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毫聚力,一支毛笔成就只在一颗笔头上。
一支毛笔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笔头,笔头决定着毛笔是否能流利方便的使用,可以说是毛笔的灵魂。
60年制笔工匠周俊如先生柳公权是一代书法家,他有一贴云:“近蒙寄笔,深慰远情。但出锋太短,伤于劲硬。所要优柔,出锋须长,择毫须细,取管不在大,副切须齐。副齐则波掣有凭,管小则运笔省力,毛细则点画无失,锋长则洪润自由。”(《杨升庵外集》录文)
文章充分指出了笔头的重要性,一丝一毫都需要非常完美,否则就会影响毛笔的使用。制作毛笔笔头的材料主要是兽毛禽羽,即动物纤维,也有少数种类的毛笔是采用植物纤维的。“笔之所贵者在毫”,毫的选用对于笔来说是十分关键的。选毫不同,决定了笔的长短、粗细的不同特点。不同种类的毫,也相应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毛笔的笔毫,一开始通常都以兔毛来制造,这在一些古籍以及诗文中常有记载。
比如卫夫人《笔阵图》讲到制笔时就说:“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毛,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法书要录》引)
王羲之《笔经》也说“诸郡兔毫,为赵国毫中用。赵国平原广泽,无杂草木,唯有细草,是以兔肥,毫长而锐。”“时人咸言兔毫无优劣,管手有巧拙。”
《新唐书艺文志》中则曰:“玄宗创集贤书院,学士通籍出入,即而太府岁给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景城(今河北沧县东南)、清河(今河北清河县)、博平(今山东聊城县)四郡兔千五百皮为材料。”
可见,在当时,笔材基本上都是采用兔毫。兔毫有紫毫和花白之分,紫毫取自兔项脊及尾。纯用紫毫软而软而圆健,若兼花白,则坚强劲利。紫毫笔也是相当名贵的毛笔。
紫毫笔唐代白居易新乐府《紫毫笔》中说道:“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称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功名充岁贡紫毫三两”以作笔。
因为兔肥毫长,因此兔毫特别适合制笔,而据说以宣州溧水县东南十五里的中山的兔毫制成的笔最为精妙。
然而据《云仙杂记》说:“白乐天作《紫毫笔》云‘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予守宣时,问笔工:‘毫用何处兔?’答云:‘陈、毫、宿数州客所贩。宣自有兔毫,不堪用。’盖兔居原田,则毫全,以出入无伤也。宣兔居山,出入为荆棘树石所伤,毫例倒秃。”
可见宣州兔毫笔并不是用宣州土产的兔毛,而用的是陈、毫、宿等州的兔毛,不过由宣州兔毫笔并不是用宣州笔工技术精湛,选料精良,从而使宣笔和宣纸、徽墨一样,在国内获得很高的声誉。
除兔毛之外,羊毛、黄鼠狼毛、鹿毛、鸡毛甚至鸭毛等等也成为制笔的材料,从古代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制笔在选材上所做的多种尝试。
鸡毛笔东晋时,王隐作《笔铭》说:“岂其作笔,必兔之毫;调利难秃,亦有鹿毛。”唐代刘恂《岭表录异》中记载:“番禺地无狐兔,用鹿毛,野狸毛为笔其为用与兔毫不异。”又“昭(今广西平乐县)、富(今广西昭平县)、春(今广东阳春县)、勤(今广东阳春县西北)等州,则择鸡毛为笔”。“韶山(今广东韶关市)择鸡毛为笔。”鸡毛笔“可以抄写细字”。又说:“溪源有鸭毛笔,以山鸡毛、雀雉毛间之,五色可爱。”
可见制笔的材料品种很多。当然,当时最广泛使用的还是兔毫,难怪连韩愈也要给中山“毛颖”列传了。
羊毫就是用羊毛做成。古代以浙江嘉兴、硖石生产的羊毫为第一,秀水等县次之,多以青羊毛为之。羊毛质柔,又因于黑夜择光取之,故而有称为宿羊毫。且取之乳际者,谓之乳羊毫,其质柔和,为毛短不能作大字。取著小羊者,谓之子羊毫。保存日久者,谓之陈羊毫(陈羊毫柔中有刚)。湖笔多以羊毫取胜,但人们对湖笔的制造了解不多,许多人顾名思义,认为湖笔中的羊毫笔是湖羊毛做成的。其实,湖羊虽是我国优秀羊种,但制湖笔用的是山羊毛,而且一定要用杭嘉湖地区、最北到江苏南通的山羊才行。因为这一带的山羊毛在冬季吃含高蛋白的科桑叶或水花生,有的还以圈养为主,所以这里的山羊毛才有尖端的一小截尖细弹力强的锋颖,因而湖笔又称“湖颖”。锋颖在笔工中的术语叫“黑子”,只有山羊的颈、腋下不易于外部摩擦的部位的毛才有。这些地方因为隐蔽的好,毛不易碰伤,所以能够保证每根毛的尖端都有锋颖。但在一只羊身上采集不到多少,特别是制作长锋笔的羊毛,一只羊一年积下来的毛只够做一两支笔。从数量上来说,一头健壮的山羊身上大约有4两笔料,这4两中带“黑子”的顶多只有一两6钱。一个优秀的拣毛工人能把笔料按质量和长短分为10个等级分别用在不同的笔上,因而“千万毛中拣一毫”的说法绝非夸张。
羊毫笔头作笔的羊毛必须是在冬季大冷天宰杀的山羊的羊毛,在经过笔料专业人员的初步拣择,分成各种规格和品种而成为作笔的原料。然后经过生产笔的技工精选细作,大约要通过十道工序,弃芫存菁,方由羊毛成为羊毫,再分档次级别。但有时根据客户的要求和笔的品种性能,也需要加一些其他毛料,如猪鬃、獾毛、郎毛、尼龙丝等,以调整其刚柔性能,满足用户使用习惯。出山羊毛之外,黄羊毛、青羊毛、羊须等也是比较好的制笔材料。
石獾毛笔狼毫之力介于羊毫、紫毫之间。它的质地比较脆,不耐摩擦。南方的狼毫笔通常是用黄鼠狼尾毛作毫,用水发开全毫,用起来十分适宜。北方的狼毫笔则内用狼毫,中实以麻,外覆羊毫,实际使用起来要稍逊一筹。狼毫笔指主要使用黄鼠狼的尾毛的毛笔,优质的黄鼠狼毛产在东北,称辽尾,以冬产为佳,其次是早春晚秋,夏天的不能用。黄鼠狼毛经过技术工人的工艺处理后成为毫。
狼毫毛笔用两种以上不同的毫制成的兼毫笔,一般以狼毫或紫毫与羊毫合制而成。兼毫笔的制作是以一种毫为心柱,用别种的毫覆盖在外面。另外,也有掺杂为之者,如作大字用的鬃笔即以狼毫或紫毫掺杂羊毫。通常来说,兼毫笔的主要原料是山兔毛,经过工艺处理,业内称之山兔毫,这是笔的主料再辅以山羊毛。成笔工序繁多操作要求极严。
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毛笔,使用相当珍贵的动物毛发,其制作与使用也各有特点。比如鹿毛笔是鹿之细毛所制成的;貂毫笔,是用紫貂之毛造成的。貂分为黑貂和林貂,形似黄鼠狼,体色暗褐其尾末端毫较长,宜于作为毛笔原料,所做笔圆劲丰满。又如马毫笔所使用的马毫是取于马身各部位之毛。比如马尾毛,较长,劲健,宜做特大笔毫;又有马鬃毛,毫粗壮直圆,硬度较猪鬃弱,也宜作大笔之毫。其他制作笔尖的材料,如猪鬃以猪颈部的长毛为毫料,多制排笔和漆笔,或兼掺其他毫用,也可作抓笔毫。
胎毛笔是用婴儿第一次理发剪下的头发作毛笔的原料,因为婴儿的胎发发质细柔,锋颖尖,可聚而成笔尖。用婴儿胎发制笔,古而有之。
《江宁府志》里说:“南朝有姥,善作笔,萧子云常用之,笔心用胎发。”
唐代诗僧齐己也有“内唯胎发外秋毫,绿玉新裁管束牢”的诗句传世。
可以明显的看出胎发笔使用的迹象。现在,泾县宣纸厂等毛笔厂等都重新开始设计制造失传已久的古法胎毫笔。这种笔以嫩羊毫为柱,以婴儿胎发为被制作而成,书写起来柔软异常,易于挥洒。这种胎毛笔也颇受一些新生儿父母的欢迎,现今一些年轻父母,将婴儿第一次理发师剪下的头发作为毛笔的原料,请笔厂加工成毛笔,可作单支,也可作双支,笔杆上刻存孩子的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双亲姓名和对孩子的寄语,以及一些吉祥语等,有的还刻有纹饰,成为很有意义的纪念品。
胎发笔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笔头也是相当特别的。这类毛笔中,首推茅笔。这种笔的制作是把茅草锤细,取其草茎扎束而成,相传为明代陈献章所创作。陈献章,字公甫,号山居,广东新会人,居住在白沙村,因此世称白沙先生。
黄佐的《广州人物传》中记载,献章“尝束毛代笔,人争效之,谓之茅笔”。
白沙茅笔在今广东尚有制造,有大小数种。其他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笔头还有滕笔、竹笔、荻笔以及木笔、竹丝笔和荆笔等,它们在历史中也都有过记载。
总而言之,在毛笔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制作笔头的材料可以说是形形色色不下百种,除上下文曾提及的,还有麝毛、狸毛、鼠须、虎毛、猩猩毛、鸭毛、獭毛、鸢毛、雉毛、人须等。另外也偶尔见一些千奇百怪的材料,如虎仆,据《博物志》中记载,虎仆是一种小野兽,形状类似于狸,善于爬树,皮毛斑似豹,用它的尾巴上的毛制笔,毛笔劲健而有力。又如貂鼠,明代臧晋叔曾委托制笔匠人用貂鼠毛制作毛笔,这种毛笔写起字来圆润劲健,但稍觉肥笨。由此可见,一支小小的毛笔中蕴含了多少新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