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宝斋再现350年书画艺术弘扬中华传

(本文作者:黄彩良,系湖南金鹰纪实频道副总监)

为庆祝荣宝斋建立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8月8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科教频道推出5集纪录片《荣宝斋》。作为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民族品牌,荣宝斋历经数百年兴衰沉浮与时代变迁,当前已发展为集书画经营、文房用品、木版水印、装帧装裱、收藏展览、出版印刷、拍卖典当、教育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这部纪录片也通过故事化表达,用影像呈现和阐释荣宝斋数百年发展历程、成绩经验、深厚底蕴和新时代发展活力。

纪录片《荣宝斋》以荣重书林、宝增艺圃、斋藏绝技、文会知音、脉动新声作为分集片名,将蕴含着“荣宝斋文脉”线索的藏头题记展示给观众,并从品牌文化、非遗技艺、艺术收藏、文化交流、创新发展等多角度进行解读,着力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守正创新:民族品牌的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

整体来看,纪录片《荣宝斋》以时间维度开篇进行故事化阐述。第一集讲述了荣宝斋的来历,即公元年(清康熙十一年),北京城南琉璃厂一家名为“松竹斋”的南纸店开张营业。由于其所售商品质量上乘,后承办官卷官折而名声大噪、生意兴隆。年,松竹斋设分号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

纪录片全面展现荣宝斋从创办伊始的店铺变迁、经营业务拓展、书画珍品收藏、民间艺术和文化交流等内容。此外,影像中还融入宏大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真实的影像文献资料、珍贵的手稿画稿,以及书画艺术品的制作过程等,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现荣宝斋在数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其永远不变的品牌文化、精神内核与经营理念。

荣宝斋创号时,首任掌柜庄虎臣可能并不知晓“品牌”这个词汇的含义。但“诚信为本,荣名为宝”的百年古训一直流传至今。荣宝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赵东对这一古训进行了当代解读,“诚信为本”是商道,“荣名为宝”是品牌,字号体现的是荣宝斋的服务和品质。

“诚信为本”、“品质至上”的信条始终烙印在荣宝斋的血脉深处,也散落在片中的各个细节中。如在第一集开篇,荣宝斋采购物流部工作人员在清晨细致查验着每件笔墨纸砚货品的质量,日复一日已成为工作日常;回溯历史,第二任掌柜王仁山接管荣宝斋后,要求伙计牢记“但凡荣宝斋售出的货物,质量负责到底。不合格的东西宁可毁掉,也不能出现在柜台上”;市场经济背景下,“荣宝斋信誉是第一位的,到什么时候永远不能卖假的”,荣宝斋原文房用品经营部经理袁良在鉴别出石头造假时掷地有声。

此外,纪录片在第一集中,也提及荣宝斋辅助“宣纸之乡”安徽泾县推动宣纸制造与生产的故事。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荣宝斋时任经理侯恺为宣纸这一“书画家的粮食”积极奔走,在磨破20多双草鞋后,申请扶植建厂生产、制定标准、监制包销,为传统文化行业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力量。

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创新求变,也是荣宝斋能够数百年来屹立坚挺的重要因素。荣宝斋初创时期,数任掌柜不断拓展经营业务范围,为近现代艺术家提供最佳“用户体验”。如第一集中,清朝后期的文人墨客题诗写信时喜爱使用精美小巧的笺纸,荣宝斋便设立“帖套作”,用木版印技术自制笺纸、信封、册页等花式纸品,为初创的荣宝斋打开销路、赢得口碑。

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让荣宝斋大放异彩。如在第五集中,当荣宝斋画院的师生在在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进行风景写生时,“大美中和”、“对话齐白石”等兼具轻松愉快和实操性的传统文化网络实践课程也获得广泛认可;当荣宝斋推出的优质传统文化课程落地北京余所中小学美育文化课堂时,木版水印体验课也走进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引发华裔和海外青少年的热烈反响。

守正创新也意味着在传承传统中创新发展。正如荣宝斋人表示,传统荣宝是根和魂,要面向专业,突出学术,持续做厚做深;创新荣宝是时代之需,要面向大众,坚持“艺术为人民”,满足多元审美和消费需求。

“民间故宫”:体现使命担当和国家情怀

荣宝斋历来有“民间故宫”之美誉,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真品、艺术精品,纪录片《荣宝斋》中也体现了这一点。该片呈现出以往鲜见的珍贵文献史料、大量历史影像,以及亲历者口述和珍贵的手稿日记,经过故事化的重构与剪辑,让数百年荣宝斋的发展脉络显得清晰明确、叙事结构更富逻辑性,包括“藏必精品”、学术与经营彼此促进等想法,成为书画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史实记忆。

一是坚守国家情怀与文化自觉,体现“文化巨轮”使命担当。纪实影像在展现历史与文化故事时常常立体丰满、精彩曲折。为了让荣宝斋的呈现更具立体化、差异化,该纪录片结合分集主题和内容,充分设计情节再现和场景再现,大幅拓展艺术表达效果、提升故事感染力。正如第二集开篇场景再现中,十四岁的启功在荣宝斋内专注观摩字画,待追忆时感叹道,“我从它的墙壁上学到多少有关书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便是纪录片运用故事化叙事阐述荣宝斋内珍贵藏品数量之巨。

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给观众真实还原“木版水印”和“装裱修复”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样态,纪录片《荣宝斋》还通过8K高清投影等拍摄手段进行全方位呈现。自设立“帖套作”、复刻张大千《敦煌供养人》伊始,直到年木版水印巅峰之作《韩熙载夜宴图》被故宫博物院定为“次真迹一等”。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术独辟蹊径,逐步成为逼真再现中国传统书画笔墨意趣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第三集中,“崩刀法”是荣宝斋雕刻师的独创,片中微距摄影为观众呈现出分毫毕现的雕刻细节,刀印和木屑在雕刻师的指尖飞舞着。此外,镜头也详细呈现了荣宝斋“精、严、新、顺”的装裱修复过程,宛若能够妙手回春的医者,既有针对徐悲鸿、张大千等不同艺术家喜好的装裱助力,也有对绢本山水画《山岚清叙图》、新出土的契丹版大藏经等文物珍品的修复与拯救。特别片中提及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获得作者关山月的极高评价。“在制作的整个过程中,一直离不开装裱师傅们的协作,从接纸、修补,到画好后要挂到现场让周总理审查,全靠他们操作。”

二是“艺术为人民”,发挥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纪录片破除传统叙事手法,通过“文脉”这条暗线,将荣宝斋以艺术收藏为圆点,拓展至书画技艺、书刊出版、学术研究等各类文化事业,构建我国传统审美品质与价值体系等故事内涵进行叙事。

作为中国重要艺术机构的“国家队”,荣宝斋的情怀、视野与审美品质至关重要。特别是荣宝斋收藏艺术品的初衷,即“艺术为人民”,崇尚传统书画中的冲和大雅、淡逸劲爽,摒除一切唯西方论的倾向,肩负着弘扬书画艺术的文化使命。如纪录片第二集中,某天迎来一位“神秘客人”的荣宝斋,在获得三十余副珍贵字画后,还将《苕溪诗》等原本属于故宫的传世名作无偿捐献回故宫博物馆的故事,仍让文物界津津乐道,也将“民间故宫”和故宫博物馆进行了梦幻联动。

另一方面,被誉为“书画家之家”的荣宝斋发挥着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荣堂画艺贤人慧笔,宝店书风礼士清怀”,荣宝斋的发展史贯穿着与绝大部分中国近现代著名文化艺术大师的交往史。当“以文会友”的故事逐渐增加,“书画家之家”规模影响日益扩大时,书画界、教育界等社会名人汇聚荣宝斋,则能实现艺术创作、文化交流的海纳百川,让中国各类艺术流派和艺术名家密切交往、交流交融。

如纪录片第四集中讲述了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已至耄耋之年的齐白石先生闲暇时仍爱在荣宝斋小坐,席间每次都有时令鲜果与小吃茶点,老人后来热情推荐道,“要吃橘子到荣宝斋去买,他们那里的橘子好吃”。次次甘甜不易,从这一细节便能够看出荣宝斋对书画家的赤忱。

此外,荣宝斋也通过民间文化交流助力国际外交。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荣宝斋承担起外事活动外国宾客参观的重要场所,片中通过基辛格之口让荣宝斋成为“东方艺苑,名不虚传”,并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不断开启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