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楷书学习相关一二

在中国五千多年璀璨的历史长河中,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辉煌。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更是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书法被称为艺术,故学习书法不仅要精研书写技巧,还要学习传统文化,以达到“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的境界,使书写能表达书家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不能不提及的笔、墨、纸、砚

目前,古代毛笔出土实物年代最早的,是战国时期的楚墓毛笔。春秋战国时期的毛笔称为“聿”、“拂”等,秦朝统一天下之后,改称“笔”。笔字之所以从“竹”,可能是因笔杆主要采用竹竿制作的。

现今市场上毛笔的品牌从所属地域来看,主要有湖笔(浙江湖州)、宣笔(安徽宣城)、赣笔(江西南昌)、冀笔(河北任丘)、湘笔(湖南长沙)、齐笔(山东东营、莱州)等,其中以湖笔、宣笔和赣笔最为著名。

《述古书法纂》中,有“邢夷始制墨”的记载,邢夷生活于西周时期。这一记载说明,在西周时期,我们先民已有制墨的可能。在此稍晚时期的战国简牍书法和帛画等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墨在周朝应该已经得到制作和应用,只是当时墨的制作工艺和品质相对较为粗糙,不如魏、晋。特别是明、清以来的制墨工艺精湛、品质优良罢了。

墨锭因其产地不同,分为安徽徽墨、江西瑞墨、山西绛墨等。墨锭历来备受文人、书画家喜爱,其精致的样式、文字、图绘、刻工、塑铸及外表装饰等,体现了东方艺术的气质与价值,成为书案上的陈设赏品,也是越来越多的人珍藏的艺术品。

纸是中国书法作品重要载体之一。除纸之外,还有竹、木、绢、墙壁、石头、砖块、陶瓷等载体,但纸凭借其“温润细腻”、“可塑性强”、“价廉物美”和“种类繁多”的优势,在书写载体中占据主要地位。

考古出土的古代纸张实物证实,早在东汉蔡伦造纸之前,纸张就已出现了,出土地区广布新疆、内蒙古、陕西等地。考古出土纸张实物可以证实,我国早期的纸主要是麻纸和皮纸。

历史上有修生和尚于唐高宗年间在宣州用楮树皮制造宣纸的记载。可以看出,在唐朝初期已有“宣纸”的制作实践,高宗年间已有宣纸的正式称谓,宣纸的品质和声誉已很高。“置宣纸万幅”,说明当时制作纸张的技术和产量有了很大提高。这里所说的“宣纸”,与明、清以后的宣纸还不是一回事。

明、清之际,安徽的泾县、宣城、宁国、太平四地盛产以檀树皮、稻草为主要原料的书画用纸,因为这些地方都隶属宣州,“宣纸”因此而得名。

宣纸价格较贵,学习书法可不用宣纸。用价钱便宜的毛边纸和连史纸即可。

砚的出现在笔、墨之后,但不会晚于墨的制作年代很久,应该早于纸的制造。

从目前发现的砚的考古实物来看,汉代的陶质砚,形质较为朴实粗糙,由砚体和研锤组成(如同现在研磨中草药或捣蒜的器皿),使用方法是把墨丸或墨粒放于砚体上,再以研锤捣碎和研磨。

随着制墨水平的提高,早期砚体与研锤的组合形制逐渐演化、简练为目前所见常用的砚台样式,研墨时手持墨锭在砚台上面的砚堂研磨。

经秦、汉,越魏、晋,到了唐、宋,出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生产出著名的端砚、歙砚、洮河砚,合称为“三大名砚”。清代末期,又将山西绛州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砚合称“四大名砚”。在四大名砚中,端砚最上乘,名声最大。

楷书的演变、传承和形态变化

汉字的结构形态发生过多次变化。汉字的主流体势,不外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大结构类型。如果以汉字形体划分书法史的发展阶段,当以篆书、隶书、楷书为标志。

楷书的“楷”字有楷模、范式、规范、标准、正式的含义,因此,楷书也有“正书”、“正楷”、“真书”的别称。

狭义的楷书是指由隶书演变而成,成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唐代的楷书字体。宋代以后的楷书,除清代碑学楷书之外,基本上是承袭魏、晋至唐代楷书的规范。

楷书依据字形大小,可以分为小楷、中楷、大楷、榜书。依据字体特点,可分为行楷和正楷。

小楷与行楷的笔法比较简洁、轻松、自然,没有太多的“藏头护尾”书写动作。唐代楷书以中楷和大楷居多,笔法最为严谨、复杂、规范。

魏、晋和南朝的楷书,结字端庄、平和,字形由扁方趋向正方,并且字形出现左低右高,体势由横向逐渐变为纵向。

北朝的楷书,结字险峻激宕,部分点画长度夸张,更加助长了这一特点。其字形呈不规则多边形变化,点画安排体现出强烈的疏密对比。

唐代的楷书结字严谨,似经过周密的理性推敲,而且每一位楷书大家的作品都是如此。

赵孟,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写大楷,笔画圆厚丰满,字形稳重宽博。

楷书范本选择和技法理论学习建议

初学者宜选择成熟规范的唐代楷书作为范本,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醲泉铭》、《化度寺碑》,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颜真卿的《麻姑山仙坛记》、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等。

一段时间的唐代楷书临写之后,可以选择北朝楷书中的规范作品作为范本,如《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等。

对以上中楷和大楷进行训练之后,可以选择魏、晋小楷和明、清小楷作为临写范本。如钟繇的《荐季直表》,王献之的《洛神赋》,文徵明的《归去来辞》,赵孟的《汲黯传》等。

对相对规范的大、中、小楷临写之后,可以选择行楷书法作品作为临写范本。如杨凝式的《韭花帖》,黄道周的《孝经》,倪瓒的《淡室诗帖》等。

《书法正传》是比较完备的楷书技法理论集刊,《汉溪书法通解》是一本不多见的从浅入深的书法入门古籍。即使在当今也是书法爱好者值得参阅的书法入门书籍。

相信在爱好者的勤学苦练下,我们会喜见又增添许多优秀书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