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皖南沦陷,太平军悍将古隆贤心灰意冷,选择回家养老,购买良田亩,生了7个孩子。古隆贤全身而退,生活无忧无虑,清朝也不为难他。
年,武昌传来战报,罗泽南被韦俊打死了。曾国藩心灰意冷,本指望他能来解救南昌,如今朋友阵亡,自己也处境堪忧,非常狼狈。
罗泽南阵亡,李续宾接管他的兵马,隶属胡林翼。考虑到太平军强悍,湘军攻坚能力弱,胡林翼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凭借水师、后勤优势,与太平军拼消耗。
韦俊能征惯战,无奈粮草不足,便急忙向杨秀清汇报,希望得到增援。但是,石达开、秦日纲正在进攻“江南大营”,与八旗、绿营对决,对武昌力不从心。
古隆贤,广东人,太平军悍将,早年打铁为生,力大无穷。古隆贤驻扎安徽,收到杨秀清命令后,亲率7千兵马赶往武昌,与胡林翼、李续宾交战。
太平军采取夜袭战术,古隆贤率兵悄悄来到湘军营垒东面,突袭李续宾。古隆贤骁勇善战,亲手斩杀十几人,并摧毁五座营垒,但蒋益澧及时增援,从背后冲杀而来,太平军腹背受敌,只能撤兵。
古隆贤不甘心失败,他又多次袭击湘军营垒,一度撕毁防线,与城池守军遥相呼应。可惜,古隆贤太过勇猛,喜欢冲在前面,左腿被炮弹打伤,救援失败。
7月,石达开增援武昌,古隆贤再次满血复活,准备大干一场。谁知,很快就爆发了天京事变,太平军相互攻杀,武昌最终守不住。
年5月,石达开外出单干,古隆贤作为翼王部将,对此表示反对。古隆贤选择追随韦俊,转战皖南,掩护天京外围,却吃力不讨好。
清朝时期,皖南包括池州、芜湖、休宁、宁国、广德、婺源、泾县、黟县、歙县石埭、太平、旌德等地。皖南是安庆、天京的西南大门,也是太平军进入江浙的通道,故而是清朝与太平天国争夺的焦点。
皖南地位重要,韦俊、古隆贤锐意经营,多次击败湘军进犯。但是,杨辅清气量太小,多次公开挑衅韦俊,陈玉成又封锁长江,阻止韦俊投奔李秀成,从而酿成兵变。
韦俊忍无可忍,率兵投降清朝,并攻打芜湖。古隆贤不愿意自相残杀,便联合刘官芳、赖文鸿、杨辅清夺回池州,并攻占皖南各地,成为一方诸侯。
年,湘军进攻南京,为了确保粮道安全,皖南成为重点照顾对象。曾国藩发誓攻取皖南,不惜派出湘军最强劲旅“霆军”,让鲍超进入皖南作战。
鲍超勇猛,“霆军”又悍不畏死,但太平军凭借营垒坚守,给湘军造成很大的伤亡。宁国之战,双方反复争夺,“霆军”多次遭受埋伏,损失惨重。鲍超亲自指挥攻城,“霆军”也是铩羽而归。
皖南山地多,适合太平军打游击,且可以借助地形防御,湘军进展艰难,曾国藩多次增兵,但效果不明显。如此,曾国藩再次拿出“围点打援”战术,与皖南太平军拼消耗。
古隆贤、赖文鸿、刘官芳坐不住了,纷纷向李秀成请求援助,但没下文。太平天国推行“封地制”,诸侯王有自己的领地,即便队友被攻击,也不愿意伸出援手。
李秀成专心经营江浙,而古隆贤并非自己嫡系,岂能为了皖南而战呢?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皖南太平军出力最多,没有他们的支持,李秀成搞不定张国梁军团,却没啥报酬。
“江南大营”毁灭,李秀成进军江浙,夺取膏腴之地,获取大量财富。但是,皖南太平军继续留在原地,没有资格参与东征,他们连军粮都无法筹集,只能过着劫掠生活。
皖南战斗频仍,经济萧条,人口锐减,太平军想要坚持下去,难度很大。《辛酉记》对皖南的困境,如此记载:“饿夫行道上,每仆死,气未绝,而两股肉已为人割去。”
如此惨状,军粮从何而来?没有军粮,如何能战斗。湘军可以得到清朝补给,从各省筹集粮食,虽说经常拖欠饷银,但至少能填饱肚子,太平军则吃饭都成问题。
年10月,雨花台之战失败,李秀成号称40万大军无功而返,太平天国气数已尽。此时,李秀成自顾不暇,也管不了皖南的“穷兄弟”,任由其自生自灭。
湘军攻势凌厉,人多势众,太平天国皖南基地逐渐被蚕食。眼看大势已去,古隆贤乘着自己还有资本,献出石埭、太平、旌德三座城池,率数万兵马(大多是饥民)投降了曾国藩。
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取三座城池,曾国藩非常高兴。但是,曾国藩对出身两广的太平军“老兄弟”深恶痛绝,古隆贤虽说免于一死,却只能得到游击虚职。
古隆贤在太平天国,册封王爷,也算是一方诸侯。投降清朝后,只得到一个虚职的游击,低级将官而已。如此,古隆贤心灰意冷,又不想跟太平军作战,便选择辞职回家。
回到广东,古隆贤购买土地,有亩良田,还盖了大房子,并娶妻生子,育有7个孩子。年,太平天国灭亡,清朝搜剿太平军将领,但古隆贤早已投降湘军,清朝并不为难他。
随着古隆贤投降,赖文鸿、刘官芳也支撑不住,皖南终于沦陷。没有皖南,且江浙基地丢失,南京成为一座孤城,连路上的粮食补给线都被截断,灭亡进入倒计时。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