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安徽的古镇古村落都是以徽派建筑为旅游特色,也多体现的是明清时代的徽商生态。在那个通讯交通都不发达的年代,一代又一代的徽商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股子韧劲闯南走北,创造了一个徽商时代。
徽商多为盐商、粮商和布商,直到去了赤滩古镇,才知道原来徽商造纸也很厉害。
相对于宏村、西递,赤滩古镇真的只能算是一个不知名的徽州古镇。因为没有宏村的“中国画”般的意境,也没有西递辉宏徽派建筑群的特色,赤滩古镇一直以来都不为人知。这个古镇为了发展当地的旅游业,还特意在古镇中设置了佛舍利寺庙,寺庙里面供奉着极其珍贵的佛舍利,据说来自尼泊尔。但是即便这样,赤滩古镇也没有因此而红火起来。
相反,我倒是觉得赤滩古镇的宣纸文化还是蛮有特色。赤滩古镇所在的泾县就是中国传统宣纸的唯一原产地。泾县主产青檀,而青檀的树皮是传统宣纸的主要原料之一。不知道为什么,泾县的青檀因为地域气候和地理环境因素影响,特别适合制作宣纸。很多地方也曾尝试制作宣纸,但也听说因为不同地方的青檀皮品质不一样,所生产出的宣纸品质相差很大,正应了那句话:“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赤滩古镇附近的中国宣纸文化园可以看到传统宣纸的完整制作工艺。本来网上有资料介绍说泾县有一个非常大的宣纸生产基地,可能因为目前市场的一些原因,这个“产业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但整个制作工艺流程还是原汁原味的。
种植于泾县的青檀,基本上平均生长三年便会被dui皮,切成小条或者碎片。
然后将青檀皮密封后高温蒸煮,要煮上一天一夜,煮完以后再放到溪水中浸泡一天一夜。据说这就是所谓的dui皮,而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剥皮。因为一冷一热能让这些青檀树皮很容易从树枝上撕落下来。
经过处理后的青檀皮,放到布袋子里面踏料处理,然后在水里洗去灰尘杂质。
然后制作燎草。这道工序是宣纸制作的关键,据说传统工艺要整整耗上一整年时间,要不断地晾晒、蒸熟和漂白,整整十八道工序。想想古人也是够有耐心的,徽商也算是实在的商人,要换到现在,谁有耐心等上一年才出成效,拿收益?
然后将青檀皮和沙田稻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制作成水浆。
再进行反复几次的捞纸。几次之后宣纸的雏形就形成了。
然后进行晒纸。一般放到火墙上。温度控制50度差不多。晒干后就是泾县的宣纸,非常有名,也相对来讲比较昂贵。
但当地人很自豪,他们觉得泾县宣纸贵有贵的理由:这种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韧,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说明不是正宗的泾县宣纸。这种宣纸不是简单的好用,而且因为制作工艺传统而细致,它还非常容易保存,也不容易褪色,被称作为“纸寿千年”。
因为知道了这个,我也算知道了为什么古代那些画家的书画作品为什么能够保存这么长时间了。只是现在我们都不大用宣纸了。不然泾县的青檀树估计得一树难求。但当年泾县的青檀也算是养活了一村的人。
作者:酒叔;书写一些旅途故事,发现一些旅游趣事,我眼中的风景,一定与众不同!酒叔交流自留地:ho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