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安徽省宣城市两级法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积极发挥司法职能作用,解决企业发展之困,实现企业预期之稳,助力宣城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
主动问需,为企优质服务
宣城,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与江苏、浙江接壤的地市,是安徽对接沪苏浙的桥头堡。今年初,宣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定位,对标沪苏浙先进地区,提出全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夯实政务服务“最先一公里”,开展为企服务“先行一步”;实行“一把手”工程,优化营商环境“提速一步”;做优营商环境“监督一点通”,解决企业诉求“快人一步”。
“优化营商环境是项系统工程,全市法院要通过建立完善机制,顶格推进,切实发挥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主力军作用,冲锋在前、担责在肩。”宣城中院院长孙康表示。
宣城中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创优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各基层法院专门成立工作专班。对营商环境主要指标,实行周分析、月调度、季考评,形成全市法院“一把手”统筹,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全市两级法院先后出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关于优化企业破产程序中涉及不动产事务办理意见、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品牌三年行动方案等20余项制度规范,明确创优营商环境年度重点任务;开展“我对标我赶超”创优营商环境活动,将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落实落地。
宣城中院通过组织召开“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银法联动座谈会,直面问题,主动问需,共梳理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70余条。“全市法院找准企业所需,制定清单、挂图作战,逐一化解。将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举措融入司法办案全过程。”宣城中院副院长陈钢新表示。
此外,宣城中院在宣城市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产权保护巡回法庭,与沪苏浙法院共同建立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法院司法协作机制、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盟,建立“知行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等,有效促进区域联动,为保障长三角区域整体营商环境的提升贡献宣城法院力量。
完善机制,助企焕发新生
今年10月19日,在众多拆迁户、购房户的殷切期盼中,宣城市地标建筑“第一高楼”——时代大世界项目举行复工仪式。
宣城市时代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的时代大世界项目,因资金链断裂停工后未再复工。年8月底,宣城中院裁定受理该公司重整申请。为保障购房人利益,宣城中院与宣城市政府建立联动机制,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等方式,积极支持该公司筹集资金,户拆迁户、户购房户的居住权将得到有效保障。
“办理破产案件要坚持因案施策,坚持重整与出清有机结合,实现腾笼换鸟、盘活资源。”宣城中院民五庭庭长程瑛说。
办理破产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宣城市两级法院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宣城中院率先成立全省首家破产清算审判庭,推动成立首家市级破产管理人协会及管理人互助基金,上线全省首个市域全覆盖的破产审判智能管理平台,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共建首个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等。还与市场监管、税务、金融、房管、自然资源和规划等职能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协调机制,联合出台制度性文件,高效协同化解破产审判中的痛点堵点问题。
传统审判模式下破产案件事项繁琐、流程复杂、审理时限长。今年8月,宣州区人民法院首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破产案件;泾县人民法院历时34天审结永生球铁铸造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两起案件都以最快速度完成对“僵尸企业”的债务清理和市场清退,破产审判驶入“快车道”。
年以来,全市法院审结企业破产案件99件,成功处理“僵尸企业”74家,其中宣城市工业园区内40余家“僵尸企业”全部清理完毕,产生规上企业23家。宣城成为全省营商环境破产评价指标中的标杆城市。
善意执行,护企稳步发展
余台药品生产机器设备,近箱成品药品,如何处置成为摆在执行法官面前的难题。
被执行人上海某药业集团旌德制药公司系旌德县知名制药企业,机器设备若拍卖,变现价值极低。药品保质期短,经不起时间折腾。
为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旌德县人民法院果断对机器设备采取“活封”方式,不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对药品采取“快处”方式,执行法官积极了解公司以往销售渠道,多次联系购买方,最终成功处置,为申请执行人融资担保公司追回案款万元。
“涉及企业案件的执行,既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用足用活执行措施。”宣城中院执行局局长吴环说。
面对疫情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宣城法院在涉企案件执行中不断强化平等保护、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通过“放水养鱼”等形式,充分运用执行和解、分期履行等举措,激活企业内生动力,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今年5月以来,全市法院开展“江淮风暴”执行攻坚优化营商环境之夏季行动,共拘传、拘留人,执结涉企案件件,执行到位金额5.25亿元。首次执行案件到位率稳居全省首位,巩固拓展了“司法+辅拍+金融”模式,从根源和制度上化解问题,以实际成效助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审核丨缪翔
来源丨人民法院报
编辑丨陶静
原标题:《《人民法院报》——宣城法院创优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纪实》