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正楷的端庄凝重定势,而使陈锡山书

被誉为儒家文化经典中的经典的《礼记礼运大同篇》,虽然只有个字,却字字珠玑,句句破的,把以天下为己任,以仁德为核心,以孝悌为宗旨,以人伦为基准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题揭示得明晰深邃,字显意蕴。她集中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年文明的礼仪仁光,正因为此,尼山圣源书院执行院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刘示范先生要把“大同篇”以中国传统的书写方式展现在正厅明德堂的迎宾墙上,在对书法名家广泛甄选的基础上,把任务交给了年近古稀的陈锡山先生。

陈锡山先生是东营市政协原主席,现任齐鲁国学书画研究院院长。迎宾墙宽6.7米,高5.7米,个字的“大同篇”需要用每字一平方尺的榜书完成。他敢接这个任务吗?古人曾言,楷书无欺,尤其榜书。这个任务没有利益只有奉献,且书写难度前所未有,风险与挑战同时存在。然而,陈锡山先生还是把任务接了下来。他以手搦笔,以笔写心,心到意随,心力齐发,潜心创作,呕心沥血,历时二个月,终于“五合交臻,神融笔畅”,写出了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个字的擘窠正楷!让人叹羡,让人折服,让人震撼!此壮举后有无来者确不好说,但前无古人是肯定的!

艺术家笔下的这个字的“大同篇”,以其独到的艺术生命和文化内涵,组合成了一部宏大的史诗般交响曲,每个字都是这交响曲中跳跃的诗化音符,共同鸣响着圣哲先贤伟大思想的律动,展示着人类文明、进步、和谐的蓝图。在这部交响曲和蓝图中,既有先贤圣哲们智慧的凝聚,又有书法艺术家心血的结晶。这是一个创举,是一个创造,是一个思想的符号化、符号的艺术化的美学升华。

凝神审视这个巨膀正楷,大有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之气势,浑朴苍劲,雍容儒雅,庄严大气,超然洒脱,书卷含金石,形立而神行。它所呈现的正是风骨雄强,风神奔放,风韵儒雅的典型齐鲁书风!

我们不能只看到骑手马快如飞龙,也应看看他驯马时留下的斑斑伤痕。在这大面积书法作品的背后,书法家施了多少匠心,投了多少心智,洒了多少汗水,费了多少磨砺,只有他自己知道。可以断言,没有相当历程的养其精、会其神、敛其气、运其斤的修道炼冶工夫,是断然不能完成这心到意到,意到笔到,笔到神完的扛鼎之作的。在这幅作品的创作中,书法家殚思竭虑谋布局,搜尽正楷打草稿。为了通篇的布局,为了每一个字的结构,真是煞费了苦心,绞尽了脑汁。对文中重复的“不”、“其”、“所”等字,都精心作了不变中求变的探索。

由于正楷的端庄、凝重、定势,而使其变化是有相当难度的。陈锡山先生以困难作机遇,传颜承柳,融魏纳篆,不厌其烦地逐字审视调整,直到精熟满意为止。他构思布局后,先写大楷,对每一个字都满意后,再写20厘米见方的榜书,最后写一尺见方的巨型榜楷,整篇创作一气呵成。他跑济南去北京选购毛笔,在安徽泾县宣纸厂专门定制了宣纸;同时对墨也进行了精细的研调。其间,他已是全身心泡进了创作里,饱和了精力,融入了“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衂挫于毫芒”的境界。

为了以防身体方面的万一,竟然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药,在连续三个多小时的创作过程中两次服药,书法家俨然变成了拼命三郎。这种视书法为生命,待作品如婴孩的心灵境界,好不让人心生感动,心生感慨,心生敬佩,心生爱怜!从他的这幅榜楷巨作的书法艺术精品里,让人们看到了他厚积薄发、博观约取的奥妙所在。他自己说得好:创作这幅作品,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能够创作出这幅作品,似乎锤炼、等待了大半辈子,这一作品,今生难以再有其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