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铁军新四军巅峰时期有多少兵力

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初期下辖四个支队,共一万余人。经过不断的发展,后期的新四军主力达20多万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

“七七事变”以来,国民政府在会战中难以阻止日寇侵略的步伐,国内全面抗战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最终促使国共双方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寇侵略。

新四军臂章

经过多次国共谈判,年10月,国民政府将分布在南方八个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加入到国民政府战斗序列,第一任军长叶挺,政委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新四军经费由第三战区提供,但标准略低于国民党军。

新四军刚建立时,军部设在武汉,年1月6日迁往南昌,随后不断向抗日前线移驻。

初创时的新四军

初创的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10个团和1个特务营,人数1万余人。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

虽然新四军属于国民政府战斗序列却无法享受同等待遇,很多资源都需要自力更生。1万多人的新四军只有多支枪,部分战士还在使用冷兵器,比如大刀长矛等。就是这种装备的新四军很快便深入华中敌后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以配合正面战场。

皖南事变,新四军遭重创

随着抗日敌后根据地的不断建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抗日队伍,新四军的影响力和规模不断扩大。到年底,也就两三年的时间,新四军规模扩大到人。随着新四军队伍的壮大,国民党当局感觉到了威胁。

年3月,国民党开始计划削弱我军,于是找借口要求新四军全部调到长江以南,计划切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联系,以便各个击破。因为此时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已经建立了总的指挥部,叶挺担任总指挥,陈毅是副总指挥。此计未得逞又生一计,国民党当局又要求八路军和新四军全部开到黄河以北,目的很明确,想与日伪军一起夹击新四军和八路军。

年10月19日,老蒋指使何应钦、白崇禧分别致电八路军的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要求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必须在1个月内移驻黄河以北。

为顾全大局,年1月4日,叶挺、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9千余人开始移驻黄河以北,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时,突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伏击,激战7昼夜,新四军寡不敌众,大部分壮烈牺牲,只有余人突出重围,军长叶挺也在与敌谈判时被俘,副军长项英与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被叛徒刘厚总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也在突围中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老蒋却对外宣称新四军叛变,随即下令取消了新四军的番号。

对于此次事变,周恩来总理在《新华日报》愤然写到“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重建新四军

为反击国民党当局,新四军总部在江苏盐城重建,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重建的新军部将长江南北的新四军和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统一整编为7个师1个独立旅,共9万人,继续开展敌后抗日活动。

重建后的新四军发展的更加迅速,下辖7个师。

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政治委员刘炎,下辖3个旅,共1.3万人。抗日战争时期转战于苏中、苏南、浙西,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到对日反攻时,已发展到主力3.1万余人,地方武装余人。

第二师,师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郑位三,下辖3个旅和2个联防司令部,共1.8万余人,到抗战胜利时,已有4个旅11个团,共3.5万余人,另有地方武装1.5万余人。

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下辖3个旅,共2万人,主力部队很快就发展到2.8万余人,并组建了地方武装2.2万余人。

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下辖3个旅,约1.5万人。发展了淮北抗日根据地,抗战中陆续发展到主力部队3.2万余人,还组建了地方武装2.3万余人。

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李先念,下辖3个旅,共1.5万人,建立了鄂豫皖湘赣边区的广大抗日根据地,后期发展到主力4.7万余人,并组建了民兵30余万人。

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和政治部主任谭震林,下辖2个旅,约人。

第七师,师长张鼎丞,政治委员曾希圣,下辖一个旅和1个挺进团。后期主力部队发展到2万余人,并组建地方武装余人。

(以上七个师的兵力,不同的资料数据有些出入。)

新四军遗址

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作战2.2万余次;其中对日伪军作战1.9万余次,歼日伪军31万余人;自卫作战3千余次,消灭国民党军14万余人。

新四军规模也从最初的1万余人,发展到拥有主力21.5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另有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建立了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湘赣、皖江和浙东等八块抗日根据地,面积达25.3万平方公里,人口余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