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与汪伦情比潭水深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仙李白,性情豪爽,放情山水,好饮交友,在三十多年的漂泊生涯中,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在晚年时期,多次游历皖南各县,而在泾县,他则留下了一首人们耳熟能详、传诵至今的千古名篇《赠汪伦》。

当人们来到安徽泾县桃花潭时,首先议论的话题必定是汪伦与李白的逸闻。

桃花潭,原称“千潭”,是今安徽省泾县的一个著名景点,位于青弋江的上游。潭映岸边桃花,江中魚儿嬉戏,水面花瓣浮动陶渊明到此探望弃职隐居于桃花潭西岸的柴桑令刘程之时,见一大片桃园,景致妖娆,如入仙境,便构思写成《桃花源记》,故名之。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其实不然,汪伦是唐开元年间泾县的县令。

如果他是一个村人,是不是更符合人们对“诗仙”李白的浪漫想象。

上世纪80年代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中确知:

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

依唐代官职,县令任期一般为四年或三年,以李白访泾县时间推测,汪伦任县令时间应在天宝末。

而且据李子龙先生考证,汪伦为唐代歙州都督、越国公汪华五世孙,以此证实了汪伦出身望族的事实。若汪伦任泾县县令,按照唐代官制的地区回避制度,汪伦不可以在家乡及邻县任职,所以汪伦不是泾县人,即不可能是桃花潭附近人。

年,江志伟先生提出“汪伦籍贯新说”,认为汪伦是安徽黟县人这正好解开了汪伦籍贯中的谜团——汪伦当时在泾县上任。

《汪氏宗谱》记载,汪伦之兄凤思曾为歙县令。汪氏一门出两县令,自然是颇有家学。《全唐诗》还载有刘复《赠汪伦》一首。刘复曾登大历进士第,可见汪伦与文士交往颇多。这些都可以说明汪伦是一位有身份、亦有才学的风雅之士。

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常仗义疏财,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

天宝十三年()秋冬,汪伦听说诗仙李白在邻县秋浦叔父李阳冰家时,修信一封邀请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是个爱热闹之人,一看是“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瞬间脑补了众多画面,欣然赴约。李白遂于十四年()春,自秋浦清溪河上游的石门高村居地,越山岭,经涩滩,过罗敷潭等地,来到泾县桃花潭。

这是个春光三月,接近四月的光景。天空中残留着淡淡的寒意,桃红梨白,春光无限。泾川县令汪伦心情是喜出望外的,因为李白如约而至。

李白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谓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是说桃花潭西有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后并不失望大笑不已,夸他很有口才。本以为自己很能吹嘘,“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手可摘星辰”、“千里江陵一日还”……谁知汪伦老弟,比自己还能忽悠,意气相投,同道中人啊。李白在汪伦的别墅里连住数日,两人每天饮酒论诗,聊得十分投机。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生,此亦快事。

汪伦的房屋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庭院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友人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欢娱达旦。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

李白作《过汪氏别业》二首记载“汪生”对其招待。诗曰:

其一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其二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在泾川的山清水秀处,正合诗人的雅兴。两人虽然初次见面,“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诗人与汪伦相当投契,一见如故。

从诗中来看,这写的也是一次离别。其一中,李白先将汪伦与仙人子明、浮丘作比,赞其志趣之雅;次写别业地势之妙;再写肴宴之美,汪伦情谊之盛。

其二描写了一番离宴之景,欢歌饮酒,通宵达旦,高朋满座,酒后邀舞,乐而忘我,主客相得,流连忘返。汪伦家有别业,诗中明确以“馆”称之;又见酒宴之盛,宾客之众,肴馔之精,可见汪伦家资不俗。

汪伦善酝,他的家酿美酒,自然是上乘的佳醪,着实令好酒的诗人,迷恋陶醉。

《过汪氏别业》二首中的信息可以作如下归纳:首先,汪伦曾陪李白游览附近名山,秋季李白告辞,汪伦设宴相送,而且李白是乘车出行,所以与桃花潭之别不是一次。

其次,“更游龙潭去”,明确说明李白将游龙潭。据《泾县志》记:“龙潭三泉在县西南四十里黄虎山后西坑,……相传为老龙窟宅。”可见龙潭与桃花潭同在泾县西南。就现在的《泾县地图》来看,桃花潭镇有龙潭村,且是镇政府所在地。虽然千年沧桑,龙潭或已不存,但由此可以推断,李白打算游览的龙潭与桃花潭相距颇近,李白离开汪伦别业,汪伦驾轩车共游龙潭,后在桃花潭渡口相别。

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诗兴勃发,他立即铺纸研墨,一气吟成了这首不朽经典之作《赠汪伦》。随着李白这首诗的广为流传,汪伦一时名扬天下,并在当地县志上留下了一段文字记载。

后来,人们还在这里听到一个真实有趣的故事:桃花潭东岸是翟村,西岸是万村,两村都争着以本村的村名为渡口,相持不下。最后,聪明的万村人以李白诗句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为据,说“千尺”就是“万寸”,而“万寸”又与“万村”谐音,因此,应该叫做“万村渡”,翟村人一听在理,只好默认,不再去争。

上元二年(),又恰是春天,李白思念好友汪伦,由宣城到泾县琴溪,泛舟沿泾水而上,再游桃花潭,得知汪伦作古,泪落心乱。遂由汪氏家人陪同瞻仰汪伦墓,题写“唐史官之墓汪讳伦也”,嘱咐镌刻,置于墓前。

李白的诗句里有游侠、商人、歌妓、农民、农妇、船夫、工匠、采莲女等等。汪伦因李白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了一席之地,是幸事与逸事。他用自己的真诚和智慧将当年的李白与名不见经传的“桃花潭”永久的联系在了一起,才留下了千古名篇和美谈。

桃花潭划过时空的长河,化为国人心中的一处精神家园,见证了古代山长水阔又情深义重的珍贵情谊。这种感情抛却了俗世的等级观念,有如水般的温润与清澈,又如此的恒久与绵长。

参考文献

[1]王琦.李太白集注[M]//四库全书:第册[Z].上海古籍出版社,.

[2]唐汝珣.唐诗解[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