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喻璐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这是古人对宣纸的美妙评价。因原产于宣州府(今安徽省宣城市)而得名,后世将这种书画艺术用纸统称为“宣纸”。中国知名宣纸有安徽宣城市泾县宣纸、云南腾冲宣纸、四川夹江宣纸、河北迁安宣纸等,各有特点,腾冲宣纸胜在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润墨性强,晕染效果好,人们称赞它墨分五色。滕宣采用腾冲高黎贡山的柳构树皮,要经过皮料、草料配料、制纸等一百多道手工工序。
特色手艺,纸抄三遍
云南省腾冲市遍布着数百家腾宣制造厂,于师傅经营的古法造纸坊声名远扬,不少书画师指名要师傅亲制的腾宣。谈及于师傅,镇上人都会提到他“纸抄三遍”的特点和高超的技艺。
见于师傅正站在水槽前抄纸,双手执竹帘,下浆、捞抄、过水,纸张逐渐在竹帘上成形,果然是反复三遍,于师傅才将帘上的纸下到纸案上,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于师傅追求的是“纸寿千年,墨韵万变”。
纸抄三遍,每一遍都有门道。“你看我这每一帘下去的深度、方向、速度都是有讲究的,一点都不能出差,不然这纸捞出来要么密度不均匀,要么重量不合要求。”
只见于师傅第一遍捞的时候,平着将竹帘浅浅地下水,大概4秒左右,让纸浆在帘子上打底留匀。第二遍竹帘下水深了一些,大概浸入三分之一左右,用时3秒,于师傅说这一捞是最关键的,要借纸浆的冲力把纸打牢成形。第三遍竹帘浸入得最浅最快,只1秒时间。
于师傅精准而高效的捞纸手艺,镇上的人口口相传,可是这双手背后的经历又有多少人问津呢?谈及学捞纸的那段日子,于师傅说:“当时捞了半年都不行,差点就放弃了,后来就拼命练。每天夜里两点便开始抄纸,往水槽边一站便站到下午五点。”我疑惑这不寻常的工作时间,于师傅解释:“这纸浆娇气啊,错过了纸浆最好的配制时间,它就变质了。工作不能停,不然它会沉淀。这样捞出来的纸,质量不好。因此,手一直泡在纸浆里,夏天手霉烂,冬天手冻疮,生怕歇了几天影响手感,这样练了三年我才学到捞纸的精髓。”学会整套工艺出师,于师傅经历了八年。
在腾冲当地宣纸店参观,好的腾宣为书画作品增添了韵致
文章选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