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三国时期的各路诸侯当中,孙策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亲手组建的势力集团,为后来东吴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他还是一位驰骋沙场、勇冠三军的少年英雄,是汉末三国时期罕见的常胜将军。
孙策,字伯符,汉末扬州吴郡富春县(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生于熹平四年(公元年)。孙策的父亲名叫孙坚,以武勇闻名天下。中平元年(公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孙坚被任命为佐军司马,随同右中郎将朱儁参战,孙策则与母亲一起被留在了扬州九江郡寿春县(今安徽寿县)。此时,孙策年仅九岁。在随后的数年间,孙策在寿春一带结交了不少当地名士,其中与一位名叫周瑜的同龄人关系最为密切。
中平六年(公元年),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率部北上,参与讨伐董卓之战。在周瑜的邀请下,孙策也带着母亲和弟弟离开寿春,前往周瑜的家乡——扬州庐江郡舒县居住。在随后的两年间,孙策广交当地名士,积累了广泛的人气和声望,并很快成了江淮一带的知名人物。就在孙策闻名江淮之际,父亲孙坚也开始名扬天下。讨董之战打响后,关东诸侯畏惧董卓的强大军力,不敢出战。孙坚凭借一己之力顽强作战,多次击败董卓大军,最终收复了京城洛阳。不过,此后董卓挟持天子西迁长安,关东诸侯爆发内讧,逐渐形成了以袁绍、袁术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孙坚则加入了袁术集团,与袁绍集团展开混战。到了初平二年(公元年)年底,孙坚奉袁术之命进攻袁绍集团的盟友——荆州刘表集团,却在战斗中意外阵亡。名士桓阶出面向刘表要回了孙坚的遗体,年仅十六岁的孙策将父亲安葬在曲阿,一家人随即离开舒县迁往江都,并最终在曲阿定居。
父亲的意外身亡,令孙策悲痛欲绝。孙策将孙坚乌程侯的爵位让给了弟弟孙匡,自己苦思复仇大计。此后,孙策找到江淮名士张纮问策,张纮提出了占据吴郡和会稽郡并向扬州和荆州地区扩张的发展蓝图,这一策略也得到了孙策的采纳。
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孙策离开母亲和年幼的弟弟,来到寿春投靠袁术,并向袁术提出将父亲的旧部交还给自己。不过,袁术担心无法控制孙策,借故拖延,此后还打发孙策自行前往扬州丹阳郡募兵。无奈之下,孙策只身前往丹阳郡。在舅舅吴景的帮助下,孙策好不容易招募了数百人,却又在与泾县(隶属丹阳郡)贼寇祖郎的战斗中消耗殆尽,自己也几乎命丧疆场。
不过,就在孙策灰溜溜地返回寿春后,袁术却意外地将一千多名孙坚的旧部还给了孙策,这令孙策重新燃起了斗志。在孙策的带领之下,这一千多名士卒展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这也让袁术对于孙策的才能刮目相看。在此期间,太傅马日磾来到寿春,以朝廷的名义征召孙策,并任命孙策为怀义校尉之职。校尉,秩二千石,低于将军而高于都尉,是汉代的高级军职,这也是孙策登上汉末政治舞台后获得的首个职务。
图-俯瞰寿县古城
兴平元年(公元年),袁术自称徐州伯,准备向占据徐州的刘备集团发动攻势。为了筹集粮草,袁术派人来到扬州庐江郡,要求太守陆康提供三万斛军粮,遭到陆康的断然拒绝。袁术大怒,命孙策率部发动进攻,并许诺一旦孙策破城,便任命孙策为庐江太守一职。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战斗,孙策不辱使命,终于拿下了庐江郡。但令孙策没有想到的是,袁术却突然变卦,任命心腹刘勋为庐江郡太守,此举令孙策气愤不已。从此之后,孙策便暗下决心脱离袁术,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
孙策的机会很快来临。同年年底,袁术与扬州刺史刘繇发生武装冲突,双方在扬州九江郡的横江地区(今安徽马鞍山市和县东南)爆发激战,战事陷入僵持。孙策眼看时机已到,向袁术提出前往横江协助舅舅吴景作战。由于战事吃紧,袁术只得答应了孙策的请求,同时上奏朝廷推荐孙策为折冲校尉,代理殄寇将军。尽管殄寇将军只是杂号将军,但地位高于校尉,是汉末时期的高级军职。不过,为了限制孙策,袁术仅仅配给了孙策一千多名士卒和数十匹战马。
兴平二年(公元年),孙策率领一千多名士卒及数十匹战马前往九江郡的历阳县,与舅舅吴景会合。为了扩充军力,孙策沿途大肆招兵买马,大军来到历阳时,士卒人数已达到五、六千人。此后,少年好友周瑜又带来了大批军粮及其它军需物资,令孙策的实力如虎添翼。
同年年底,孙策开始了统一江东之战。他将首战地点选在了由樊能、于麋、张英等人驻守的横江津、当利口、牛渚大营。经过一番激战,孙策占据三地并向笮融把守的秣陵县(今南京市江宁区中部)发动进攻。笮融不敌,秣陵县随即也落入孙策之手。不久之后,孙策率部南下,向梅陵地区发动进攻,随即又挥军北上,接连占领丹阳、湖孰、江乘,进入吴郡北部地区,直逼刘繇的老巢曲阿(治今江苏镇江市丹阳市)。刘繇惊慌失措,不得不放弃曲阿逃往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随后又逃往豫章郡。同年年底,孙策部将朱治占据由拳地区。至此,丹阳郡和吴郡基本落入孙策的控制之中。
建安元年(公元年),孙策挥军南下,直扑会稽郡。经过一番战斗,会稽郡郡治固陵被孙策攻克,太守王朗被迫逃往东治。孙策乘胜追击,王朗走投无路,只得开城投降。至此,孙策又占据了会稽郡。
夺取丹阳、吴和会稽郡后,孙策又于建安四年(公元年)开始发动了攻克庐江郡和豫章郡的战斗。同年夏天,孙策采用调虎离山之计,将庐江郡太守刘勋所部调出郡治皖城,乘虚夺取该城。与此同时,孙策命堂兄孙贲和孙辅在彭泽一带设伏,并在寻阳、西塞、流沂一带重创刘勋及前来增援的荆州刘表集团大将黄祖。至此,庐江郡落入孙策之手。
庐江之战结束后,孙策命周瑜镇守巴丘,自己率部向豫章郡发动进攻。豫章郡太守华歆自知不敌,开城投降。此后,孙策从豫章郡分置出庐陵郡,任命孙辅为庐陵太守。如此一来,加上之前占据的吴郡、会稽郡和丹阳郡,孙策占据了江东六郡,达到了事业的巅峰,成为汉末长江下游地区实力最强的政治、军事集团。
为了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孙策又于建安四年(公元年)年底向荆州刘表集团发动进攻,双方在荆州江夏郡的沙羡地区展开激战。在此战中,孙策巧妙运用长江流域冬季会出现东南风的气候特点,采用火攻之策大败黄祖,生擒黄祖妻儿七人,斩杀其部将刘虎、韩唏及士兵两万多人,缴获战船六千多艘。此战的胜利使得荆州刘表集团再也不敢主动向孙策发动挑衅,江东地区的最大威胁得以消除。
孙策在短短数年间取得的辉煌胜利不仅令中原各大诸侯侧目,同时也使其成为各路诸侯的拉拢对象。控制汉末朝廷的曹操集团先后任命孙策为骑都尉、讨逆将军、会稽太守,并晋封为吴侯。在这四个职位当中,骑都尉属于荣誉性质,与怀义校尉类似。讨逆将军是汉末的杂号将军,意义与殄寇将军类似。
会稽太守和吴侯这两个职务意义非凡。太守,是汉末郡一级的最高长官,全权负责郡中的军政事务。吴侯中的“吴”,指的是扬州吴郡中的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侯,属于县侯,其爵位要高于后来关羽的汉寿亭侯。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操实际上已经默认了孙策在江东地区的控制权。
图-俯瞰苏州太湖
不过,尽管孙策勇冠三军、战绩卓著,却有着致命的缺陷,他对江东士族的高压引发了江东士族的强烈不满及顽强抵抗。建安五年(公元年),孙策遭原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暗算,身负重伤,最终不治而亡。尽管如此,孙策亲手缔造的东吴集团对汉末历史造成了深远影响。孙策死后,其亲手创建的势力在孙权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并最终建立了东吴帝国。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