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四军7个师,哪个师的战斗力最强师长均为

作者:相忘于江湖

年1月,刚刚经历了“皖南事变”的新四军在盐城重建。

新四军重建前后,总兵力变化不大,重建之前8.8万人,重建之后是9万人。但是,新四军编制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之前6个支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新四军军部,也顺势完成了新老之间的交替。

重建之前,新四军军部的班子是经过南京和延安认可的:

军长是赫赫有名的北伐名将叶挺,是新四军的旗帜;副军长是坚持3年游击战的项英,实际上履行政委职责;参谋长是粤军名将张云逸,副参谋长是出身桂系的长征干部周子昆;政治部主任是黄埔四期的袁国平,副主任则是闽西根据地创始人之一邓子恢。

新四军成立之初,只有4个支队1.08万人,四个支队的主官是:

1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罗炳辉,活动于苏南茅山地区;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活动于苏皖边地区;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活动于皖南地区;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活动于鄂豫皖边地区。

成立初期的新四军4支队有3个团,其余3个支队都是2个团。

新四军部分指挥员

年6月,由于高敬亭被错杀,4支队也一分为二。

4支队7、9团保留4支队番号,支队司令员由八路军旅旅长徐海东出任,后由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接任,政委则先后由戴季英、郑位三担任;原4支队8团则扩编为新四军5支队,司令员由1支队副司令员罗炳辉担任,政委则是红25军的老人郭述申。

年2月,彭雪枫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称新四军6支队。此时恰逢顽军制造摩擦的高潮,安徽主席李品仙令第92军进攻淮北彭雪枫6支队和豫皖苏边区,同时协同89军一部进攻皖东的张云逸所部。

为支援新四军,延安和八路军总部先后派出刘震、黄克诚到达路西地区,和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随后,由于形势变化黄克诚主力改称八路军第5纵队,进入路东地区发展。

刘震和一个旅留在路西地区,暂归彭雪枫八路军第4纵队序列。

年下半年,陈毅、粟裕先后发起黄桥、曹甸战斗,给韩德勤沉重打击。但是,由于耿蕴斋、吴信容、刘子仁投敌,路西形势急转直下,彭雪枫八路军第4纵队和豫皖苏边区遭遇低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顾祝同、上官云相在安徽泾县发动了皖南事变。

新四军5支队司令员罗炳辉

重建后的新四军7个师,从战绩和授衔情况来看哪个师最牛呢?

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1支队司令员、苏北指挥部总指挥陈毅代军长,中原局刘书记任政委,原3、5支队司令员张云逸任副军长,华中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

粟裕的1师,在抗战后半程4年多时间里,毫无争议是战绩最好的一个。

新四军1师的强大,首先强在一把手粟裕。粟裕的指挥才能初露锋芒,是在卫岗伏击战,和陈毅在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期间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黄桥决战更是打得韩德勤满地找牙。

除了粟裕这个领头雁,1师政委刘炎政工水平很高,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在解放战争提出了“即俘、即补、即战”战场政策,就是后来的参谋长刘先胜,也参加过安源路矿大罢工和秋收起义。

除了指挥机构坚强有力,1师主要来源是原新四军1、2支队,称得上是老新四军的绝对主力,而1师3个旅长叶飞、王必成和陶勇更是粟裕麾下的“三剑客”,在抗战和解放战场几乎无坚不摧。

除此以外,粟裕和1师所处的苏北地区,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提供了最好的舞台。

就连新四军政委少奇同志,在华中的三年工作总结中也对粟裕和1师不吝赞美之词:

我1师工作获得了最大成绩,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功劳。全军中1师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粟裕和叶飞、王必成、陶勇

在重建后的新四军7个师中,“原装”的老新四军,只有1、2、6、7师。

除了粟裕1师,副军长张云逸兼任师长的2师战斗力也比较强,这支队伍从原新四军4支队发展而来,除了师长张云逸,政委政委郑位三、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也都是鄂豫皖地区的创始人之一。

但是,从主将来看,张云逸打仗肯定不如粟裕,而3个旅长梁从学、成钧、谭希林也是清一色的开国中将,虽然也是能征惯战的猛将,但是指挥水平比起“叶王陶”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另外,2师所在淮南、皖东地区,由于受到李品仙围攻,发展不如苏北1师。

除了新四军1师和2师,另外2个“原汁原味”的“老新四军”6师和7师虽然番号一样,但是实力较弱。像谭震林6师只有2个旅人。16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牺牲后,16旅和江渭清、温玉成的18旅随即并入粟裕的1师,后来在解放时期发展为华野6纵。

重建的新四军7师,只有人,由无为游击纵队、第三支队挺进团、皖南事变突围一部编成,战斗力一般,更多的意义是保留一个师的番号。另外,师长张鼎丞、政委曾希圣也都偏重政工工作。

新四军副军长兼2师师长张云逸

除了粟裕的1师,新四军战斗力第2强的当属黄克诚3师。

新四军重建的7个师是9万余人,实际上半数是从华北八路军转过来的:像黄克诚3师,以前是八路军旅和冀鲁豫军区新2旅等部,后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重建后改编为新四军3师。

3师师长黄克诚,曾任八路军旅政委、二纵政委、五纵司令员兼政委。

黄克诚的搭档,参谋长彭雄年3月牺牲,继任参谋长洪学智是一个多面手,政治部主任吴法宪也是一位能力很强的政工干部。3个旅的旅长,彭明治是开国中将,田守尧和彭雄在年3月牺牲,另外一个旅张张爱萍和政委韦国清则都是开国上将。

重建的新四军19个旅长(包括独立旅梁兴初),只出了3个上将。除了1师叶飞、3师张爱萍,还有1个开国上将就是4师刘震。说起来,刘震这位八路军猛将也是黄克诚留给新四军六支队彭雪枫的。

抗战胜利后,黄克诚率3.5万人抢占东北,刘震再一次回到黄克诚麾下。

而堪比一个军的新四军3师,后来主力发展成为东野2纵(四野39军),还有一部分编入了东野1纵(四野即38军)和东野6纵(即四野43军),都是四野甚至全军响当当的王牌主力部队。

黄克诚

除了新四军1师和3师,战斗力排名第3的应该是4师。

新四军4师是由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而来,而第四纵队的前身是新四军6支队、新四军游击支队。这支队伍,是八路军参谋处长、新四军留守处处长彭雪枫,从人一路发展壮大到3万多人。

4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是一个军政双优的将领,非常重视文化工作和统战。

提到新四军4师,很多人会想到彭雪枫师长3大宝:拂晓报、拂晓剧团和骑兵团。为了壮大骑兵团,彭雪枫独创了骑兵团的杀手锏“雪枫刀”。而4师除了6支队,还有刘震带过来的八路军。

新四军4师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萧望东都是开国中将,3个旅长除刘震是上将,滕海清和3个政委康志强、孔石泉、赖毅都是开国中将,只有12旅旅长谭友林是开国少将。

和彭雪枫的4师相比,李先念的新四军5师从实力上看也不遑多让。

新四军5师虽然也挂在新四军旗下,但由于远离新四军各部,5师一直是在大别山南麓的武汉地区孤军奋战。年1月,李先念带领人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南下,2年后发展到1.5万人。

改编为新四军的5师,有3个旅3个纵队,旅级单位的数量在新四军是最多的。

但是,新四军5师和4师一样历史较短,缺少底蕴,同时没有能打仗的高级将领,像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的名气都不大。而3个旅长除了周志坚是开国中将,罗厚福仅是获得三个一级勋章的开国大校(后晋升少将),另外一个旅长王海山建国后到了地方。

不过,5师在抗战胜利后的地盘最大,还发展成为拥有5万多部队的中原军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