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桃花潭叶挺雕塑俯瞰查济古村落泾县孤峰油布伞手工制作泾县宣笔茂林花砖三丈三宣纸制作茂林十二碗(组图)每年三四月,都是最值得把光阴托付给皖南的好时间。泾县,有太多地方,都值得亲自走过。桃花潭是泾县的,查济是泾县的,宣纸是泾县的,宣笔是泾县的,而泾县是宣城的;王稼祥是泾县的,吴作人是泾县的,《赠汪伦》是泾县的,而泾县是你我的。泾县属于每一个曾爱过这里的人,属于每一个愿将他乡作故乡的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些句子,是永远无法超越、无法替代的。“泾”,是指由北向南、由高向低流动的水。泾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青弋江上游,处于长江南岸与皖南山区交接地带,青弋江是境内主要河流,古称泾水,也称泾溪、泾川,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县境出芜湖入长江。泾县是千年古县。“泾邑自瀛秦始置,封壤颇巨,今之石埭、太平、旌德皆其旧地;余始至入境,观山川之秀丽,人物之阜繁,土地沃饶,产植丰富,喟然叹曰:江左名区也。”(明嘉靖《泾县志》)说是泾县于秦朝建制,山川秀美,土地富饶,风物众多,是江边的一处好地方。如今,泾县的旅游要谢谢一个人,桃花潭农民汪伦。唐朝天宝年间,汪伦听说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爱万水千山,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描述的盛景。野史说,汪伦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前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并又挑来两坛酒赠予李白,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如今在桃花潭镇,随处可见“万家”酒馆酒楼,潭边吹拂李白的微风,如今在哪里?查济,村民里多是查姓,传说查姓起源于姬姓,在周朝时被封于上东济阳查地,此后姓氏便由姬改为查。后来,查姓族人辗转繁衍到安徽,定居在如今的泾县,进而散布到浙江、江西和福建等地。金庸原名查良镛,据传,他便是查姓在浙江海宁分支的族裔。查济古时一度兴盛,走的是“由商致富,富而重学,学而致仕”之路,正是查济商人对教育的一掷千金,奠定了义学的基础,使得查济人才辈出。查济明清两代有二个翰林,文武进士十四名,文武举人百余名。查济古村落,相较于黄山古村落,游人相对较少,村落依山面水,许溪、岑溪和石溪自西向东穿村流过,农妇溪边捣衣,儿童散学归来,农家米酒芳香……“武陵深处是谁家,傍水依山共一查。不怕渔郎漏消息,明年还约看桃花。”在安徽生态好的地方很多,当走过越来越多的地方,更能识别不同地方的美。皖南的美,区别于大别山区的美,皖南灵秀,大别山区则透着冷峻之美。泾县境内山高林密,溪涧纵横。全县地势自南西向北东倾斜,三起三伏,“七山一水一分田,一份道路和庄园。”一地有一地的风物。泾县是中国宣纸之乡、中国宣笔之乡、中国木梳之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皖南事变”发生地。宣纸白,生态绿,老区红。这里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王稼祥,著名经济学家吴半农,著名教育家查谦等民族精英,美术大师吴作人、文学家吴组缃、书法家吴玉如并称“茂林三吴”,音乐家朱践耳、散文家张拓芜等名扬海内外。如此之人,才配得上这么好的土地。春雾一朝晴,夏雾水淋淋,秋雾晒煞人,冬雾一片银。东闪日出西闪雨,南闪火门天,北闪连夜来,东虹日头西虹雨。久晴大雾必雨,久雨大雾必晴。春寒多雨水,夏寒水断流。这些农谚,是此地千年气候的写照,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熟悉此地的风雨,就像熟悉手中的秧苗和种子。还有什么比粮食更重要的呢?春笋、茶叶、琴鱼、茂林锅巴、茂林十二碗……在我们日复一日的餐桌上,体味着人生百味。珍惜这碗饭,珍爱这杯茶,珍重可以一起吃饭喝茶的人。在云岭章渡、在茂林奎峰、在泾川、在榔桥……在这九镇两乡.5平方公里,在泾县每个村落的石板路上,每一片茂林花砖的纹理和记忆里,虚度人间两日,是为记。□据《安徽画报》□孙婷/文高斌樊鑫/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