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4日下午6点,驻扎在皖南的新四军部队告别了泾县云岭的百姓们,伴随着歌曲《别了,三年的皖南》,正式踏上了转移的征程。
在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的率领下,九千多人的新四军战士分为三路纵队从云岭出发,计划绕道茂林、三溪、宁国、郎溪,到江苏溧阳等待渡江北移的时机。具体行动方案是:
左路第1纵队的三千兵力到茂林东边的大康王附近集中;
中路第2纵队的约四千兵力到茂林东北边的凤村集中;
右路第3纵队的两千多兵力到茂林西北边的村庄集结。
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
然而,正当新四军各路部队按计划于第二天黎明之前到达指定地点时,蒋介石此时已经派出了国民党军队7个师的兵力共计8万多人,正在朝着新四军部队逼进而来。
其中,装备最为精良、战斗力最强的国民党军第40师作为先锋部队,正从三溪镇向新四军迎面扑来。这支部队被国民党第32集团军总司令兼前线总指挥上官云相设定为中央军,新四军务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茂林集中,因为多拖一分钟时间,就会多一分危险。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新四军却遇到了一个麻烦。
由于多日的阴雨连绵,当新四军走到了青弋江边的章家渡渡口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河水暴涨。而原先用汽油桶和木板架设的浮桥,部队才刚过了一千多人,就断裂散架了。
于是,许多会游泳的战士们直接跳入河里,用自己的身体架起一座“人桥”。此时正是寒冬时节,水里的温度冰冷刺骨。
经过一个夜晚的冒雨跋涉,从云岭到茂林的距离只有20公里,新四军足足用了8个多小时的时间。直到1月5日下午15时才陆续到达指定地点,战士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升起火堆,把身上的湿衣服烘干,还有的战士直接在火堆旁睡着了。
看到战士们疲惫不堪的情景,叶挺和项英临时作出决定:“原地休整一天”。
但就是这一天的休息时间,也给国民党的八万人马提供了收缩包围圈的机会。
在另一边,上官云相紧急召开了一个作战会议,命令7个师的兵力从不同方向迅速向茂林推进,将新四军团团包围了起来。
傍晚时分,新四军前进的必经之路星潭,已经被国民党第40师占领了。项英急忙对叶挺说道:“你和第40师师长方日英是同学关系,以你个人的名义写一封信,叫他让开一条路。”
叶挺同意了项英的建议,他们联名给蒋介石和顾祝同也分别发送了一份电报:
“新四军皖南部队遵行顾长官电令,已全部于4日晚制定路线转经苏南,分路伺机北渡,要求国民党下令沿途各友军“推让道之高风”,以保全抗日力量。”
虽然电报已经发送出去了,但结果并没有像叶挺预料的那样,国民党军队不但没有让出道路,而且还以武力进行阻击。
1月6日拂晓,新四军第二纵队在丕岭搜索着前进时,老三团侦察班和国民党第40师的搜索连迎面相遇,双方发生了交火,正式打响了皖南事变的第一枪。
顾祝同
此时的顾祝同身在江西上饶,副官把一封蒋介石发来的电报送到了他的办公室,电报内容是:
“叶挺、项英不遵守命令,乃擅自率领新四军皖南部队于4日晚行动,企图窜取苏南,挟制中央。为整饰纪纲,对该军部队予以进剿,彻底肃清。”
看完蒋介石的电报,顾祝同走到了皖南军事地图旁边,研究下一步的作战方案。
当天下午,新四军军部在茂林潘村的潘家祠堂紧急召开了各纵队领导军事会议,项英向大家汇报了当前的敌情,并以沉重的语气说:“现在敌情突变,形势比较严峻,请大家来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叶挺看着墙上的地图沉思了一会儿,毅然说道:“敌人的战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前堵后截,两翼夹击,我们是‘骑上虎背难下地,不是虎死,就是人亡’了,只能奋勇向前冲出去。你们各纵队回去之后,一定要轻装再轻装,宁要丢了打,不要打了丢。”
叶挺
叶挺的建议得到了周子昆等人的赞同,会议最终决定,部队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向苏南进发,攻打国民党第40师师部的所在地星潭。
星潭是新四军通往三溪的必经之地,只要攻下了星潭,就可以直接进攻三溪。若是能够顺利攻下三溪,也就意味着新四军可以摆脱掉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然而,事情并不像叶挺等人想象的那样发展。
到了傍晚,新四军各路纵队开始按照军部的作战部署分头行动,预定于第二天黎明时分,左路第1纵队占领球岭,中路第2纵队占领丕岭,右路第3纵队占领高岭,然后在正午之前集中部队攻打星潭。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7个师的合力围攻,新四军的突围行动显得有一些力不从心。
1月7日下午,新四军军部到达了丕岭脚下的百户坑,这时的左路第1纵队在廊桥河遭到了国民党第40师第团的袭击,伤亡十分严重。中路第2纵队占领丕岭和薄刀岭之后,攻打星潭的时候受到阻力。而右路第3纵队在距离星潭只有7.5公里的地方,与国民党第79师相遇,并发生了激烈交战。
新四军三路纵队由于战斗不顺利,均没有在预定的时间抵达星潭汇合。见此情景,项英立即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重点探讨“应该如何迅速夺取星潭”的问题。
在会议上,叶挺首先开口说道:“守备星潭的敌人是国民党第40师第团的两个营,人数并不多,我方哪怕牺牲一两个团的兵力,也要打开缺口突围出去。”
项英
对于这一次叶挺的提议,项英并不认同,他站出来反驳说:“不行,不行,我们的部队没有打过硬仗,第40师是第三战区的主力部队,如果硬打恐怕代价太大,伤员多了就会更加麻烦。”
随着项英的话音落下,会场上一片寂静,大家都陷入了沉默。
就在这个时候,毛泽东给叶挺、项英发来了急电:
“你们在茂林不宜久留,只要宣城、宁国一带情况明了后,即宜东进,趁国民党军队布置未就,突出其包围线较为有利。”
看到毛泽东发来的电报,项英打破了会场上的沉寂氛围,他对大家说:“现在不要再纠缠打不打星潭的问题了,是需要马上拿出一个代价小,胜利大的突围方案。”
新四军
有人提出一个方案,率领大军走出高岭,绕道冲出铜山,然后往太平方向走。但是项英认为,这条路线上有国民党军队的重兵把守,而且对路线不熟悉,于是一口否决了这个方案。
还有人提议说,新四军往黄村的方向进行突围。项英则以“黄村是国民党的防区”为由,再次拒绝了这个提议。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叶挺开始着急了,他忍不住冲着项英大声说道:“现在新四军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时刻,别人的意见你不同意,自己又拿不出意见来。”
就这样,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新四军军部还是没有商量出来一个很好的突围方案。
与此同时,国民党军的7个师兵力已经开始在主要阵地修筑防御工事,做好了与新四军展开决战的准备,而新四军也在漫长的会议当中丧失了突围的最佳时机。
新四军
国民党军队那边已经准备就绪,新四军军部还在召开会议,一直持续到了晚上22点,整整开了7个小时的时间。最终,项英征得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和副参谋长周子昆的同意,决定从百户坑撤往高坦方向的里潭仓,然后走出高岭,避开国民党军队重兵把守的东南、东北、西北三个方向,选择向西南方向实施突围。
然而,这个决定恰好跟毛泽东所指示的突围方向相反。
1月8日清晨,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撤至了丕岭以西的里潭仓,但由于向导带错路而耽搁了时间,导致原本向高岭突围的计划破产。于是,叶挺和项英只好临时做出改变,改为前往高坦,往茂林方向进行突围,而国民党第40师早就在这里布置好了兵力。
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在高坦展开了反复拉锯战,战斗一直持续到了1月9日的下午,新四军也始终没有能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坚固防线。
上官云相
就在双方战斗陷入僵持的时候,叶挺命令各级将领齐聚汪家祠堂开会,商讨突围的具体方案,但却不见项英、袁国平和周子昆三人的身影。
这时,时任新四军中路第2纵队政治委员黄火星说:“项英昨天晚上从里潭仓村后的竹林小路上山去了,有地方干部做向导。”
听完黄火星的讲述,叶挺十分愤怒。为了激励大家的斗志,他用坚定的口吻对大家说:“逃兵,可耻的逃兵!当前形势万分危急,敌人7个整编师向我们扑来,我们献身的时刻到了,关键时刻决不当逃兵,如果我叶挺后退半步,你们可以随时打死我。”
然而,正值大敌当前之际,作为新四军的三位重要领导人,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和副参谋长周子昆为什么要不辞而别呢?
其实,在1月9日的凌晨,项英、袁国平和周子昆三人派出军部作战参谋处的叶超去请叶挺前来,共同商讨突围的方案。但是,叶超刚见到叶挺,叶挺顿时就发起了火,对他吼道:“不去,商量了那么多次,还有什么好商量的!”
看到叶挺发了脾气,被吓坏了的叶超也不敢返回去复命。项英、袁国平和周子昆等了很长时间,却一直不见叶超把叶挺请来。而这个时候,敌人也逐渐逼近而来,他们三人就带领十余人上山隐蔽了起来。
项英等人在山林里走了一整天,也没有能够绕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直到1月10日早上,周子昆听到了新四军第5团吹的号声,他们才得以重新回归到大部队当中。
1月11日,中共中央给新四军军部发来了人员任命电报:
“鉴于项英、袁国平、周子昆三人不告而辞,接下来的突围行动,由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在政治上负责,叶挺在军事上负责。”
这天黄昏时分,叶挺决定甩开茂林的敌人,亲自带领教导总队新3团和军部直属机关向东流山行进,同时命令工兵连提前赶到东流山修筑防御工事。
东流山共有大大小小的5个山包,国民党军队已经占领了其中最高的两个山包,利用地形优势居高临下,一览无余,新四军工兵连刚一来到这里就被发现了。
于是,国民党军队立即利用火力封锁道路,而新四军工兵连只是奉命前来修筑防御工事的,手里头仅带了少量的武器。最终,工兵连的战士们由于在地形、武器和兵力上都处于劣势,几乎全军覆没。
叶挺率领的教导总队新3团和军部直属机关随后赶到东流山,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了三个昼夜的时间。
1月13日傍晚时分,叶挺在石井坑召开了最后一次军事作战会议,并将会议谈论的结果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敌人已经攻下山来,我军弹尽粮绝,再难坚守,我等决定分散突围。”
这一次,也是皖南新四军军部向中共中央发送的最后一封电报。
当叶挺带着10多名随从爬上东流山对面的火云尖时,防守火云尖谷口的是国民党第师第团2营,他们竟然主动提出谈判,但并没有谈妥。
1月14日上午,由于双方的谈判失败,叶挺率领手枪队再次向国民党军第师第团驻守的阵地发起攻击,仍然没有冲出谷口。
眼见突围无望,恰好这个时候国民党军队要求与新四军谈判,饶漱石就给叶挺提出了一个建议,让他前往国民党军第师进行谈判,看看能不能以谈判的方式解决。
然而,叶挺也是一个不服输的军人,他果断拒绝了饶漱石的建议。饶漱石再三劝说道:“现在不是你个人的问题了,新四军已经走投无路了,你应该为全局来考虑。”
看着眼前的新四军战士们,叶挺不忍心再牺牲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他反复问饶漱石:“谈判是不是中央的指示?”
饶漱石回答说:“是的!”
事实上,这次谈判并非是中共中央的指示,完全是饶漱石个人的决定。因为他知道,以中央的名义让叶挺去谈判,叶挺一定不会拒绝的。
果不其然,叶挺同意了谈判。
1月14日,叶挺带着警卫员黄鸣等12人下山与国民党军队展开谈判,但他们却丝毫没有谈判的诚意,当即就把叶挺扣押囚禁了起来。
叶挺
就在叶挺被扣押两个月之后的3月14日凌晨,项英、周子昆被新四军的叛徒刘厚总杀害。
皖南新四军的九千余人面临八万国民党军的围攻,在敌我兵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依然浴血奋战了七天七夜,直到弹尽粮绝。在这场皖南战役中,新四军约有余人牺牲,余人被俘,余人突出重围。
皖南事变发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进行到最为关键的时刻,而蒋介石没有选择共同抵御外敌,而是搞内部斗争,岂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