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真情|红军最年轻军团长“孤胆英雄”英名永垂——寻淮洲烈士故里采访记原创徐炯权民主与法制周刊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年第32期
红军最年轻军团长“孤胆英雄”英名永垂——寻淮洲烈士故里采访记
文/徐炯权
15岁时,他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有勇有谋,被称为“孤胆英雄”;21岁时,他相继担任红21军军长和红7军团军团长,率部英勇善战,威震敌胆,屡建奇功;22岁时,他临危受命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成为先遣队总指挥,在安徽谭家桥战役中不幸腹部中弹壮烈牺牲。他就是“双百”英模寻淮洲,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近日,笔者来到湖南省浏阳市社港镇淮洲村,探寻当年红军最年轻军团长寻淮洲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受英烈故里的可喜变迁。
短暂一生光照千秋
年3月24日,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笔者来到淮洲村寻淮洲故居。穿过竹林掩映的青石小路,一栋黄墙青瓦的农家三合院呈现眼前。拾阶而上,院门口一副“中天赤帜,南国黄狮”的对联,遒劲有力,形象地刻画了故居主人公英勇壮烈的一生。
这座建于清代的民间宅院,占地面积约平方米。主屋为寻淮洲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右侧为农具房,左侧为卧室、横厅、厨房。五间陈列室,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寻淮洲一生的完整经历。寻淮洲住过的小屋里,仍保留着过往生活和劳作的环境。主屋左侧一角落,摆放着寻淮洲母亲曾经使用过的纺纱车;厨房的灶台上,一个悬挂着的铜水壶吊在半空中,仿佛诉说着主人的过往。
“年,寻淮洲就出生在此。”故居讲解员唐琛告诉笔者。
年,湖南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北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叶挺率领下进入浏阳。耳濡目染,小学即将毕业的寻淮洲由一个懵懂少年渐渐觉醒。在一次题为“我的理想”的习作中,他挥笔写下《现在的我》这篇文章,立志“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年9月,15岁的寻淮洲跟随浏阳工农义勇队参加秋收起义,从此踏上革命道路。
“他年纪虽小,却有勇有谋,屡建奇功。”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寻淮洲“孤胆夺枪”的传奇故事再现笔者眼前——
年年初,秋收起义部队驻扎江西遂川县城休整。由于武器装备紧张,团长张子清安排寻淮洲带领20名战士,到离县城15公里的卢姓土豪家夺枪。寻淮洲对团长说:“人多目标大,容易暴露,我一个人去就行!”当天深夜,寻淮洲扮成放牛娃,只身一人潜入土豪家,用枪顶住卢土豪,假称外面有3个排的人接应,逼卢土豪交出了10条枪。毛泽东得知后,赞扬寻淮洲是小英雄,号召全体战士向他学习。从此,“孤胆英雄”寻淮洲的名字传遍井冈山。
“同志们,跟我冲啊!”站在故居陈列馆,展厅正中一幅油画再现了寻淮洲当年奋勇杀敌的场景。凝视画面,呐喊声、马蹄声,犹在耳边回响。
年,寻淮洲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年,年仅21岁的他相继担任红21军军长和红7军团军团长,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大将军衔的粟裕、肖劲光等,当时都是他的部下。
年,寻淮洲临危受命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转战闽、浙、皖、赣4省,击退了无数次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当年12月,在安徽黄山谭家桥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进行了四次冲锋。乌泥关制高点夺下来了,但年轻的寻淮洲不幸腹部中弹,战士们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担架抬着身受重伤的他紧急转移。16日,部队转移至泾县茂林镇,寻淮洲终因流血过多,英勇牺牲,年仅22岁。弥留之际,他渐渐微弱的声音仍在向组织“请战”:“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灭敌人!消灭敌人!”
寻淮洲牺牲后,当地群众与红军游击队一起,将他的遗体安葬于茂林附近的蚂蚁山上。后来,国民党七十九师为邀功请赏,不惜掘墓破棺,割走寻淮洲烈士的头颅。悲痛万分的红军游击队又和群众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将烈士遗骸暗中移葬于蚂蚁山的隐蔽处。
年5月,新四军一支队在陈毅司令员率领下,踏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足迹向江南敌后进军。他们在茂林西边的荒山坡上找到了寻淮洲的荒冢。陈毅为寻淮洲亲笔撰写墓志铭:“青山有幸埋忠骨,寻淮洲同志是红军青年将校,以游击战斗著称,毕生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牺牲到底,足为抗日战士之楷模。”
年,寻淮洲被评为“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爷爷11岁时,家人给他收了个童养媳,名叫吴甘梅。”寻淮洲现年64岁的侄孙寻仕堂告诉笔者。寻淮洲每天放学后放牛割草,吴甘梅在家洗衣做饭。寻淮洲参加革命后,吴甘梅默默承担着全部家务活儿,孝顺长辈。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十八九岁青春年华的吴甘梅,开始思念远方的丈夫,常常倚门翘望。她听说寻淮洲当了红军,跟随毛委员(毛泽东)打土豪、北上抗日,感到无上荣光。得知丈夫牺牲,她伤心地大哭了一场。寻淮洲牺牲后,她改嫁本地另一户人家,仍常来看望前公公婆婆。年,政府给寻淮洲颁发革命烈士证时,情况登记表上“直系亲属情况”一栏还写着:“妻,吴甘梅,75岁,浏阳县社港乡社干街道居民组。”
“爷爷离开家后,一直没有音信。”寻仕堂说。革命生涯中,寻淮洲曾有4次途经家乡,但都因任务在肩克制了思乡之情。有关他参加革命牺牲的情况,家人还是从在省城工作的堂祖父带来的一张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的。这张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的《中国日报》,有一则新闻称红军为“赤匪”,称寻淮洲为“匪首”。就在这则新闻见报后两天,寻淮洲在一场战斗中壮烈牺牲。
“爷爷从小忧国忧民,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寻仕堂告诉笔者。年,13岁的寻淮洲考入莲溪乡立高等小学,受《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影响,积极参加了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反日雪耻会”和农民协会等革命团体。在他留下的作文本里,可以读到他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主动思考。对于近代以来我国领土主权遭到列强侵略、瓜分的现实,他认为:“无非因我国人民的知识浅陋,没有团结的思想所致。”在《对于农民协会的我见》《对于浏北学联会应否加入的我见》等文章中,他提出“多设平民学校”“启迪民智,以此救国”。
“为了实现理想与抱负,爷爷少年时期就积极投身民族解放事业。青年时期,作为红军高级将领的他,颇具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无数次率部战胜强敌。战场上,他英勇机智,视死如归。”寻仕堂说,寻淮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一直激励着他们这些家族后代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勤俭持家。
寻仕堂的父亲当过生产队长和大队干部,他还把高中毕业在村里当民办老师的儿子送去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寻仕堂在前线当扫雷兵,时刻有生命危险,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坚守岗位,千方百计为部队和当地老百姓排除安全隐患,多次立功受奖。复员后,他安心务农。结婚成家后,为了早日脱贫致富,他和妻子每天起早贪黑劳作,栽种烤烟、果树,养猪养牛养蜂……两个儿子初中毕业后,在广东务工赚钱。通过一家人的努力,如今他们家在寻淮洲故居旁盖了一栋3层新楼房。
几年前,寻淮洲故居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后,游客络绎不绝。寻仕堂老两口常常在干完农活儿时,主动为游客讲解爷爷的英烈事迹。故居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就主动充当看守人员,负责一些简单的维护。儿子、儿媳和孙辈们,也利用在外务工和上学的机会,给他人讲述祖辈寻淮洲烈士的故事。这些年,看到全国各地的游客越来越多,寻淮洲烈士的英勇事迹已被更多的人知晓,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很好的传承,寻仕堂一家人都颇感欣慰。
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传承寻淮洲烈士爱国奉献的红色精神,不只是寻仕堂等家族后代,还有淮洲村的全体村民乃至社港镇的干部群众。”淮洲村党总支书记寻玉珍说。近年来,村里在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征途上,立足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优化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之路,那就是“以红带绿”,让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在淮洲村村口,立着一座寻淮洲铜像,铜像刻画的正是参战时的寻淮洲。他穿着红军制服,左手持望远镜,右手背在身后,目光如炬,望向远方。
“寻淮洲精忠报国的奉献精神,就是我们淮洲村发展振兴的灵魂。”寻玉珍告诉笔者。这些年来,村里立足红色资源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不仅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给了村民丰厚的回报。60岁的村民寻社教,将自家4亩多承包田流转给浏阳淮洲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后,家庭收入直线上升,不但盖起了两层小楼,还添置了小汽车。过去,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现在,在外打工的青壮年纷纷回家创业,就近照顾老人与小孩儿。
笔者了解到,从年开始,淮洲村发挥“招才引智”的同心效应,鼓励乡贤人士与致富能人带头,成立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和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动多户农户以土地入股分红,打造了千亩荷莲基地、原生态精品优质水果基地。为了壮大文旅产业,近年来,村里还在寻淮洲故居周边打造了“乡里情社港味”农家乐十多处。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3.8万元,刷新了历史纪录。
村民脱贫致富后,对居住环境和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了。为此,村里大力整治和美化环境。现在,全村不但开通了柏油路,还覆盖了无线网络,文化墙、直饮水、停车坪等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
这一切变化的背后,也凝结了不少老党员的心血。社港镇老干党支部27名老同志,发挥“银发先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移风易俗,参与垃圾分类,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退休干部寻民达担任村级“五协”会长时,带领老党员积极投身镇、村文明创建;退休教师王雄文、寻景光,热心搜集整理有关寻淮洲烈士和社港的风土人情故事,动员村民向游客讲好当地的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年过八旬的寻衍祥,不但动员子女为打造“淮洲屋场”捐资,还帮助邻里调解处理纠纷矛盾。这些老同志的实际行动,无不彰显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除了寻淮洲故居这一优质红色资源,社港还有周洛大峡谷、石牛寨景区等绿色生态资源,更有‘中医正骨’这一知名品牌。”社港镇党委组织委员汤晓丽表示,作为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医养小镇,社港每年接待前来就诊、游玩者万人次以上。
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以扩大寻淮洲故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契机,进一步壮大“以红带绿”产业,同时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原标题:《社会真情|红军最年轻军团长“孤胆英雄”英名永垂——寻淮洲烈士故里采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