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科技辉煌,农业生产和农学雕版印刷和

北京皮肤病医院简介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7904/

引言

宋代的历史充满了关于治水的记载。朝廷与官僚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更多地关心灌溉事业。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刻印的书籍,刻工技术优良,纸墨质地上乘,书法精妙,装璜精美,为后世藏家所珍视。宋版书成为稀世珍品。

农业生产和农学的高度发展

水利事业的发达

水是农业的命脉。宋王朝十分重视水利事业。王安石变法就专立“农田水利法”,组织农户大兴农田水利。据宋孝宗淳熙七年的官方统计,当时仅江东共修陂塘沟堰二万二千四百余处,淮东和浙西共治水利四千余处。两宋时期自然灾害多达八百七十四次,其中水灾一百九十三次,旱灾一百八十三次。官修、民修水利工程甚多。大体上说,宋代水利事业在北方以治理黄河疏河通淤为主;南方则较多兴修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北宋真宗时为修固浙江捍海塘,曾征民工数百万,此后又有两次大规模的修建。

宋代还修建了通州、楚州捍海堰,多次重修泰州捍海塘等。太湖流域的苏、常、湖、秀四州,形成排水工程为主的灌溉系统。福建莆田所修的木兰陂,历时二十年,陂坝宽八十米,高十余米,长一百六十余米,则是引、蓄、排、灌功能齐全的水利工程,堪称宋代水利的代表作,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九百多年来,经过无数次山洪海潮和强烈地震的冲击,至今仍然十分坚固。

宋代水利事业发展的趋势,是南方超过北方(这与当时的军事、政治局势有关)。据统计,以浙江的水利工程为例,在北宋已超过北方四省的总和,到南宋更是上升为北方四省(陕西、河南、山西、直隶)的七点七倍。北宋时南方四省(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的水利项目总和为北方四省的三倍,南宋则跃增至十四点八倍。《宋史》谓“大抵南渡之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宋代不仅水利工程众多,而且留下了不少水位站的遗迹,如吴江水利碑则是典型的一例,为水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陈勇《农书》

陈勇的《农书》代表着宋代农学的最高成就。此书撰成于绍兴十九年,是一部论述种稻、养蚕为主的江南农学专著,也是现存最早有关南方稻作区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的农书,体现了农业技术与经济思想的时代成就。《农书》分上、中、下三卷,全文不过一万二千余字,内容丰富,很有创见和特色。

它弥补了《齐民要术》等以往农书多记叙生产技术而极少阐述理论思想的不足;重视农业经营管理;对江南地区的水稻栽培技术论述详尽,是经济重心南移之后,对南方水田种植、蚕桑培育、耕牛等牲畜饲养的实践总结。又首创用专篇讨论土地的利用问题,“地力常壮”的农学思想,把我国数千年来农在改造自然、提高地力、增加收成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的理论。

动植物谱录的大量涌视

宋代农业和园艺业的大发展,促使人们对各种动植物的记述和研究,出现大量的谱录。其中,著名的如蔡襄《荔枝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丁谓《北苑茶录》、蔡襄《茶录》、吕惠卿《建安茶记》、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孔武促《芍药谱》、王观《杨州芍药谱》、韩彦直《桔录》、刘蒙《菊谱》、陆游《天彭牡丹记》、周师厚《洛阳牡丹记》、陈思《海棠谱》等等,这些书在农学和生物学上都是有学术价值的著作,且是中国乃至世界在这些方面的最早作品。

雕版印刷的鼎盛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

雕版印刷术的高度发展

我国的雕版印刷术起源早,具体时间界定,学者们有不同见解。据最新资料显示,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公元七世纪初的隋、唐之际,至迟不晚于唐代。宋初,开宝四年,宋太祖派人往益州(今四川成都)主持开雕大藏经版(即雕刻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开宝藏》。可见,至宋代,特别是北宋仁宗朝雕版印刷已风靡全国,走向鼎盛。宋代的刻书业已乎遍布全国,其中汴京(开封)、四川、浙江、福建是四大雕版中心,尤以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杭州最为繁荣。

宋代刻书分为官刻、家刻和坊刻三大系统。所列之书的内容涉及当时所有各个知识领域,儒、道、佛三家经典,各种文集、笔记以及民间日用书籍等几乎都有刻印。数量之大,内容之广,实属空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印刷物还有报纸、纸币(如会子、关子之类)、茶盐钞引和印契、广告等等,雕刻不仅有木版而且有铜版。这都证明当时印刷技术的精湛和工艺技能的高超。以雕刻大藏经为例,宋代三百二十年间,官、私刻藏有五种版本。《开宝藏》刻印后,即出现有复刻本。例如辽朝翻刻的《契丹藏》;金朝雕刻的《赵城金藏》等。这许多大藏经的雕版印刷,正是两宋时期雕版印刷鼎盛的标志之一。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

在雕版印刷非常发达的庆历年间,我国古代印刷术出现了突破性的重大进展,这就是钱塘(今杭州)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据沈括记载,毕昇先用胶泥刻字制成活字模,每字一印,用火烧硬。另设一块铁板,上敷松脂、蜡、纸炭等合制的药品。可同时用两块铁板,一板在印,一板在排字,轮流印刷,瞬息即就。每个字有数印,常用字如“之”、“也”等则有二十多个,以备重复使用。不用时把活字按音分装,并用纸签标贴之。沈括还记述了毕昇不用木料刻字的道理。

沈括的记载把泥活字的制作、排版、印刷、拆版等细节作了介绍,并说明活字的长处和缺点。这是迄今为止,对毕昇发明胶泥活字的唯一完整记述。泥活字印刷看似简单,但发明创造并非易事。仅造字而言,就不是容易的事。清末安徽泾县的翟金生,按照毕昇的方法,用三十年时间,才造成泥活字十万余个,历尽艰辛,足见毕昇首造泥活字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当然,在我国活字板之诞生并非朝夕之间的事,它有一个历史过程。雕版印刷与活字之起源,自有其渊源关系,尚可进一步研究。至于泥活字的实用问题,学者们有不同看法。

这些看法,只不过是一种怀疑而已。事实证明:胶泥不仅可以作字,而且可以印刷。元初名儒姚枢教他学生用活泥字版印《近思录》等书;清朝人根据毕昇遗法制成泥活字或瓷活字、陶活字,并成功地运用于印书,即可得到证实。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何时实际应用于印刷,印过什么书?尚未见有明确记载。过去一般认为活字印刷术到元初才开始应用。清代以来,有些藏书目曾著录有七八种宋活字本,但据版本专家赵万里的考证,有的是木版,有的是明代铜活字本,均不可尽信。

近年台湾宋史专家黄宽重根据南宋周必大《周益国文忠公集》卷一九八《程元成给事》一文,发现绍熙四年周必大在潭州(今长沙),曾用沈括所记的方法,以胶泥铜版印刷自著的《玉堂杂记》,指出活字印刷术在淳熙、绍熙年间确实得到了实际应用。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有准确纪年可考的用活字版印刷的书。但是,从考古最新发现来看,我国出现活字印刷品的年代应更早些。

年浙江温州市郊的北宋白象塔清理出北宋《佛说观无量寿经》的残叶,据印刷特征的分析,此为“早期活字印刷术的实物见证”,可断定北宋活字印刷品无疑。此残页经的绝对年代是崇宁二年,上距毕昇首创活字印刷术的“庆历中”约五十年。年秋在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废墟,发现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其中不仅有单字倒排等活字版特征,而且据考证有木活字印刷的痕迹。此经被认为是“西夏后期之物”,可能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即是说,相当于南宋时期的中国西凉地区,已有活字(甚至是木活字)印刷的实物存在。此外,在甘肃武威等地也发现有明显活字印刷特征的早期印刷品。

结语

南方地区性的动植志也远超前代。例如: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岭南地区的动植物;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录广东、广西、南海、云南、贵州等地区的动植物一百多种。陈勇《农书》和大量动植物谱录的涌现,把我国传统的农学和与之相关的园艺学、生物学等学科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宋代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史上的重大革命,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被誉为传播世界文明之母。上述我国雕版印刷术之兴盛约比欧洲早七百年以上,活字印刷术比德国谷登堡用铅合金活字排印《四十二行圣经》亦早四百余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