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砌筑的建筑——吕维锋建筑师在诗人面前言诗着实有点班门弄斧,但想到“建筑是文字的诗歌,诗歌是砌筑的建筑”,还是斗胆提笔品诗评歌,以建筑师的视角阅读申文祥的诗歌艺术,来一番建筑艺术同诗歌艺术融汇的探索。多年前认识文祥时还不知道他在写诗。照理说身居宣城这样的诗画高境之域,宋有诗祖梅尧臣擎大旗,清有文豪施闰章打天下,今人即使持笔即五言七律和掌笔则书画卷幅,也本为古风遗训和生活基底,生于山水和长于猷州的文祥能写诗也是情理之中,无需更多言证。后知文祥真的能写诗而且更为惊绝的是能写现代诗,先是油然而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之感,后则肃然起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悟,因为众所皆知诗难写,而写现代诗则更为难上加难,这也是我对文祥“敬”字的由衷。诗赋艺术的发展都有着自身的规律,这些规律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演绎着艺术的历史文脉和世纪价值。诗歌走进当代之后以现代诗的表现形式体现诗歌的本体,是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也是诗人们主观探索的结果,流水才能不腐,演变才具生命,现代诗正是这样诞生于这个时代。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各类艺术形式纷纷借助于新思想、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受众进行着自身的现代化进程,建筑从古典步入了现代,产生了由玻璃和钢建造的现代建筑和以密斯为代表人物的现代派建筑师;音乐也从传统中走出,超越了双联音的桎梏,产生了《蓝色狂想曲》交响曲和以乔治·格什温为代表人物的现代音乐家;绘画则更是精彩纷呈,印象派和抽象派等现代绘画表现形式层见迭出,毕加索和莫奈在世人心目中早已如雷贯耳和皓月当空,伴随着世界如此轰轰烈烈现代化进程的大趋势,中外新诗和现代诗的产生自然也是顺理成章和水到渠成。经过了一个世纪现代化运动的发展,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迎来了二十一世纪大幕的徐徐展开,在社会高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艺术将如何发展?现代诗再往哪走?再向何处去?这些关乎人类精神范畴的命题还有待于我们去创新和寻觅,或许有一天会“蓦然回首”,但唯有每一天都“衣带渐宽”,文祥的现代诗作为一个代表,正在致力于如此前无古人和后无来者的探求和追索。在此等波澜壮阔的时代诉求下,我们来看中国的当代诗歌,我们来研讨产生于皖歙之地的现代诗歌,我们来聚焦申文祥的现代诗录,更具有品议的现实意义和欣赏的艺术价值。点睛我尤其喜欢文祥的那首《概念试水》,单看标题就够现代和前卫,惹人非要去探究内容的真情实言。但见“抽象是月光震颤中的催眠,手指习惯成填充吸吮童年。方块字体搅拌成素颜,脚步夹住夜市的呼喊。……,季节强大的无需遮掩,公鸡打鸣已是昨天。”作者首先提出一个抽象的命题“概念”,什么样的概念?什么概念?读者会持续的追问这个诗题。一切思想的朦胧时段都可以先说成是概念,如果进一步发展才上升到思想境界,建筑设计有概念性设计阶段;诗歌言志也有概念性的萌发阶段,想必文祥以此为标题是在探索一种即将迸发的前卫流,并借此引申出诗赋的壮怀。“试水”与“概念”在词义上相辅相成,具有相像的事物同质期和事件时间段,表达的是同样的定位主题和思想标题。“概念试水”的确是精彩的词语组合,言简意赅但确画龙点睛,铺垫了诗的展开,点醒了诗的穴道,这恐怕就是文祥现代诗的标题手法,我愿戏谑其为“诗题党”。紧随铺陈的“抽象催眠”、“方块素颜”和“脚步呼喊”无不裹挟着概念性的试水,让读者一轮又一番地“试水”自己的神经张力,以至于非要把诗的现代精髓榨取干净不可。组装建筑是材料的组装体,各类材料通过各种连接耸立起来才称其为建筑。文祥的诗也同样具有组装态,它是用片段思维凝练出的文字构件砌筑成的诗的歌和歌的诗,建造诗的仪式感强烈且辉煌,而非单纯的写诗玩句。读懂文祥的诗首先需要解析字句,提取出构建句法的原体,再去寻觅这些原体背后的思想涵义。或许有人觉得读现代诗很累,苦涩断离,肢解枯燥,究其原因都是因为缺乏解析、提炼和觅踪所致。唐诗宋词的显性美妙在于场景流淌,连贯的意识流构筑起古诗词的立体画卷,读来意境连续和图画优美,无需苦心索迹和跨度勾连,这就是古诗词的朗朗上口和高世骇俗,也是古诗词与现代诗最大的区别所在。如果读者改变了自身的阅读习惯,以现代性的思维去读取现代诗,跨越古典诗词赋予的惯性思维,则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解读动能。让我们“试水”文祥的《湿雪》去看看现代诗的之乎者也吧。它开局是这样描绘雪的:“剥开冬天的外套,大地正在阅读闲言碎语。在汽车的引擎盖上溶解,犹如铁甲柳枝的颜料。”这首诗的立意是言雪说湿,强调的是“湿”的雪。通常说雪的要素很多,但说雪“湿”的要素则少得可怜。缺乏建筑材料建筑师则无能为力,同理在缺乏“诗素”的能源下筑就成诗则挑战着诗人的“诗商”,而这也恰恰是现代诗“诗眼”的难点所在。当文祥潇洒地抽象出该诗的组装要素时,比如完全互不相干的词汇“外套、碎语、溶解和颜料”,我们茅塞顿开地恍然大悟出原来“湿”是这样通过外在的映衬使读者感受到“湿”的所在,抽象有序般连贯呈现的如此“于无声处听惊雷”。诗人利用映衬的现代手法写“湿”,的确比传统意义的古诗词采用比喻、拟人和夸张等手法更具有当代的体块感和光影性,同现代建筑艺术也是同理同哲。在此意义上,建筑师和诗人本应是同宗同源。砌缝提炼出诗体组装的元素是文祥诗体的写作技巧,而将这些看似无承前启后关联的元件砌缝到一起展现的则是诗人的“诗韵”功力和“诗情”粘力。水泥是建筑砌缝的粘合剂,而“诗流”和“诗感”则是文祥现代诗砌缝的黏连体和组合胶,这点在其行诗走歌中表达的尤其一览无余和尽收眼底。让我们来看看这首“有大理石般的湿润执着”:“花纹弥漫着模仿的价值,城市的拐角处有个叫卖声。素食清唱着经典民谣,本份的街道長出大块的石像。摄影师手指夹住礼拜的微笑,面包房正播放热捧的蓝调。……。三月的风行走着倦意,出租屋前淋雨的鹅卵石。忘记了结疤的往昔,怎么会有没有填写的页码”。诗中用“花纹”点题并进一步表白大理石的质感细节,体现直截了当的现代诗意,很酷的开门见山。转而立刻用“石像”将叫卖的小人物和静谧的大城市以立体的雕塑感缝合在一起,长街民谣的诗画感豁然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文祥用“花纹”粘合“城市”,再用“城市”砌筑“歌者”,最后烘托出并且驻留在读者记忆深处的是“石像”的三维效果,连续的现代诗砌缝手段,老道的几乎天衣无缝。如果说该诗的前半部分是场景的铺设和陈述,那么后段则是通过“倦”和“疤”砌筑起所要表达的人物形象,并在诗的结尾上升到空灵的“没有页码”,悠远深长地让人空白回味。本诗的中心思想是标题中的“执着”,展现平凡人“执着”的精神力量,在一系列的砌筑缝合下诗意得以升华到释义,完成了诗人的所想所思和所愿所为。我们在读文祥诗体的同时请一定要注意那种场景意识流的急速漂移,如果你稍不留神就有被甩出场景之外的风险,所以紧紧抓住黏连体不放就成为品其诗的关键所在。总结我对现代诗的欣赏是从文祥的诗开始,读来的确能抓住建筑师的挑剔眼球,使我能够漫步其中找到了建筑的美感,同时借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切换中研读诗歌的建筑和建筑的诗歌,从而陶醉于诗林筑海而不能自拔。现代诗看过一些,能抢睛夺目的则少之又少,倒不是因为我与诗不合群,而是因为拼上几个字就称之为现代诗的太多太多。或许也爱舞文弄墨,或许也能五律七言,建筑师对类艺术“洁癖”般的吹毛求疵贯了,看到有悖于通识艺术观点的东西就会忍不住评头论足一番,或许仍觉得不过瘾的话就亲自动手写写画画和圈圈点点。文祥的诗很难去“动手脚”,因为它已经得体的点睛、组合和砌缝在诗意里,不可能解构和重造。这是诗人的即兴灵感和持久赋能的所得所获,过了那灵光闪现的即刻即使是诗人自己也都再难以复原乍现的“诗道”,这才叫诗,才叫现代诗。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出现,未来的诗人机器人在古诗词领域或许可以出口成章,因为只要将史上的所有古诗词列序入库,装进诗人机器人的数据库里,场景的体系分析和词汇的调动筛选应该都是简单的C语言范畴了。但是能有写出现代诗的诗人机器人吗?那种前卫词语的组装和砌缝能形成数据库并进而被“诗人”吗?我真觉得比古诗词要难,或许只有现代诗人的智慧才能创造出固态的现代诗吧。(年10月2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