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生元
第期
9、宁国《云纵方氏宗谱》,6卷
光绪二十一年(),周赟61岁纂修6卷,另卷首、末各1卷。云纵为宁国竹峰街道瓦窑铺村唐背山,方氏分布于宁国竹峰、胡乐、虹龙等地。
方氏八世孙方致尧,名伦一,字致尧。家住盘龙村,家境贫寒,少年时身材高大,力大无穷。中年后,致尧家境渐渐富裕。村民有困难者,致尧能慷慨解囊,且好打不平。时值南宋初年,社会动荡不宁,致尧组织青壮年村民习武练功,保地方之安宁。致尧素骁勇,威信高,深受村民拥护。
建炎三年()十二月,江淮宣抚使杜充部将戚方反叛,杀后军统制扈成于金坛,杀镇江府守臣胡唐老。四年()三月,戚方陷广德,杀广德代理通判王俦。四月,戚方围宣州。六月,被岳飞收降于广德,之后又复叛。九月,戚方从广德、宣城境内窜至宁国县杜迁镇(今名港口)。戚方反叛后,所到之处,兵火相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自广德至宣城、宁国为其蹂躏,不待言矣”(《宁国县志》)。
方致尧得知戚方犯宁国的消息后,即同儿子全柱组织敢死队余人,于县城北15里石岭头御敌。他在石岭头察看地形、构筑障碍,伏兵隐藏在石岭左边山冲戈塘里(今名将军坞),严防死守,令其子全柱登山瞭望指挥,以挥旗为号,贼至,伏兵出击。戚方多次冲击均未能突破石岭头。
方致尧深知一场激战在所难免。此地山冲尽是乱泥田,而激战场地必在乱泥田里。九月二十三日,激战前,他命令乡兵松开鞋带。激战时(正是在乱泥田里),乡兵们迅速抽出双脚,赤脚在乱泥地里与敌人交战,灵活方便,进退自如。而贼人鞋带紧系,双脚陷在乱泥里拔不出来,行动极不方便。此次之战,杀贼无数,戚方手下一白袍将军受到致命重伤。戚方怒气冲天,集中弓箭手,箭射方致尧。致尧身中数箭而被执。其子全柱拼命杀入重围,救援其父,亦被贼刺杀。方致尧被执后,戚方念其骁勇,劝之投降。致尧骂曰:“吾岂从叛贼耶?!”戚方断其首而去,宁国境内始安宁。
绍兴四年(),浮梁人李椿年任宁国县令。得知乡民方致尧为捍卫大宋朝廷,为保家乡百姓的安宁、不顾自己生命安危的动人事迹后,即刻前往致尧死难之地石岭头进行祭拜。并将义士方致尧的事迹整理上报朝廷,请求朝廷予以褒奖。高宗皇帝敕谥方致尧“义烈”二字,乡民称其为“义烈”将军。
石岭的百姓将方致尧屯兵场所“戈塘里”改名“将军坞”,并建庙“盘龙寺”,来纪念这位为保卫家乡安宁而英勇献身的义士。
10、浙江昌化《唐昌周氏宗谱》,4卷
据昌化周氏36世裔孙承明于民国29年撰写谱序曰:“考吾族宗谱于清光绪壬寅年,经诰授通奉大夫、花翎道衔、江南徽州府教授、乡贡生、宁国宗台山门先生,详为考订,可称善美完本者矣。”“至南唐时有垚公者朝授歙州太守,家居绩邑之虎头山。此为我周氏繁衍浙皖之始祖也。子三:长曰固,次曰国,三曰囦。我祖长派固公传至十九世荣宗公,生子四:长子观保公由旌邑南街迁昌化仙人塘,建筑家庙,蔚成一族。及文全公长子富公由仙人塘迁马头坞。三荣公迁茶园村,其子天相公随父故居,天祥公迁严(州)之桐庐,骤成望族。四华公生子岳公迁江公坑。嵩公则守仙人塘旧庐。荣宗公之次子金保公迁宁国,其裔复迁昌之三都茆里林坑坞;三子宗文公迁严(州)之淳安及荆州皮蒲坑、孝丰紫坞;四胜宗公迁荆州,其子永俊公迁昌之马啸。是吾长派固公之后嗣,亦蔓延于徽宁浙江,堪称克绳祖武也。”
唐昌周氏由旌德迁此。故与宁国中川周赟同宗同支,该谱中收录周赟画像一幅。该画像是众多周氏族谱中唯一存留的周赟像。
11、宁国《碧波周氏宗谱》,12卷
光绪甲辰年(),周赟70岁。胡守滨、周赟编修并序。
明永乐十九年()洪秉撰《宁邑碧波前修宗谱序》记载:“南唐时垚公五世孙建长公宦湖广,值寇扰致政归道,经宁邑蔷薇坑口,乐山水之胜,遂家于兹。而碧波之有周氏,实建长公始也。”由此可知,周建长迁居宁国碧波(今为甲路镇枫山村),当在南唐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光绪甲辰年()夏,周赟撰《碧波周氏谱序》,曰:“爽公(周垚第三子)四传至建长公,迁宁之蔷薇坑口,号碧波周氏,前谱修于道光戊子,两村烟户数百家,兵后十一仅存矣……”
《碧波周氏宗谱》现存恤字号《宗谱》共11卷(卷之四遗失),总共应有12卷,即卷之首、卷之一至卷之十、卷之末。卷之首载有历代修谱序、先祖像及跋赞、村八景诗、川峰阳基图、宗祠之图等;卷之一至之十为历代世系图表,卷之十后半部载有历代先祖墓图;卷之末载有历代先祖传记及其他文献、各派领谱人及分领谱人字号、历代修谱人等。各派领谱人字号为:天地元黄,宇宙洪丰,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各分领谱人字号为:孝友睦嫻任恤。(程燮平提供)
12、《梁安城西周氏宗谱》,20卷,卷首、卷末各1卷
光绪三十一年(),周赟71岁纂修并序。
绩溪周氏始祖周垚,娶妻邓氏,生子有三,蔓延徽宁两郡及浙江昌化等地为三大派。
周垚长子名固,一名朗,迁居旌德,后裔有迁宁国县下中川,歙县小路口,昌化县仙人塘、宁国县南极等地。
二子名国,一名奕,“以中男代长子,守周坑庐墓”。五世裔孙迁湖里。十三世孙云龙公迁绩城西市,为绩溪城西周姓之始。有迁松岭冈、荆州、湖里、校头等地,周氏繁衍昌盛,遂为绩溪名门望族。
三子名囦(音意通渊),一名爽。裔孙有迁绩溪竹里村,除周坑村外,竹里村是周姓最早聚居的地方。裔孙有迁宁国县周湾、吴村、亨源,有迁绩溪县内的多处村庄居住。
《梁安城西周氏宗谱》20卷,首上、下,卷末各1卷,共20册。此谱记载二房奕公派在县城周氏的衍生发展。周赟在谱序中写到:“自赟四十岁主修本宗谱,六十岁与修三房享源谱,今年七十又一矣,乃复修二房之谱,顾抱盛年而偿之晚岁,亦天也。”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周坑建成了始祖墓、祠。
据《梁安城西周氏宗谱目录》卷首上:光绪三十一年徽州府教授周赟序文一篇,宗谱目录一篇;历代修谱序;凡例32条;诰勅13道;公文6则;重建宗祠记1篇;刻祠谱记1篇;祠图2幅:一幅为濂溪书院图、一幅为周氏宗祠图,附联语26副,匾11块,另有中堂和寝室等5处为科贡、孝子等匾的悬挂处;绩城周氏十景诗;先人事迹题名总额一份。
卷首下:祭礼(祭祖文,春冬祭礼一篇,仪节),圣谕,祠规43条(牌座,祭仪,办祭胙例附),宗支指掌图一篇。
卷一:统宗世系图,国公派一至派三,长分德善公派一至派五。
卷二:二分德茂公派一至派五。
卷三:三分德文公派一至派三。
卷四:三分德文公派三。
卷五:三分德文公派四孟荣公派。
卷六:三分德文公派四文化工派、壬先公派、文成公派。
卷七:三分德文公派四达先公派。
卷八至卷九;三分德文公派四效先公派。
卷十:三分德文公派五孟荣公派、达先公派、十先公派。
卷十一:三分德文公派五效先公派。
卷十二:四分德祥公派一至派五。
卷十三:四分德浩公派一至派五。
卷十四:五分德浩公派一至派四以贤公派、以俊公派。
卷十五:五分德浩公派一至派四以俊公派、凤公派、鹏公派、以高公派。
卷十六:五分德浩公派一至派五以俊公派、凤公派、鹏公派、以高公派。
卷十七:传、家传、赞、序、记、行状、行述、墓表、志铭、对、说、引、后、铭”,其中传记44篇,赞文32篇,杂序、叙10篇,记23篇,行状、述、墓表7篇,记、对、说等杂文16篇。
卷十八:诗、文余首(篇)之多。
卷十九:履历、诔、祭文、挽诗、殇灵录、前修祖墓序、禁碑、前修祖茔祭文、修祖墓捐钱名目、置义冢捐钱名目”,其中祭文13篇,寄书1篇,履历1篇,诔1篇,挽诗10首,墓序1篇,禁止盗葬和砍伐祖坟林木碑文1篇,祖茔修葺祭文1篇,义冢鳞册图形及捐资名录1份。
卷二十:墓图、祠址、祠各户田产、排行”,其中墓图61幅。绩溪城西周氏排行:“锡懋汝其起,秉善象以明。从学惟建立,自克衍允弘。”
卷末:绩溪周氏前修族谱跋文8篇,各分领谱人名,历代修谱人名,新跋,勘误记。
该谱一套共20卷,含首2卷、末一卷,分20册装订,一套以单页计算(不含空白页)共计页。印刷70套,按《千字文》“天地玄黄……海咸河淡,鳞”69个字的顺序编号(南京一套提前领走,故未编号)。谱牒内容极其全面丰富,许多史料,非常珍贵。
13、宁国九峰《义门陈氏宗谱》,5卷,卷首、卷末各一卷
光绪三十四年(),周赟74岁纂修并作序,其弟子乙未进士、浙江衢州分府即补知府泾县王恕作跋。
陈仁忠,江西九江人,为江西义门陈氏后裔。南宋初年,陈仁忠由御史中丞被权贵贬至宁国县知县,子孙遂定居宁国南极,四世椿公迁石柱九峰山下。椿公生二子,长子致中仍居九峰山下,次子致和迁庄村旗山居住。陈致中后裔主要分布在今霞西镇石柱村。
14、宁国旗峰《义门陈氏宗谱》,5卷,卷首、卷末各一卷
光绪三十四年(),周赟74岁纂写并作序,陈廷谟作谱叙。陈致和为旗峰陈氏始祖。子孙分布于今甲路镇庄村、石门等地。(许东升提供)
15、绩溪《松岭周氏宗谱》,宣统元年纂
宣统元年(),周赟75岁纂修并序。
松岭,今属绩溪县家朋乡尚村。此谱记载绩溪周氏二房奕公十八世迁松木岭村后的发脉传承情况。
16、绩溪《章湾章氏宗谱》,3卷
宣统元年(),周赟75岁纂修并序。
章湾,原属宁国县金沙乡,年3月随金沙乡划归绩溪县,章湾,即章家湾也。今属绩溪县金沙镇黄土坎村民委员会。
宁国《章湾章氏宗谱》分三卷,装订成上、下两册,宣统元年()纂。小8K宣纸、木刻印刷版,黑字,少数几页套红。宣统建元(年)三月“由章湾合族修”,共印10部,由周赟主修。其《目录》为:卷一,宸翰、周序、旧序、目录、凡例;卷二,旧谱横列图、始祖宗图、始迁章湾祖世系图、闻师公派世系图、得师公派世系图、进师公派世系图;卷三,像图、村图十景诗、墓图、祖训、家礼、家法、祠堂记、祠产、匾联、诗、传、寿序、能干配享、保赤堂记产、文会记、男女排行、领谱字号(以章氏祖评事公诗句“故友多朝客,新文尽国风”十字为序)、谱议、跋(绩溪章亚光提供)。
17、宁国《竹溪陶氏宗谱》,4卷
宣统元年(),周赟75岁纂修并序,浙江知府泾川王恕作跋(周赟弟子)。
周赟还为宁国《虞氏宗谱》、绩溪《周氏宗谱正宗》等谱牒撰写谱序、传记等。
周赟编纂的族谱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其主要编修者周赟秉承了前代徽州家谱的编修理论与特点,不仅重视家谱体例的继承与创新,而且注重编修材料的考证与甄选,文献体裁多样,辑录的内容十分丰富,对家谱在维护宗族秩序建设中的功能进行了宣扬,充分展示其家族良好的家风传承,比如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睦邻收族、尊祖敬宗,忠于国家。其实这些就是传统文化在家谱中的一种浓宿表现,体现了一个家族群体的一种文化认同,以此更好地激励后人。
在清末一轮纂修族谱中,周赟功不可没,数量之多,质量之上乘,周赟不愧为晚清时期编修家谱的集大成者,为地方历史、家族文化的传承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作者系宁国市退休教师,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