞、小琴、赤滩、丁仙庙、盘坑山、豸山,南厢片的有奎山,城区的有岩潭、水西、幕山、响山、东山、报恩寺塔等。
很多景点第一次被挖掘发现,如孤峰人王廷考的孤山八景:天池古迹、仙庵夜月、桃源别境、曲径花香、横塘蛙鼓、石壁流泉、丹崖积翠、西冈霁雪,大坑王彬然的承流峰四景:天门云海、悬崖瀑布、竹林禅院、游鸡鸣山,以及厚岸人王廷琛的柳溪八景:横塘波镜、文楼朝旭、柳溪晚烟、巴山塔影、双林晓钟、宝峰飞瀑、长桥秋月、乌台积雪。
很多诗作注释的名胜典故,可与史志一一相印证或作补充:如幕山寺,山为左难当建幕处而得名幕山。在寨峰香山院,王景星与宣城的吴肃公、泾邑万应隆、赵崇礼等人相聚。邑侯侯世漼赠额“隐君子”。泾县东乡的石山有许颖阳先生精舍,山巅有望江楼,孤峰人王斌赋诗“长梧扶断壁,短棘占江楼”。大坑人王时际的《柏山》诗:“古柏森森秋复春,山前战垒看犹新。”柏山在县东北十五里,为唐刺史左难当保障处,下有白龟城故址。左难当庙也在此地。承流绝顶上有龙潭,世传有老龙藏之。山中有握月寺,寺前双峰夹道,名曰天门。许、窦二真人昔时炼丹于此,丹灶犹存。
丁潭人王侍绅的《丁仙庙》,记载了丁令威的传说。丁令威为辽东人,尝为泾令,有惠政,后化鹤,后人在县东七十里的丁溪建丁仙庙祭祀其人。丁潭人王坦《清明日游胜果寺》,胜果寺在云岭境内营盘山脚下,是当地最大的寺庙,香火兴盛。咸丰年间因战火被烧,只留有脚屋。王望云《壬辰闰九月九日登东山有作》:“东山集庆庵,陵阳形胜阁。相传古战地,今已草漠漠。”东山,与水西山对峙,汉末孙策战太史慈于此。清顺治二年八月十七日,提督张天禄据此飞炮击城。上有集庆庵,群冈辐辏,为县治之基。王宝贤《和吴璧垣秀才魁山杂咏元韵》:“十里长堤十里杨,塔有残碑传侍御。”十里长堤为茂林有名的景点,侍御即为赵青藜,魁峰塔上有赵青藜所撰的碑文。三、记录了众多的历史人物
唐时李白多次游历泾县,在泾县留下诗作有十余首。为怀念诗人,在诸位王氏笔下有《星潭泛舟怀李青莲》《游水西和李白诗韵》《蓝山访太白遗迹》《游大蓝山汲李白滩水煎茶》诸诗,其中的落星潭、水西、大蓝山、李白滩(即活泼滩)都是李白涉足之地。
李白而外,有万寿寺的瑶瑛上人。万寿寺在泾县城南五里,汉顺帝时建,宋绍熙间知县周额以“万寿”,明宣德间僧会瑶瑛重建。因而有明进士王达的《寄万寿寺瑶瑛上人》《再寄瑶瑛上人)诗。
嘉靖间,邹守益谪判广德州,往来宛陵讲学,风动邻郡。曾偕王畿、钱德洪创水西大会,一时泾士多蒸蒸向学焉。王廷干在《赠大司成东廓邹公讲学水西二首》之一说:“真儒设教重江东,弦颂依然阙里风。”赞扬了邹守益在皖南的首倡之风。
石山,又名台泉山,明大学士许国读书于此,四面环石多奇胜。泾县萧彦、赵士登、萧雍、赵善政皆曾与之游,为一时名臣。清时赵青藜、叶沃若、赵希文等相继读书其中,皆先后成名。顺治十八年()武进士王斌在《登石山许颖阳先生精舍怀古》中描述:“绛席纱笼古,从游自寂幽。”四、对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