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代曾在江西景德镇设立御器厂,专门为皇家生产御用瓷器。但鲜为人知的是,明王朝还曾在南昌设有御纸厂——“西山(造纸)官局”,为皇家生产御用纸张。不过,“西山(造纸)官局”究竟在哪里,却始终无人知晓。
西山造纸官局位置图
日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肖发标一行经过实地调研发现,这一最早的皇家御纸厂很有可能就坐落在南昌西郊的梅岭铜源峡。“这一发现意义很重大,或颠覆过往对宣纸发源地的认知”,肖发标很是兴奋。
寻址
遍寻“西山”无觅处柳暗花明在梅岭
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安市博物馆联合发掘的高安华林宋元明造纸作坊遗址,曾获得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大奖。当年在评价华林造纸作坊遗址的考古价值时,研究人员曾提到“这项考古发现,为寻找明朝御纸厂——‘西山官局’提供了线索”。不过,“西山官局”究竟在哪里,却始终无人知晓。多年来,研究人员也一直在寻找“西山官局”遗址。
铜源峡水碓群鸟瞰照
经研究人员整理,明代多份文献资料都明确指示明朝“永乐中,江西西山置官局造纸,最厚大而好者曰连七、曰观音纸”、“明初贡纸于江西,董以中贵”。据此,研究人员认为,早在明代永乐时期,就在江西南昌设立了最早的皇家御纸厂——西山官局。
不过要想找到“西山官局”遗址,就得先知道“西山”在哪里。谈起寻找“西山”的经过,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原高安华林造纸遗址考古发掘领队肖发标笑着表示,其团队为找“西山”也走过不少弯路。原先是在西山镇万寿宫周边寻找,后来证明这完全是被现代地名“西山”误导了,不知古代的“南昌府西山”就是我们南昌人再熟悉不过的“梅岭”,“的确,梅岭不就在南昌市区的西面嘛,而且南昌八景第一景‘西山叠翠’指的就是梅岭秀景”。但即便知道是在梅岭,也不太好找,“我们一开始是从洪崖丹井往安义方向寻找,但不曾找到任何线索,所以就将这一课题搁置了一段时间”。
肖发标研究员向记者介绍,直到研究人员找到相关文献资料,表明明代西山造纸官局的生产作坊——楮皮厂就在梅岭的翠岩寺遗址,而贮存造纸原料的皮库就在附近的应圣宫西,才确定了“西山(造纸)官局”的真正位置。
溯源
“宣纸”源自南昌或颠覆过往认知
这一水碓作坊群坐落于南昌市西郊的新建区望城镇铜源村的山峡之中,分布非常密集。根据初步勘察,在短短一千米的山峡中,就有近座。这些水碓作坊普遍位于海拔80米-米的峡谷溪流两侧,依山滨水而建,利用峡谷溪流巨大落差产生的冲击力,用水车来带动水碓,进行粉碎工作。每座水碓作坊由水轮、碓头、石臼及房屋组成,大多保存完整,但也有的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铜源峡水碓群局部
“贡纸的制造一贯采用高标准、严选材,这些水碓作坊所用的材料通常都是楮树皮,因为这种树皮韧性佳,造出的纸张吸水性、纸张韧性都比较均衡。”在这些水碓作坊里,工匠们先将楮树皮捣碎成纸浆,运往附近的翠岩寺水池中存储,再由造纸的熟练工匠将其制成纸张,运往皇室。
与打粮食、造竹纸的水碓不同,这里水碓上装的石碓头不是圆形,而是扁平如石斧。这也与文献资料所载相符,因为根据文献记载,当时“西山(造纸)官局”所造纸张是楮皮纸,不是竹纸,所以其水碓上就需要更锋利的石碓头,方能将坚韧的树皮斩断并舂打成粉。
8号水碓作坊外景
8号水碓作坊内景
替换下来的石碓头
肖发标研究员表示,当时“西山(造纸)官局”的造纸技术已经非常高超,能生产出“最厚大而好者曰连七、曰观音纸”。何谓“连七”?就是相当于七张普通抄纸帘连在一起的宽度,大约有4米多宽,这么宽大的抄纸帘,得需要几个人同时操作且配合默契方能制作成纸。“这一抄纸技术比后来在上饶铅山县造的贡纸——连四纸,难度更大、技艺更高”。
肖研究员介绍,就像宣德炉、宣德瓷一样,西山官局有宣德年间造的皇家御用纸,常常被后代文献称为“宣德纸”或简称“宣纸”。有多份清代文献证明,在明清时期,宣纸是专指西山官局在宣德年间造的“宣德纸”,并不是清末以后安徽宣城泾县造的“宣城纸”。因此,可以说最早的“宣纸”其实源自南昌。
为什么明朝时会在江西设立造纸作坊?肖研究员表示,除了在明代以前,江西造纸技术就处于全国前列的原因之外,或许还和朱元璋对江西的态度有关。“在鄱阳湖大战这一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水战中,朱元璋损失了大量得力亲信,因此对于江西有些许痛恨,就把生产御器的各种重役派给了江西,当时不少地方官员都倍觉负担沉重。”
发现
原先用于造纸后用来制香
在明代中晚期,由于梅岭地域太小,所产楮树皮有限,朝廷将造纸官局“改局信州”——即现在的上饶市铅山等县。也就是说,上饶铅山县造贡纸的历史,是在南昌西山官局之后。
那么明朝造纸官局迁走后,原先用于造纸的水碓,是废掉还是改作它用了呢?
“住在附近的老一辈人都知道,铜源峡的水碓曾经都是用来粉碎制香的相关材料,但后来因为机器化生产开始流行,就不再使用这种手工制香设备了”,据当地村民反映,这些水碓作坊自清朝开始用于制香,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一直用于舂打树皮、竹丝、草根等制香原料,打成粉末后,再送往红香坊,进一步加工制作成求神拜佛的红香。
“在铜源峡调查发现的这一大群在清代用来制作庙香的水碓,还可以填补目前国内在制香历史上的空白,唤醒国人对制香这个古老手工艺的认识”,肖发标研究员表示。
意义
深挖“御纸厂”文化可提振梅岭景区知名度
“西山(造纸)官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为皇家生产御纸的机构,这里生产的御纸,特别是‘宣纸’,一直被明清文献推崇为古代质量最好的纸。宣传好这一珍贵的文化资源,不但可以提升南昌甚至江西省在古代造纸业的领先地位,而且对如今梅岭景区发展手工造纸与制香等体验式文化旅游项目亦大有裨益。”肖发标研究员认为,如果能通过考古调查勘探或考古发掘,进一步发掘出造纸、制香各个工艺流程的古代遗迹,更可以提升铜源峡,甚至整个梅岭景区的社会知名度,为梅岭景区的文化旅游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据了解,研究人员目前正计划申报相关考古发掘项目,对梅岭翠岩寺的西山官局楮厂与皮库遗址、铜源峡的造纸水碓遗址进行考古勘探与试掘,从考古学上进一步论证“西山(造纸)官局”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