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泾县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为导向,立足自然禀赋和文化优势,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推进“全景布局、全业联动、全时产品、全域服务”,高质高效推进旅游资源转化和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县域旅游强县,年接待游客达.23万人次,旅游收入40.87亿元。
突出生态立县,优化全域旅游环境。泾县历史悠久、山水灵秀、文化底蕴深厚。该县聚力“点、线、面”共发力、同推进,狠抓东部绿色生态线和西部特色文化线两条示范带建设,布局“一心四廊四区”全域空间,即精心打造旅游集散中心,加快建设“皖南川藏线”、青弋江百里山水画廊、皖南书香田园廊道和榔茂户外运动廊道大环线,全面推动宣纸宣笔文化、红色文化、激(寄)情山水和诗意徽韵四大旅游区的发展。持续开展省级文明县、省级卫生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河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围绕“美丽县域、美丽村镇、美丽公路、美丽河道、美丽庭院”目标,全面发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链,快速促进全链产品提档升级。建成幕溪河、象山、赏溪、江心洲等多个城区公园,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76平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以上。实施旅游风景道、狮子山古亭、象山公园一期、幕溪河等一批亮化工程。开展洁气、洁水、洁土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年占比达90.6%,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二类标准以上。
突出文化引领,实施品质旅游工程。立足资源优势,打造桃花潭、宣纸文化园等一批文化旅游景区,水墨汀溪、绿林谷、月亮湾水上乐园等一批激(寄)情山水景区,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一批全国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头祥养生观光园、桃花潭畔森林温泉等一批文化旅游新兴业态。年至年新增文化旅游重点项目个,爱晚工程·国家养老皖南示范基地、桃花潭畔、泾县智慧旅游中心、中国宣纸小镇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相继落户泾县。章渡吊栋阁旅游开发、大马头景区等一批新文化旅游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以公里“2小时旅游圈”为核心,建成便捷的旅游交通体系和美丽公路网,最美高铁合福线设泾县站,芜黄高速建成通车,城乡公交通达A级景区,综合客运枢纽站、智慧旅游中心投入运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建成76座A级旅游厕所。突出乡土和文化特色,重点塑造乡村IP,对桃花潭、汀溪、蔡村、榔桥、云岭等旅游乡镇的线上房屋外立面、门楣广告、民宿农家乐指示牌等,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改造,打造以村镇为单元的主题IP。
突出融合文章,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近年来,泾县以“旅游+”为导向,延伸旅游产业链,实施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体育、养生养老等多产业全方位融合,推进特色文化赋能品牌升级。
一是“旅游+民宿”,致力打造“有温度的民宿”泾县民宿品牌,形成了以“徽风皖韵”为主题的桃花潭民宿群和查济民宿群、以“秀水青山”为主题的蔡村民宿群和汀溪民宿群,远心沐林、瓦舍、觅源、香巴拉美舍璞园、小满的院子、纸道山庄等特色精品民宿各具特色,努力融入地方文化元素,让游客不仅宿“山”、宿“水”,更宿“文化”。目前,“皖南川藏线”沿线民宿近家,重点旅游乡镇蔡村民宿家,汀溪民宿家,桃花潭民宿家。二是“旅游+非遗”,让传统技艺散发出新的光彩。近年来,泾县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在全省率先编制《泾县非遗十四五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出台非遗扶持奖励政策,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共有县级及以上非遗名录84项,代表性传承人名。年7月,以琴溪镇“云岫陶源”建成营业为标志,在全国首创“非遗人家”品牌。该项目以传统陶艺制作为载体,打造集技艺传承、展示、体验于一体的非遗主题体验综合体。
在泾县,“旅游+”不仅仅是“+民宿”“+非遗”“+文化”“+工业”,“+茶业”、“+体育”、“+研学”、“+养生”、“+摄影”“+景观农业”等也都得到了高质量发展。多年来,泾县坚持实施“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年全县实施景观农业项目面积.16亩,现已形成以桃花、荷花、油菜花为特色,涵盖桃花潭、马头祥、汀溪等多个景点的景观种植带,农业旅游带来的惠民富民效益日益显现。(特约记者张萍)
来源
宣城发布
编辑
张月欣
审核
唐燕群
主办
宣城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本文版权为宣城日报社融媒体中心所有,
如欲转载请联系告知,
并在转载时文章开头或结尾处明显注明文章来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