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纸墨笔砚戏说人生不是如一张白纸,而要如一

刚出生的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这一生如何过,就看怎样在这张纸上作画了。

换个角度想,承载生命的我们本身,又是什么材质的纸呢?

我们中国人,想必应该把人生活成一张宣纸吧。

怎么说?

中国四大发明的第一个就是造纸术。

那什么是万纸之王?是宣纸。

宣纸起源于唐代,当时由宣州府(大约是今天的安徽泾县一带)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家而得名。自此后,中国的字画就有了独特的承载之物,免去了“生命危机”。据说,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和资料早就有毁损的危机,而我国唐宋时代的传世名画至今保存完好,细看纸面依然白洁润柔,真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折扇上的勾画搅动秋风,何须悲画扇?

人生若按价值来说,活成宣纸,本身就已价值连城。在其上作画,亦可承载稀世名画,只需三笔:

第一笔浸染,墨韵万变

人生如纸,生命就是纸与墨的互动。

宣纸的特性是洁白如雪、质地柔韧、耐折耐磨,久藏也不会变色,最重要的是它的晕墨性和吸墨性。

宣纸分生熟,也是对墨吸收程度不同的区分。一滴墨滴在熟宣上,晕开一层层一圈圈的韵味。

世人总是喜欢用是非黑白来划分世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假恶丑的一面就是黑的。

辱母杀人案里的于欢,是杀了人,可在他人生的册页上,他如何沉淀这一笔浓墨?世间万态,不可能尽是白的。就连苏轼也感叹,人生的悲欢离合,是自古难全的啊。你不可能不遭遇人生的黑暗,生命的韧性就在于如何处理这些黑暗面,我们可以经历苦难,更要将苦难如宣纸浸墨般化解、融合,进而绘出人生画卷的精彩。

第二笔分墨,定格摆局

宣纸看似薄薄的一层,实际是可以分层的。

古画里有一门手艺——揭裱,指的是把已经装裱好的字画的装裱祛除,然后装裱的工序。

鉴于宣纸的分层特性,有些制假的匠人会将一张宣纸上的画作劈为两三层,然后把每一层重新装裱,一副画就变身成好几幅。你说这是假画吧,它却是真画的一部分。质量最好的宣纸甚至可以分出十几层。

童年时期,也许天真快乐,也许受过伤,它们或深或浅都在我们的性格上打着烙印。

人生是有厚度的,无论经历什么,都会沉淀在阅历里,那些成长的记忆其实一直都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

格局不同,应对不同。

制作宣纸的原料,最重要的一项是青檀皮,和别的原料相比,它的纤维更细更长,吸墨性和润墨性更强。

现代社会的抑郁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被人重视。人生于世,七苦并行,生老病死避无可避,怨憎会摆脱不得,爱别离伤人心肝,求不得苦尽甘不来。

我们需要学一下宣纸的分层精神,既然被墨染是避无可避的,那就把墨迹一层层沉淀进不同的纸层里去,化为自己的历史。你看的越多,格局自然越大。

第三笔藏墨,蕴墨千年

米兰昆德拉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说法。

轻和重,往往是角度不同,认知不同。

宣纸轻轻薄薄,价值却在于不蛀不腐、纸寿千年。

细看宣纸,薄如蝉翼,有诗赞它:“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

长寿的原因或许就在它的韧性上。南宋书法家张即之的作品现存于安徽博物馆,距今有多年的历史了,其纸依然光洁如初。

生命的长度不仅仅在活的岁月上。有个说法是你的生命终结了,但你要是还活在记得你的人心里,那就没有消亡。

王羲之死了那么久,虽未见过他的真迹,但墨形得存于世,宣纸功不可没。

蕴墨千年,就是宣纸的品质,做人,亦复如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4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