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李白在去往宣城的途中,来到了横江渡。长江是一条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却在庐山脚下逐渐折向东北方向,而到了芜湖、金陵之处,竟又成了自南而北,横亘在吴头楚尾一带——于是,横江渡就这样横在长江的西岸,其东面是牛渚矶,也叫采石矶。李白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并非路途坎坷,而是因为思绪荆棘——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一直萦绕在他心中——对天下黎民百姓的担忧,对自己大半生命运多舛的感叹。来到这横渡将,时值海潮汹涌澎湃之际。李白站在渡头,想起自己的从政经历,不也正像眼前的景象,一次比一次艰难——青年时期干谒诸侯,却四处碰壁,一事无成;中年时期奉诏入京,仰天长笑“我辈岂是蓬蒿人”,却也落得个挥泪而返的下场;到了垂暮,北上幽州更是几入虎口……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近在眼前,让人心酸不止。这白浪如山的横江,又怎么能轻易地渡过呢?就连常年手执桨支的船夫,也是愁容满面。而那万水千山之外的长安,又怎么能再回去呢?回不去了。李白正要离开这横江渡,却不料忽然变了天,狂风肆虐,于是,他便留下来,找了处酒家,饮上一壶烈酒,心想;暴风雨终究要来了吗?那就让它来得更猛烈吧!于是,他提笔写成了《横江词六首》:其一:“人道横江好,依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其二:“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其三:“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其四:“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其五:“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其六:“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在诗中,李白感叹人生不过匆匆数十载,却要忍受百般折磨。黎民百姓又有何错,却又要遭到铁蹄的践踏。到了宣城,太守和长史对李白非常热情,李白也安稳地在此住了三个月。这期间,李白出了游览各处名胜古迹,就是把自己闷在屋里读《庄子》。当没有钱吃酒了,他就写几首诗文给长史或太守送去,他们便会送来一些接济之财。很多次,钱刚到拿到手,李白就毫不犹豫地拿去给了酒庄。他很喜欢纪老头的酒肆中卖的“老春”,每当喝到这色清味醇的酒,他便能安下心来。一天,李白在敬亭山上的一处亭子刚要歇下,百年看见一个胡人在吹笛子,调子是自己熟悉的秦声《梅花落》和《出塞曲》。不经意间,李白泪满衣襟,写下了《观胡人吹笛》:“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忘却长安道,空怀恋主情。”闲坐于敬亭山,李白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感受着视奏的寂静,他感觉自己已经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却不料从内心发出声音,却仍带着浓浓的愁——他吟出四句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他心里,只有这座小山可以与他互诉衷肠了。不久,李白又与当地的很多名士一起游了九华山。泾县的县令汪伦是爱好诗文的儒雅之辈,知道李白来了,开心得不能自已。汪伦为李白安排了酒席,还邀请他去桃花潭一同游赏。盘桓了数日,李白也要离开了,临别之际,却看见汪伦在河岸上召集了些乡民,齐齐为他跳了一段赠别之舞。李白热泪盈眶,大喊处一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很快便到了秋叶落尽的季节,不知为何,李白突然心烦气躁起来,每天都没胃口,还失眠。就在不知怎么办才好时,他的族叔——八品监察御史李华出使东南,正好路过宣城。两人阔别已久,李白邀李华同登谢笤楼。其实李白是想从李白口中听到些朝廷中的消息。然而,现实却让李白更加惆怅:杨国忠为了邀功固宠,滥用武力,出兵南诏,至西洱河大败,而他掩埋真相,继续出兵,可惜全军覆没,前前后后竟有二十万人无辜丢了性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