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纪实人文频道纪实人文频道
第三篇章
《在天涯》(上、下)
年,上海大学西摩路校舍被关闭后,革命的火种并没有熄灭。因为五卅运动的深远影响,全国各地优秀的学生们都被吸引来到这所革命的大学。来自安徽泾县的王稼祥来到上大附中读书,来自江苏无锡的秦邦宪、来自四川潼南(今重庆)的杨尚昆等青年学生也纷至沓来,考入了上大社会学系。与此同时,松江第一位共产党员侯绍裘也来到上大附中担任校务主任。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上大师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参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在实践中学习革命知识。然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上海大学再次被封。师生们或投笔从戎,奔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战场,或远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继续深造,将革命的火种撒播到更广阔的天涯。
导演手记
文
金莹
制作历史纪录片很多年了,但是第一次接触到《红色学府》这个选题时还是有点吃惊。作为上海本地人,对上海大学可以说完全不陌生,作为一名历史纪录片导演,对近代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也比较熟悉,但是翻看上海大学的早期历史,意外发现这两者的结合居然是我的空白。杨尚昆、王稼祥、秦邦宪等一批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居然都是在年五卅运动之后来到上海大学的。也是这点,引起了我作为导演的兴趣:这所学校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可以吸引到那么多优秀人才?
我所制作的《红色学府》第三篇章、也是最后一个篇章《在天涯》,讲述的是上海大学搬到师寿坊校舍前后一直到年被迫封校的这段时间里师生们的故事,也包括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等历史事件,同时延伸到了后来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时间跨度从年一直到全国解放,还连接到了年、年上海大学的复校和的今天,新一届的学生们又来到了这所红色学府。在《红色学府》三个篇章中,我这部分涉及的时间跨度最长,历史事件最多,制作难度也比较大。怎样合理安排每个主要人物的故事、怎样把历史事件、校史发展、人物命运有机结合起来,是我这集的重点和难点。
上海大学师寿坊校舍
因为涉及人物众多,我们决定沿着人物轨迹寻找他们与上海大学的蛛丝马迹。我们来到了位于重庆潼南县的杨尚昆故里,和位于重庆市中心的重庆地委旧址,拍摄了有关杨尚昆和他的四哥杨闇公的一些重要地标,也有幸采访到了杨闇公的后人。很早就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理念的杨闇公其实就是建议杨尚昆到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去读书的最重要的影响人。同时,我们从专家采访中得知,杨闇公的挚友、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五卅运动发生时,就在上海南京路的布店里头,所以五卅运动时上海大学所起到的作用,他是亲眼目睹的。这两位都是决定杨尚昆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读书的最直接的影响人。
杨闇公(右一)与吴玉章(左一)合影
摄制组在杨尚昆故里拍摄
我们也去了安徽芜湖,在8月最热的天气里,冒着40度的高温拍摄了王稼祥纪念园中的重要场景,并跟着王稼祥的两位侄孙吴志刚和吴志力老师,一起寻找王稼祥现今唯一留存下来的在圣雅各中学前拍摄照片的具体位置。我们也来到了安徽泾县,在王稼祥故居纪念馆拍摄了他从圣雅各中学退学后所待的房间。也是在老家,王稼祥从报纸上看到了上大附中招收教会学校退学学生的广告,从此投身革命,四海为家。
摄制组在王稼祥纪念园拍摄
我们也在苏州找到了好几处秦邦宪声援五卅运动的重要场所。因为疫情关系,我们请了苏州电视台的编导帮我们代拍了部分苏州的内容,了解到了秦邦宪在苏州声援上海五卅运动的具体细节。也是这段经历,让他在从苏工专毕业之后,拒绝了无锡一所中学的聘书,转而投奔他所向往的学校——上海大学。
我们也在上海川沙、松江、南汇等地寻找上海大学中学部主任侯绍裘和社会学系学生林钧的蛛丝马迹,同时也走访了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旧址的所在地,回顾这两位曾经担任过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委员的生平事迹。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委员的合影,我之前在制作关于建党百年的纪录片《诞生地》时也有涉及,但经过这次的拍摄,我才发现原来这张12个人的合影中居然有3位上大师生。占据了如此高的比例,可见当时上大的影响之大。
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委员合影
前排左一何洛、后排左一林钧、后排左二侯绍裘均为上大师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制作关于林钧的故事时,发现了周大根、郭毅、盛幼宣等人的故事。他们曾经是林钧任职小学的学生,年龄比他小大概10岁左右,但之后又同他一起考入了上大社会学系。周大根、盛幼宣还跟随林钧参加了南昌起义。他们都出生在上海南汇地区,于是在上大有了这么一个南汇的小团体。我从周大根后人手中得到了一份周大根作词、林钧审定的歌曲《“五卅惨案”周年纪念歌》的简谱和歌词。这首歌诞生于五卅运动十周年之际,当时我就很好奇,为什么五卅对于他们来说这么重要?这首歌唱出来,究竟是怎样的旋律?于是在摄制组的推动和周大根后人的热心联系下,我们有幸请上海市秋萍学校(周大根纪念学校)的师生们复原了这首歌曲。相隔几十年的岁月,因为制作《红色学府》的契机,上海的上空中再次飘荡起了这首歌的歌声。
摄制组在上海市秋萍学校(周大根纪念学校)
拍摄师生们演唱《“五卅惨案”周年纪念歌》
在制作片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帮助周大根后人解决了一个长久以来的疑问。周家收藏有一张珍贵的照片。年五卅惨案十周年之际,林钧等人在五卅烈士公墓小学前拍摄了一张合影。但这张照片中,周大根到底是哪一位,周家后人也迟迟没有确定。本来我想把这个作为一条寻找历史的线索放在片子里,但最终因为一直没有什么进展而作罢。在片子即将完成时,我偶然在《红色学府》第二篇章中看见一张年的孔另境的照片,就感觉非常像合影中坐在林钧身边的一位,而这位周家后人还曾经怀疑过是否是周大根本人。后来经由孔另境的女儿孔海珠老师确认,坐在林钧身边的那位确实是孔另境。这样一来,周大根也随之确认了。这张照片的发现对于周家和孔家来说,都有新的发现。
年林钧等人在五卅烈士公墓小学前合影
前排坐中间者林钧(曾在上大社会学系就读)
前排左二郭毅(曾在上大社会学系就读)
前排右二孔另境(曾在上大中国文学系就读)
前排右一周大根(曾在上大社会学系就读)
在制作历史纪录片中,其实有很多类似这样影响现实的时刻。让历史照进现实,让历史的细节更丰满可信,让历史故事能被更多年轻人接受,这是我们作为纪录片导演的初心。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冯迪韡、谢申照工作室
纪录片《红色学府》
第三篇章《在天涯》
原标题:《《红色学府》
让历史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